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江
他,從2010年至2021年,全程參與中老鐵路建設;他,十年磨礪,將最美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一帶一路”上的典范之作。他就是中鐵二院土建一院線路副總,磨萬鐵路項目部常務副經理、設計總體陳建國,一位精技術、善管理的復合型青年人才。
1998年,陳建國剛參加工作就主動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先后參加了內昆、渝懷、遂渝二線、長昆客專、中老鐵路等線路的設計工作。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讓他積累了各種地形、地質條件下的鐵路項目勘察設計經驗;極強的綜合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讓他很好地勝任總體、項目經理等職務。
2010年至2021年,陳建國全程參與了中老鐵路的建設。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示范性項目,是老撾第一長大鐵路干線,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技術含量高。作為副總體、設計總體,他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項目可研、初步設計、施工圖等階段的設計工作。
在項目勘察期間,由于工期緊張,陳建國白天看現場,晚上畫圖紙,幾乎每天加班至凌晨。項目開工后,陳建國更是常駐現場,尤其是建設高峰期的2018年,他在現場工作時間超過300天。
在多年的工程實踐中,陳建國深刻體會到工程單位的艱辛和不容易,所以他在處理技術問題時,非常注重換位思考,積極征求參建各方的意見,注重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憑著敬業、悟性和勇氣,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贏得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的好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陳建國的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負責和參與的項目獲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1項、股份公司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1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1年獲集團公司“金牌職工”榮譽稱號,2010、2012年、2019年三次榮獲集團公司“海外先進職工”榮譽稱號。
一個優秀的團隊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和決策,在擔任中鐵二院磨萬鐵路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后,陳建國提出了“開放思維、務實工作、人性管理”的思路,并在管理中逐漸探索改革發展之路。
陳建國所在的中老鐵路項目部僅有技術人員20人,卻承擔了414km長的配合施工任務。老撾交通條件不便,中老鐵路在建設管理及技術要求方面與國內項目存在諸多不同,配合施工工作量大,人力資源緊張。為了解決任務繁重與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他打破常規,改變以往傳統的設計組織方式,針對項目特點采取對應的精細化管理組織模式,即在宏觀管理上實行“每個時期都有側重點項目”,在微觀管理上實行“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側重點工作”,通過精細化管理來達到人員的動態化和精細化調配目的,實現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的優化調配。

陳建國(前排右)向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領導匯報設計方案Chen Jianguo (right in the front row) reporting the design scheme to heads of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作為項目設計總體,在總結中老鐵路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海外項目,陳建國主持編制了中鐵二院《發展中國家普速鐵路項目前期研究作業指導書》,為其他海外項目前期研究提供指導。
在很多人眼中,設計院的工作是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談方案比選,其實勘察設計是交通工程的開路先鋒,密林和深谷才是最重要的工作陣地。老撾叢林密布,時有毒蛇出沒,外部環境惡劣,陳建國不畏艱難,帶領技術人員實地勘探,確保了方案的合理性。為保工期,關鍵時刻,他沖鋒在前,用人格魅力和可貴精神贏得團隊的認可與尊重;他培育團隊協作精神,打造高效務實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項目部先進人物不斷涌現,5位同事先后被評為中鐵二院海外先進職工,成為集團公司老撾項目實施的中堅力量。
“作為一名鐵路人,深愛著自己的專業,立志用辛勤和智慧實現夢想,為中國鐵路事業在海外發展貢獻力量?!标惤▏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就這樣一直堅守在鐵路線上,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