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梅 方臻子 曾福泉
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這是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錨定的重要路徑。科技創新能力如何轉化為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這既要解決創新的源頭供給問題,又要處理好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問題,最終提升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和活力。聚焦這一話題,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王建沂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主席、富通集團董事長
今年,富通與之江實驗室建立“聯合創新研究中心”,與國家級科創平臺合作,是希望通過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為浙企更高質量“走出去”奠定基礎。技術“出海”、技術輸出應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內涵之一。對浙商群體而言,要通過開放引進全球先進技術、資金、人才要素,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產業鏈和市場端,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浙江制造具有產業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強的特點,要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浙江還可以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優勢,共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創研發中心,吸納國際科創資源,加速推動浙江新時代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
胡成中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打破科研人才創業阻礙、大力推動“科研創富”,能有效加速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國家施行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等各類激勵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實踐層面仍有一些問題:第一,一些政策往往停在離一線科研人員“一公里外”,看得見但享受不到。第二,“科研創富”的社會氛圍還不夠濃厚,科研人員往往傾向于把成果以保守價格一賣了之。第三,推動成果轉化的第三方專業力量還比較薄弱,科研人員往往既要埋頭搞科研,還要邁腿跑市場。針對以上問題,建議相關部委出臺政策要“一管到底”,鼓勵科研人員以成果自主參與創業或企業經營,可以根據“成果產生—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貢獻度,以公平合理的原則動態確定成果轉化收入。同時,要大力培育科研成果轉化的第三方專業力量,把科研人員從繁雜的市場和商務性事務中解脫出來。
崔田
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特聘院長
浙江近年來持續提升創新平臺能級,當前正集中力量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甬江、環大羅山、G60(浙江段)等科創走廊聯動發展,覆蓋三大科創高地的10 大省實驗室布局加速形成。這種有引領、有融通、有聯動的創新空間格局,將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需要有針對性地增強創新源頭供給。區域創新要做出特色,才能精準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浙江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有傳統優勢,不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高校院所長期以來形成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雙方都從中受益。要靠重量級的平臺和優質的生態培育、吸引、儲備高水平創新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