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慧,梅全喜
(1.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0;2.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1)
目前惡性腫瘤的西醫治療仍以外科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為三大常規治療手段,隨著對癌癥研究的不斷深入,微創介入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等新手段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其中化療作為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應用廣泛,但化療在殺傷癌細胞、取得顯著療效的同時,對機體的正常細胞也產生了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甚至嚴重的毒副反應[1],因此如何減輕放化療引起的毒副反應,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進一步提高抗腫瘤的效果,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床及基礎實驗研究發現,中醫藥聯合化療藥物用于腫瘤內科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療所致藥物毒副作用的產生,另外,中醫藥還能提高化學治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敏感性,從而大幅提高療效,增效減毒,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在臨床中,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和增效作用不能孤立看待,而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一方面減毒有利于增效,有利于殺傷癌細胞,即在減輕化療毒副反應的同時,相應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增強其免疫殺傷能力;另一方面增效有利于減毒,增效可間接降低化療所需的劑量,從而減輕或避免毒副反應的發生。因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中醫藥減毒和增效作用融為一體,才能更好發揮其綜合治療的效果[3]。本研究對近年來中醫藥聯合化療治療腫瘤的增效減毒作用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作一綜述,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大量的藥理實驗研究表明,中藥與化療藥物聯用,不僅對化療所致的實驗動物機體免疫損傷、骨髓抑制、臟器損傷、氧自由基損傷等有較好的減毒作用;而且能抑制腫瘤侵襲和血管生成、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提高荷瘤動物化療的抑瘤率,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等,顯示了較好的化療增效作用。
周青等[4]研究發現,啟膈化痰合劑與順鉑(DDP)聯用對Eca109荷瘤小鼠有明顯的抑瘤作用,可改善DDP化療所致的脾臟指數下降、白細胞及骨髓有核細胞數減少及抑制脾臟T淋巴細胞增殖等不良反應,并提高Eca109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NK細胞的殺傷活性,降低腫瘤組織中p-IκBα及NF-κB的水平,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NF-κB通路相關。宋亞光等[5]觀察扶正消癥膠囊對環磷酰胺(CTX)治療S180荷瘤小鼠的影響,研究表明扶正消癥膠囊可通過提高CTX免疫抑制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溶血素增加機體免疫功能,同時通過降低CTX所致小鼠心肌酶的上升改善CTX導致的心臟毒性作用。劉春萍等[6]開展當歸貝母苦參丸加味方聯合DDP對H22荷瘤小鼠模型的抗腫瘤實驗,結果顯示,當歸貝母苦參丸加味方聯合DDP有明顯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下調腫瘤組織中MMP13、bFGFmRNA和蛋白的表達來抑制腫瘤侵襲和血管生成,從而發揮抑瘤減毒增效作用。
陳鵲汀等[7]觀察白花蛇舌草聯合阿霉素(ADM)化療抗S180荷瘤小鼠的增效減毒作用,結果發現,白花蛇舌草可提高ADM化療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并可提高化療小鼠心肌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從而減輕心肌氧化損傷的程度,提示白花蛇舌草協同ADM可在抗腫瘤的同時發揮減毒作用。牟衛偉等[8]研究發現,半枝蓮乙醇提取物(ESB)與低劑量DDP聯合應用,在體外可顯著增強DDP對肝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體內能顯著提高順鉑對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王作軍等[9]研究發現,與單用NP化療方案相比,毛蚶提取物與NP化療方案合用,可明顯提高人肺癌A549細胞株制備的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率,明顯抑制化療引起的體重減輕、攝食量減少,并能減輕化療對血液系統和肝腎功能的毒副作用。

