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
錯頜畸形是臨床上常見的口腔疾病,臨床上多以正畸治療為主要手段,但是治療過程中患者易發生牙釉質脫礦等并發癥,影響口腔健康和生活質量[1]。因此,正畸過程中釉質脫礦的預防備受臨床重視。近年來本所臨床研究發現,3M 玻璃離子保護膜聯合GC 護牙素可大大提高臨床預防牙釉質脫礦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 資 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沈河區牙病防治所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76 例 (685 顆牙)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0~17 歲,初次接受口腔正畸治療;②入組前無偏側咀嚼習慣,牙釉質正常,牙體硬組織發育良好,無四環素牙、氟斑,牙數、形態及顏色均正常;③無全身系統性疾病;④均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矯治;⑤依從性好,可配合相關檢查、診治;⑥近半年內未使用其他再礦化制劑;⑦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牙冠頰側伴有齲損、充填物者;②中途中斷治療、依從性差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心肺、免疫系統、造血功能疾病患者;④上下牙弓不對稱者;⑤精神、認知障礙者;⑥牙齦炎癥等口腔衛生不佳者;⑦吸煙史;⑧入組后用含氟漱口水者或入組前接受氟化物防齲治療經評估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判定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8例,327 顆牙齒)和觀察組(38 例,358 顆牙齒)。對照組患者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齡10~17 歲,平均年齡(12.74±1.58)歲。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齡10~17 歲,平均年齡(12.54±1.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每日行常規口腔護理,包括口腔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飯后漱口、正確刷牙方式指導等。對照組給予GC 護牙素,將GC 護牙素均勻涂抹在患者的牙體唇面,每個月涂抹1 次,避免吞咽唾液,至少保留5 min/次,后緩慢漱口,0.5 h 內勿飲食、飲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3M 玻璃離子保護膜,于常規清潔牙面后用小牙刷均勻于整個牙面涂布3M 玻璃離子保護膜,張口1 min,當天勿刷牙,1 h 內勿飲食、飲水,每隔6 個月涂布1 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由同一專業牙醫肉眼觀察治療效果。①比較兩組正畸前后(正畸前和正畸后6、12 個月)的牙釉質脫礦指數;將牙齒分為遠中部位、近中部位、牙合方部位、齦方部位4 個區域,每個區域判定其脫礦程度,記為3 分(3 度)、2 分(2 度)、1 分(1 度)。脫礦指數=所有牙齒區域總得分/牙齒區域數目。②比較兩組患者正畸6 個月后的牙釉質脫礦情況,3 度:釉質表面出現齲洞或牙釉質表面全部出現重度白堊斑,將牙齒表面全部覆蓋;2 度:白堊斑出現于牙釉質表面,較為明顯,占牙齒面積的50%~100%;1 度:輕微白堊斑出現于牙釉質表面,占牙齒面積<50%;0 度:牙釉質表面無脫礦、無齲洞、無斑塊,呈現光滑、透明狀。脫礦率=(3 度例數+2 度例數+1 度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F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正畸前后的牙釉質脫礦指數比較 正畸前,兩組患者的牙釉質脫礦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40,P>0.05);正畸后6、12 個月,兩組患者的牙釉質脫礦指數均較正畸前有所升高,觀察組患者的牙釉質脫礦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正畸前后的牙釉質脫礦指數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正畸前后的牙釉質脫礦指數比較(±s,分)
注:與正畸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正畸6 個月后的牙釉質脫礦情況比較正畸6 個月后,觀察組脫礦牙數25 顆,脫礦率為6.98%(25/358),以1 度者居多,占4.75%(17/358);對照組脫礦牙數43 顆,脫礦率為13.15%(43/327),以2 度者居多,占6.12%(20/327);觀察組的脫礦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6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正畸6 個月后的牙釉質脫礦情況比較[n(%)]
正畸是臨床治療錯頜畸形的主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面部的美觀度,改善患者的面頜部功能。正常口腔環境中,牙釉質處于脫礦與再礦化的動態平衡,不會出現脫礦現象。但患者正畸過程中往往因托槽周圍牙面的清潔能力下降、口腔衛生欠佳,致大量菌斑易附著于托槽之間被弓絲遮擋的牙面、托槽齦方的釉質區,特別是齦緣附近、托槽周圍,若菌斑得不到有效清除,口腔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不良,菌斑中的致齲菌所產生的乳酸等可致牙釉質的礦物質發生溶解,致牙齒中析出鈣、磷酸鹽等無機離子,引起釉質脫礦的發生[2]。因此,患者多見正畸結束后牙釉質表面會出現不規則白堊色斑塊,甚者出現早期釉質齲。
GC 護牙素是目前臨床上預防牙釉質脫礦、齲齒的常用藥劑。但本研究發現,單純用GC 護牙素仍存在13.15%較高的脫礦率,與Niraj 等[3]報道結果一致。而GC 護牙素與可長效釋氟的光固化樹脂加強型玻璃離子保護膜——3M 玻璃離子保護膜聯合應用具有更好的預防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正畸后6、12 個月,兩組患者的牙釉質脫礦指數均較正畸前有所升高,觀察組患者的牙釉質脫礦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畸6 個月后,觀察組的脫礦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68,P<0.05)。由此可以證實,與單純應用GC 護牙素相比,加3M玻璃離子保護膜聯合應用在預防口腔正畸患者牙釉質脫礦的發生、降低脫礦率方面具有更突出的效果。分析原因如下:①GC 護牙素作為一種局部使用的乳劑,含有牙齒可吸收的鈣和磷,被證實可與牙釉質表面生物膜融合并吸收,抑制牙釉質脫礦,保護牙釉質[4];涂于牙齒表面的GC 護牙素的有效成分可與口腔唾液中的氫離子作用形成磷酸類物質,浸入牙體組織內部后可促進牙釉質的再礦化,從而修復牙齒表面下的礦物質缺損;GC 護牙素的有效成分可有效抑制致齲菌,降低牙菌斑的酸蝕作用,發揮抗齲效果[5];②3M 玻璃離子保護膜可滲透及封閉牙本質,并緩慢長效釋放氟、鈣、磷酸鹽等,其作為一層保護膜,涂布于暴露的牙本質表層,不僅利于脫礦的區域再礦化,防止牙釉質脫礦,還可緩解牙敏感[6]。
綜上所述,3M 玻璃離子保護膜聯合GC 護牙素大大增強了牙齒表層的保護力度,強化了接觸區域鈣、磷飽和度,提升牙釉質的抗脫礦能力,從而更利于有效預防由于正畸導致的白堊色病損,降低脫礦率,增強抗齲齒效果,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