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
會陰側切術的手術方式不止是側切,中切也是該手術的一種。其目的是避免產婦生產時會陰處裂開。相比于生產時的意外撕裂,該手術造成的切口對產婦造成的傷害要小很多。盡管此手術早已應用于各地,但若會陰處在側切后的愈合狀況不佳,會對產婦日后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對做過該手術的產婦進行一定程度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經相關研究顯示,目前我國一些地區該手術的成功率極高。本次研究對使用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理療治療會陰側切口的效果進行了進一步的觀察與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于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做過會陰側切的產婦113 例,并對其進行分析。入選產婦皆順產生子且行該手術,均為單胎。排除標準[1]:①曾經做過有關生殖器官手術的產婦;②精 神或智力存在缺陷的產婦;③手術前受到感染或患有陰道炎的產婦。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產婦分為觀察組(59 例)和對照組(5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進行簡單基礎的措施:①時 常更換護理墊,做好清潔工作,降低切口處感染的幾率。②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多與產婦溝通,改變產婦的錯誤想法,并傳授與順產相關的知識。③手術全程保持無菌環境,空氣清新。④術后恢復: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好切口,并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密切關注產婦切口處是否有紅腫等現象,并對切口疼痛程度進行一系列的統計。拆線后,評估切口愈合情況。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理療治療:使用0.2%的甲硝唑注射液清洗切口,24 h 內使用50%硫酸鎂溶液冷濕敷于外陰處,紗布將切口處完全覆蓋,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24 h 后再次使用0.2%的甲硝唑注射液清洗手術切口,用50%硫酸鎂溶液熱敷于會陰處。使用紅外線理療儀在切口上方直射大約30 min。紅外線照射強度由產婦自身承受能力決定。理療結束后在產婦會陰部敷上碘伏紗布。治療頻率2 次/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等級及愈合時間。疼痛程度判定標準[2]:重度疼痛:沒有外界因素影響,臥床時便會疼痛;中度疼痛:切口處或身體其他部位與外界接觸時疼痛;輕度疼痛:有大的身體活動時疼痛。愈合等級判定標準:甲級愈合:愈合狀況極好,無副作用出現,沒有發現紅腫等現象;乙級愈合:切口愈合狀況不佳,出現發紅、腫脹、滲出等癥狀,切口處有輕微感染;丙級愈合:切口開裂,無愈合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輕度疼痛占比高于對照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n(%)]
2.2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甲級愈合占比高于對照組,乙級愈合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丙級愈合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s,n(%)]

表3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會陰側切術的意義在于讓產婦可以相對輕松的誕下胎兒。目前有很多產婦生產時需要進行該手術:①初 次生產的產婦會陰部相對緊致,陰道至肛門的距離較遠,該情況會導致產婦在分娩時胎兒的頭部難以出來,有較大幾率造成會陰部嚴重撕裂;②胎兒先露出的部分與骨盆不相稱的產婦;③做過該手術,其切口處與之前相比更容易裂開的產婦;④借助一些外力和儀器生產的產婦;⑤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其早產的產婦;⑥由 于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加快胎兒娩出的產婦。該手術的目的是避免產婦生產時會陰處裂開。雖然會陰外切切口很小,但是切口處于尿道和肛門的中間部位。而且生產過程中,切口一直裸露在外,極易感染。手術后留在體內的肉線也有可能在吸收的過程中攜帶病菌,使切口感染,若是沒有被完全吸收也會導致切口難以愈合,很多產婦便因為感染導致切口常年化膿。經相關研究表明[3],在術后對產婦進行相關的治療,可以加速切口愈合,減輕產婦疼痛。因此,在會陰側切術后 1 周內,仔細清洗切口,預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則針對產婦在進行會陰側切手術后,通過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治療儀對切口進行干預的效果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相關研究表明,切口處在潮濕的環境中可以很快愈合,而在干燥的環境中則愈合較慢。潮濕的環境可以使上皮細胞快速分裂至切口的各個角落,從而將整個切口覆蓋。濕性換藥時滲出的液體內含有可以激活溶解壞死細胞酶的因子,可以起到清理壞死細胞的作用。硫酸鎂溶液也可以消除水腫。而冷濕敷會陰處還可以使該處一直保持缺氧的狀態,進而促進細胞生長,也可以防止細菌進入會陰處造成感染。因此,濕性換藥對產婦主要起到消腫的作用,而止痛效果主要是靠紅外線理療儀照射作用。紅外線治療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理療儀器,原理是利用光源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起到減少疼痛、促進炎癥吸收、按摩、消腫散結等作用。用其對側切部位進行照射可以使切口愈合時間縮短。紅外線照射還可以通過熱療的作用加速血液流通,加快局部淤血的消退,從而也能夠加快受傷的軟組織修復。紅外線照射還可以促進局部的炎癥吸收,從而能夠輔助緩解疼痛。使用紅外線理療儀治療會陰側切術產婦,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疼痛并加快切口愈合,但是在使用紅外線理療儀之前,先要對切口進行常規的處理以及一系列的消毒[4-6]。兩種治療方式起到協同作用,此種方式與常規的方式相比,明顯更加嚴謹科學。二者對切口的恢復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常規的處理方式只能作為一個基礎[7]。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理療治療,便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根據本文統計數據表明,觀察組輕度疼痛占比高于對照組,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甲級愈合占比高于對照組,乙級愈合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丙級愈合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理療治療可以更好地加快產婦切口痊愈,有更為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行會陰側切術的產婦進行干預時,使用濕性換藥聯合紅外線理療的方式有較好的效果,能夠使會陰側切切口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