劉湘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 湖南 長沙 410000)
在我國抗阻訓練一般是指在對抗自身重量或外界相反作用力的運動中,使身體肌肉得到提高和力量增強的訓練過程,也有稱其為阻力訓練。抗阻訓練作為鍛煉身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是有增強肌肉力量、體積以及耐力等系列有效作用。外國學者研究發現,抗阻訓練不但能有效地延緩肌肉衰老,優化自身機能的速度、平衡性、協調性、彈跳力、柔韌性等運動表現,而且還能增強基礎代謝率,促進能量消耗,避免脂肪在體內的堆積,從而預防和減少因年齡增長容易出現的摔倒和骨折等問題。隨著深入研究,抗阻訓練在預防慢性疾病方面的作用也被研究學者越來越重視。綜上所述,本文作者有必要對國內抗阻訓練研究進行分析與探討當前研究現狀,使我國從事體育運動研究抗阻訓練人員能及時了解國內研究熱點,把握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我國抗阻訓練的研究得進一步發展。
本文以2001-2020年CNKI數據庫收錄的295篇關于抗阻訓練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引入 citespace5.7.R4 可視化分析工具,通過分析繪制的知識圖譜,希望能全面分析出我國抗阻訓練發展研究的動態過程,為我國抗阻訓練的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當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收錄中文核心期刊的數量明顯超過其它數據庫。因此,本文作者選用CNKI作為數據采集來源,在中文數據庫采用高級檢索形式,設置檢索條件(如表1),通過導出數據和剔除部分無效數據后,共獲得有效數據295篇。

表1 數據檢索條件一覽
本文作者使用軟件為一款基于JAVA平臺的 CiteSpace [版本號為 CiteSpace5.7.R4(64位)]可視化工具,進行繪制出科學的知識圖譜。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軟件由美國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陳超美教授開發,主要用來分析共被引網絡。
在 CiteSpace 軟件中,本文作者設置以機構、作者和關鍵詞為節點,時間為2001-2021年,時間區間間隔為2年,在閾值選項中選擇“Top N per slice”,將閾值設定為50,運行軟件繪制出知識圖譜。對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文獻發文量、研究機構、核心作者以及研究領域等進行可視化分析,解讀近二十年國內抗阻訓練領域研究狀況。
學術文獻數量的時序變化對評價該研究領域所處的階段,預測發展趨勢和動態而言至關重要。運行 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軟件,發現2001-2020年國內抗阻訓練研究文獻的發文量總體呈現三個階段,為波浪式遞增趨勢 (如圖1)。第一階段為前期積累期(2001-2008年),8年時間共發表文獻27篇,占總文獻的9.15%。在此期間,抗阻訓練的研究對象集中在人體功能訓練上。第二階段為平穩發展期(2009-2016年),8年時間共發表文獻130篇,占總文獻的44.07%。第三階段為快速發展期(2017-2021年),5年時間里發表文獻138篇,占總文獻的46.78%。經研究表明,我國抗阻訓練研究進入了飛速的發展時期,其中文獻年度發表總量呈現了快速增長趨勢。

圖1 2001-2020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年份分布
圖中的發文量趨勢線大致符合著名的普賴斯曲線(Price’s curve),該理論表征了科學文獻隨時間增長的規律。由圖可見,隨著學者們對該研究領域的認識不斷加深,發文量也在逐年的增長。
現研究表明我國對抗阻訓練研究的年度發文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經過對研究抗阻訓練領域機構的分析,可以讓研究學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抗阻訓練研究的方向。2001-2020年共有176個機構發表了抗阻訓練研究的295篇文獻,其中平均每個機構發文量為1.68篇,主要機構有3類:分別為體育類高校、師范類高校和綜合類高校,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體育類高校。
由表2可知,上海體育學院在2001-2021年間發表文獻共28篇,排在首位。其次為排名第2位的北京體育大學,發表文獻共16篇。排名第三的為發表文獻共15篇的華東師范大學。其中,排名前8的11所機構中,體育類高校5所,發表文獻68篇,所占比例為23.05%;師范類高校3所,發表文獻共計27篇,所占比例為9.15%,醫科類高校1所,發表文獻7篇,所占比例為2.37%。說明上海體育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在抗阻訓練育研究領域遠遠領先于其它體育類高校,并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另外,師范類和醫科類高校因其科研實力雄厚,對我國抗阻訓練研究有著密切的關注。

表2 2001-2021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機構排名(發文量≥5)
為及時了解抗阻訓練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科學發展動態,而有必要對抗阻訓練領域研究作者進行分析。通常,為檢測出作者勞動效率,則需要作者發表的文獻數量(其反映知識的產出能力)。
通過對295篇文獻研究,經統計,發現共有252名研究學者有國體抗阻訓練進行研究。其中(表3),出現頻次10次及以上的有1人,所占比例為0.40%;出現頻次5-9次的有4人,所占比例為1.59%,出現頻次2-4次的有46人,所占比例為18.25%;出現頻次1次的有260人,所占比例為79.76%。說明我國關于抗阻訓練的主題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關注。

