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6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同年7月,“北斗”成為了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本刊記者隨即展開報道,細數“北斗”的多項技能。
日新月異,突破層層難關。1994年至今為之奮斗了26年的“北斗”系統,終于在一代代航天人的砥礪前行艱辛探索之下成功建成,成為了“中國的北斗,人民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現在,北斗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北斗在農業領域的規?;瘧?,使其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好幫手?;诒倍废到y的深松作業機、玉米莖穗兼收機、高效植保機、小麥聯合收割機等,實現了遠程調度管理,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在林場林區,護林員帶著北斗巡護手持終端“巡山”,實時查詢巡護軌跡,實現精準巡護,工作效率大大增加。此外,監測大壩形變、建立城市渣土運輸管理監控平臺、設置“電子網圍欄”放牧、幫珠峰測身高……不經意間,北斗系統已全面融入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統計,在2021年,中國北斗衛星導航與應用領域總產值達到了4698億,總產值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6.29%。
更難能可貴的是,以自力更生為風骨、自主創新為靈魂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始終將服務全球、造福人類作為初心與使命。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僅有4名成員,但由于格洛納斯系統和伽利略系統都有衛星老化和星載系統失靈的問題,目前真正全球覆蓋且能提供穩定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就只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及中國的北斗系統。
開放融合的胸懷和理念,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現如今,全球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北斗系統,中國北斗持續深入人心。
腳踏實地、行穩致遠,走向全球的中國北斗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