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恩 歐啟民
摘要:我國水稻產量較高,種植面積較為廣泛。在種植水稻過程中,若能合理運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則可有效增加水稻產量、提高水稻質量,從而達到使水稻食用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的同時,為水稻種植者獲取更高利潤,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至此,本文將對我國水稻病蟲害的現狀及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展開探討,并提出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開展策略與綠色防控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
一、我國水稻病蟲害的現狀及綠色防控技術開展意義
目前我國水稻年產量穩居世界榜首,水稻總產量不斷攀升。但病蟲害依然嚴重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與產量。因各地氣候環境、地理位置不同,再加上多種人為因素影響,導致我國水稻病蟲害處理現狀不容樂觀,水稻患病幾率逐年增高,甚至遭受病蟲害嚴重的地區全年顆粒無收,使水稻種植人員難以獲得可觀收入,從而阻礙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徹底破除這一弊端,科研人員結合各地水稻生長環境與生長狀況,分析水稻病蟲害特點,從而針對性研發出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受到廣泛關注。通常情況下,水稻種植人員發現水稻有病蟲害患病趨勢時,會立即向其噴灑大量農藥進行防治,但此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還會對水稻本身造成傷害,影響水稻的產出質量,且容易使土壤中農藥含量超標,導致土壤肥度下降,阻礙下一代農作物生長。因此,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迫在眉睫,全面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保障水稻種植者收益穩定,還可確保水稻食用安全,進而推動給我國農業經濟發展[1]。
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防控策略
(一)科學選種及種子處理程序
水稻高產、穩產的前提是選取優質水稻種子,并將其進行精細處理,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水稻的抗病性,為水稻高產、穩產奠定一定基礎。由此可見,水稻選種至關重要,甚至對水稻后期生長與收獲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選種過程中,應結合水稻種植地區的氣候環境與地理位置綜合考慮所種水稻品種,并嚴格按照我國有關標準進行選擇,降低不必要損失。不僅如此,在水稻品種選擇時,還應盡可能多樣化選擇種子,便于對比不同品種水稻生長情況,為日后水稻種植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應有效結合種子處理技術,避免較大種植風險。種子處理使用較為常見的藥劑拌種即可,再經過晾曬后便可播種,此步驟對處理由真菌引起的水稻植株病害有顯著預防作用,可有效保障水稻植株幼苗期的安全[2]。
(二)充分運用生物防控技術
常見的生物防控技術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對水稻病蟲害展開防控,此種方法有利于保護水稻周邊生態環境,并維持生態平衡。截至目前為止,水稻種植生物防控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實施病蟲害生物防控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理想防控效果,還可以促進生態環境良好發展,為水稻生長提供便利條件,如養殖“稻蝦”或“稻鴨”等,使養殖業與農業緊密結合,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彼此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前行。
(三)科學栽培、誘殺害蟲
水稻種植后,科學、合理的栽培方式成為水稻高產、穩產的關鍵所在。應加強水稻田間管理,定期施肥,如此,可有效防控水稻病蟲害。且適當使用復合肥料對于水稻植株極為重要,若肥料使用不當,則可能使植株成為病蟲害發育的“溫床”,從而影響水稻健康生長。因此,應對水稻植株實施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與管理方法,防止植株成為病蟲害發育場所。且農業研究者應通過網絡、期刊等途徑,將科學的水稻栽培技術傳授給更多水稻種植者,提高水稻綠色防控效果[3]。
害蟲普遍具有趨光性,因此水稻種植人員只需在田間放置帶有燈光的捕蟲器,便可將其輕易捕獲,從而減少田間害蟲蟲卵的數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運用殺蟲燈對黏蟲、二化螟等害蟲進行誘殺。需注意殺蟲燈的安裝高度應控制在距離地面1.55米左右,且殺蟲燈之間的行間距應保持在85米左右,開燈時間以晚上八點至次日凌晨四點為宜。此外,使用殺蟲燈的最佳季節在5月至9月中旬左右,其氣溫一般可維持在零上15攝氏度,便于殺蟲燈發揮最大作用。
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若想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首先應使水稻種植者樹立正確的綠色防控觀念,提高其對綠色防控的認識。隨著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逐漸普遍,因化學藥劑引起的土污染物與養分流失得到了良好解決。為達到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最佳效果,應從全局入手,全面完善病蟲害防控機制,建立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大力扶持綠色防控技術,并對水稻種植的全過程實施監督。建立具有專業性的技能組織,幫助水稻種植者維護水稻產量的穩定。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應著重建立有關水稻病蟲害方面的信息檢測系統,并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運用大數據針對水稻生長情況,做出針對性調整策略,在維護生態環境穩定的同時,保障水稻的質量。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培訓水稻種植者期間,著重向其介紹市面上所售各種農藥、化肥的成分,詳細分析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的利與弊,使水稻種植者明白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性,從而,在根本上降低病蟲害頻發的現象。特別是對于一些重點水稻示范基地、種植區域,應加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進而提高水稻質量與產量,推動我國農業發展[4]。
綜上所述,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對于水稻生長與我國經濟發展都極為重要,我國應在科學運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手段的基礎上,大力宣傳其重要性,并對水稻種植人員開展相關知識培訓。與此同時建立相關水稻病蟲害預防體制,完善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從而使我國農業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慶堯,張維堯.瑞安市飛云街道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21(24):86-87.
[2]黎秩群,林忠,黎遠文.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實踐與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9):166-167.
[3]李連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實踐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9):196-197.
[4]丁蕾,王昕.淮北地區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1(08):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