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從廣州醫學院第三醫院陳元本教授那里得到幾支從國外帶來的一般用于簡單的人工授精技術的“湯姆管”,陳子江將這種人工授精管用于卵子和精子宮腔內移植,并使患者獲得了妊娠成功。
1992年5月,世界首例宮腔配子移植嬰兒誕生了!
——《科技創新與品牌》2012年10月刊
1986年,陳子江作為山東醫學院首批兩名博士研究生之一,師從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學家蘇應寬,從事婦產科和生殖醫學的研究。在蘇應寬的精心指導下,開展生殖醫學領域的前沿課題——“人類宮腔配子移植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誕生我國首例宮腔配子移植嬰兒。這一成果不但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也奠定了山東大學在生殖醫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我國首例宮腔配子移植嬰兒的誕生,引起了國內外醫學同行的熱烈反響。一年之后,年僅33歲的陳子江博士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論文,參加晉升正高技術職稱的答辯會時,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她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當年,她成為建校以來年齡最小的教授和學科帶頭人。
長期的臨床實踐讓陳子江深刻感受到,要想解決臨床上的疑難雜癥,必須先了解其發病機理。“并不是每個醫生都要成為‘醫生科學家’,但醫學的進步需要‘醫生科學家’。”陳子江認為,醫學科學需要創新,“醫學科學家”要不斷地做從“0”到“1”的創新。
2019年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陳子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多年來,陳子江圍繞不孕癥等生殖障礙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學問題,在生殖醫學理論創新、疾病機制解析和輔助生殖臨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近日,陳子江團隊在PNAS雜志在線發表最新論文,揭示了原始生殖細胞發育的新機制。
行穩致遠,久久為功,科研如此,國家發展亦是如此。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有人雖離開但影響永在,有人已扛起新的使命,他們正以不同方式領航中國巨輪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