現代醫家根據自身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認識,結合臨床經驗,參考現代相關抗癌中藥的藥效研究成果并結合西醫的病理分期,選擇相應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藥,依據中醫君臣佐使組方原則所創制出來的經驗專方,臨床上通過中醫辨證論治、靈活加減運用,不但療效確切,還可執簡以御繁,使治療方案趨于規范化。張小貝[19]觀察增效減毒湯對氣滯血瘀型直腸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治療組在化療的基礎上應用增效減毒湯治療,可改善患者食少納呆、大便性狀、體倦乏力、腹瀉、情緒低落或煩躁、精神萎靡以及里急后重等癥狀,療效優于單純化療組;對腹痛、惡心嘔吐癥狀的療效與單純化療組相當,提示增效減毒湯對改善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有明顯作用。周建軍[20]將肺癌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單用化療,試驗組加用扶正抗癌散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在穩定和縮小病灶,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質量以及降低化療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組。褚亞紅[21]選取符合診斷標準的氣陰兩虛型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化療治療,觀察組聯合補肺解毒湯治療,結果顯示,補肺解毒湯能有效控制化療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質量,從而發揮增效減毒作用。
隨著抗腫瘤中藥的研究和發掘,應用現代藥物制劑新技術,可研制出很多具有抗腫瘤作用的中成藥制劑[22]。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針對不同的臨床證型和不同類型的腫瘤,選擇適宜的中成藥制劑與常規化療藥物聯用,具有一定的增效減毒作用。林菁紅等[23]在患者直腸癌術后輔助化療期間給予艾迪注射液(斑蝥素、人參、北芪、刺五加提取物)靜滴治療,發現可有效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發生,促進生活質量改善,具有明顯的增效減毒作用。王海燕[24]將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僅給予化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人參、麥冬、五味子提取物),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可有效調節化療后乳腺癌患者外周淋巴細胞群落,并可改善化療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王鵬等[25]將晚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觀察組加用西黃丸(牛黃、麝香、乳香、沒藥)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48.98%,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28.57%);觀察組腫瘤標志物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西黃丸聯合化療可通過調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機制等發揮增效減毒作用。
中醫藥綜合治療是指在化療基礎上不僅使用湯藥或中成藥制劑,而且還加用其他中醫藥傳統治療手段,如針灸、推拿、中藥貼敷、中藥熏洗等的聯合治療方案,該方案更能適應和滿足臨床實際治療的需求。大量臨床研究表明[26],中醫藥綜合治療聯合化療可提高機體對化療的耐受性,増加化療完成率,并能減輕化療引發的毒副反應,從而提高患者整體生活質量,尤其是對于晚期腫瘤患者,選擇以中醫藥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更有利于穩定瘤體實現帶瘤生存。丁慶剛等[27]將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白細胞減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化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當歸補血湯配合雷火灸治療,結果顯示,雷火灸與當歸補血湯聯合應用于腫瘤化療的過程中,可明顯提高患者白細胞水平;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6.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6.67%)。侯安繼等[28]將60例接受化療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給予化療,研究組同時加服中藥扶正消癌方,并針刺足三里、內關、合谷、肝俞、腎俞穴;結果顯示,口服中藥聯合針刺可顯著降低患者化療后肝腎功能損害的發生率,具有保護肝腎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姜靖雯等[29]將接受奧沙利鉑化療方案的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75例,預防治療組在接受化療的同時采用四藤一仙湯(由海風藤、絡石藤、鉤藤、雞血藤、威靈仙組成)熏洗手足,對照組僅接受化療;然后從降低發生率、減輕嚴重程度、增加患者對奧沙利鉑的耐受劑量等3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四藤一仙湯熏洗對于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具有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中醫中藥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腫瘤是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案。但是由于中醫藥抗腫瘤治療缺乏獨立的評價體系,仍以小樣本臨床研究和個案報道居多,在中醫藥聯合化療抗腫瘤作用機制等方面缺乏深層次研究,使得眾多來源于經典、有數千年臨床有效性的中醫藥不被廣大醫生和患者認可,導致對于當今中醫藥特別是中西醫結合抗腫瘤的臨床應用方面的歧視和偏見依然嚴重。不過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增效的實驗結果與臨床療效仍值得肯定,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今后應重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開展更高水平的深入研究以揭示中醫藥聯合化療治療腫瘤的作用機制,以進一步揭示其抗腫瘤作用的多靶點、多途徑特點;同時還應重視中醫藥和現代醫學的取長補短,以提高中醫藥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腫瘤的有效率和可信度,使中醫藥綜合治療更加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