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菲玥
正午,烈陽焦灼,風止,樹蔭細碎——教室,依舊是那樣悶熱,吊扇無力地旋轉,攪動著凝固的空氣……
“走吧,小清,教室這么悶熱,我們去食堂邊吹空調邊吃飯吧。”每日放學后再平常不過地和同桌對話,最近卻沒有得到往常那一句“走吧”,顯得格外突兀。“你先去吧,我……就不和你一起了,不好意思啊!”我的心似乎被抓進了冰柜,夏日里突然襲來一股不舒服的涼意。我像教室外的那棵樹,麻木地回答道:“哦,好……”然后僵硬地邁出教室。
陰影調皮地躲藏著,我捕捉,卻總是撲空,我無力地走在石磚路上,太陽的光芒從地面反射,刺眼,我瞇著眼睛,不想看到驕陽,也不想看到小清說出“不好意思”時的神態。
一進食堂,撲面而來的涼爽并未使我心情好轉,反倒讓我痛恨起這無人陪我一起走進的建筑。“嘿!發生什么事啦,怎么看起來悶悶不樂的呀?”平日很少碰見的哥哥在這時突然拍了拍我的肩,我嚇得打了個激靈,隨即是一副很不自然的、肌肉僵硬的強顏歡笑:“沒事啦!不用擔心,我很好!”待我腳步輕輕一邁,臉稍稍一轉,孤獨就撒腿向我奔來。排著隊,望向四周,我的左左右右都是至少兩人一伙的同學結伴。這時,我深刻認識到了紀伯倫話語的正確:“孤獨,是憂愁的伴侶。”
晚自習下課,路燈有些許黯淡,風起,樹枝連帶著葉子一同搖晃,晃得我的內心越來越恍惚,從未想過這樣的一件小事能使我整天心神不寧。“那個,麻煩跟我舍友說一聲,我不那么早回宿舍,不用擔心我,謝謝。”我弱弱地對同行的人說。我轉身向操場走去,漫無目的地晃著,從西山的小斜坡緩緩地避開人群回了宿舍。
令我意外的是,在我的書桌正中央擺放著一封書信。信封是用一張A4白紙折疊成的。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封信,心臟卻越跳越快。果不其然,這封書信是小清寫的。我既高興又失落,我害怕信中的內容是“再也不愿意一起去食堂”,但真相是——
“不好意思,我意識到我中午說的話可能傷了你的心,但我從未想過失去你這一個如此棒的朋友。之所以不那么早去食堂,是因為我覺得食堂過于吵鬧,不適合學習,我寧愿在悶熱的教室里多學一會兒,所以,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們還是可以一起走的……”
晚上,我坐在椅子上,面對那封書信和手中那張空白的紙,一筆一畫地寫下了回信。我叩響小清宿舍的門,把回信遞交到她手上,那一刻,我和她會心一笑。
風微微吹起,我和小清內心的釋然綻放在那封書信的字里行間……這也許就是友誼的意義吧,即便這艘小船會遇到風浪,會傾斜,但絕不會傾倒,最后,還是在風平浪靜的美好中安然前行。
“我們還是最好的朋友!”
一學就會:
這是一段奇妙的心靈旅程,關于友情、關于體諒、關于成長。就像我們都經歷過獨處的孤獨和友情的碰撞。小作者將這段心路歷程細膩地挖掘了出來,結合環境、景物,使抽象的感受生動地呈現在了紙上。 “友誼是艘小船”,心海的風波只是暫時,成長終會迎來晨曦和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