表3 2001-2021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高產作者(發文量≥4)
從整體發文量來看,發表了10篇研究文獻的盧健(華東師范大學)排在首位,研究的主題主要包括細胞凋亡;骨骼肌衰減癥;耐力訓練;肌肉衰減癥等。排在第2位的王磊(南京中醫藥大學),共發文9篇研究文獻,她主要關注的領域是有氧運動;運動能力;脊髓損傷等。廣州體育學院的林文弢排在第3位,共發文7篇研究文獻,她主要關注運動能力、糖尿病、運動生物化以及血乳酸等方面的研究。綜上研究分析,發現抗阻訓練研究的核心作者其關注的研究焦點與我國抗阻訓練的熱點前沿大部分吻合。這說明,能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內在力量是學術研究中的核心作者。
能夠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的學術影響力,與文獻的被引頻次是緊密相關的。對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引文采用共被引分析,選取其中前10篇高被引文獻列出(表4)。

表4 2001-2021年我國抗阻力訓練的前10條引用文獻
其中被引量最高的文獻 《有氧運動結合抗阻訓練對男性肥胖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及可能機制》(李娟等,2013)將有氧運動與抗阻訓練相結合對肥胖的男性青少年進行干預,檢測二者結合的運動干預對心血管功能、氧化應激與炎癥的影響進行了探討,揭示有氧運動與抗阻訓練改善肥胖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可能機制。其次是《抗阻訓練運動處方研究進展》(王麗等,2007)為不同的運動人群提供了相對應的抗阻訓練運動處方,指導不同人群正確合理的進行抗阻訓練運動鍛煉;高被引文獻對抗阻訓練進行了綜合、全面、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模式以增加負荷中心支撐電源、提高系統運行靈活性為目標,電源方案以發展位于負荷中心的調峰氣電為主導方向,并適當建設調峰能力較強的煤電,應重點關注天然氣價格。2030年廣東較已明確氣電機組再新增裝機14 GW,新增煤電裝機4 GW,新增核電裝機7.5 GW,新增風電裝機17.5 GW,新增太陽能裝機7.4 GW。
通過對文獻中的內容進行重點濃縮得出了知識圖譜中的關鍵詞,其反映出各研究領域的關注焦點和研究者感興趣的學術話題。運行 CiteSpace5.7.R4 軟件,生成抗阻訓練研究高頻及高中心性關鍵詞表(表5)和關鍵詞共現圖譜(圖2)。

圖2 2001-2021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核心關鍵詞共現網絡
由表5得知,“抗阻訓練”是出現頻數最多的關鍵詞,中心性為0.86,在中心性關鍵詞中排名第1位;“有氧運動”出現頻次在第2位,中心性為0.14,在中心性關鍵詞中排名第2位。由此可見研究學者對于抗阻訓練以及有氧運動研究投入了更多地關注,他們注意到在體育運動中引入抗阻訓練與有氧運動,不僅促進深度睡眠的發生,并且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表5 2001-2021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高頻及高中心性關鍵詞
排名為第 3、4、5 位分別是“骨密度”、“老年人”、“運動”,出現頻次為 16、15、14,中介中心性分別是 0.06、0.12、0.09。 熱點詞的主要來源是基礎數據的關鍵詞,其中關鍵詞是研究中最為精煉的中心思想。出現頻率較高表明抗阻訓練研究領域學者對有氧運動、老年人、運動較為關注。抗阻訓練不但能增加骨密度和骨骼肌肉,還能提高肌肉力量。人體的肌肉力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且還容易出現骨質疏松,患關節炎等癥狀。這一現狀表明抗阻訓練對于人體預防老年慢性疾病以及增加肌肉力量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共現顯示N(關鍵詞總數)296個,E(關鍵詞間連線)659條,Dendity(密度)0.0151。其中熱點關鍵詞的發文量和圖片中節點的大小有關,發文年代是以圖片中節點的不同顏色來表示,顏色越深代表年代越近,節點最外一圈的厚度是代表著發文量的多少,各熱點關鍵詞之間的合作關系和不同的年代都是以節點連線的粗細和顏色來表示的。
從連線的顏色來看,“運動療法”和“運動訓練”之間的連線呈現紫色,說明具有這兩類熱點關鍵詞的文獻在本次研究中出現的時間較早,最早出現在2003年。通過數據檢測顯示抗阻訓練研究中大部分交叉學科在2006年已經存在,如:“抗阻訓練”、“綜述”、以及“運動”等。而“糖尿病”和“血流限制訓練”之間的連線,以及“康復護理”等,他們之間的連線為黃色,說明這些熱點關鍵詞之間出現交叉研究的時間較晚。
(1)2001-2021年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文獻發文量總體上呈現波浪式遞增趨勢,經歷了前期積累期(2001-2007年)、平穩發展期(2008-2016年)和快速發展期(2017-2021年)三個階段;從第二階段抗阻訓練開始,其研究內容越來越趨于細化和深入,研究手段更為豐富;
(2)在科研研究綜合能力方面,上海體育學院綜合能力最強,北京體育大學次之,華東師范大學位居第三。其中,師范類和醫科類高校是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主要力量;
(3)對我國抗阻訓練研究有著深遠影響的學者有盧健、王磊、林文弢等人,他們大力推動了我國抗阻訓練研究的發展;
(4)從2001-2021年抗阻訓練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來看,我國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抗阻訓練、有氧運動、運動等;涉及人群主要側重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