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桃花,李國明
(廣東省鶴山市中醫院,廣東 江門 529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藥物治療為主,茶堿類、抗膽堿能藥物、β受體激動劑、祛痰劑等是治療COPD的常用藥物,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均不能有效逆轉或抑制COPD的進行性發展[1]。中醫藥在防治COPD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明顯的特點和優勢。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麻杏消痰飲治療COPD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鶴山市中醫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8~71歲,平均(59.50±3.84)歲;病程2~7年,平均(4.56±0.89)年。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7~70歲,平均(58.92±3.66)歲;病程1~8年,平均(4.58±0.9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18年審(63)號]。
1.2 診斷標準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COPD的診斷標準:伴呼吸困難、慢性咳嗽或咯痰量多;具有危險因素暴露史,如吸煙史、接觸生物燃料及環境職業污染等危險因素病史;吸入支氣管擴張劑進行肺功能檢查,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呼氣量<0.70[2]。②符合?中醫內科學?中肺脾氣虛證的辨證標準,主癥:咳嗽,倦怠,乏力,食少納呆,大便不實,食油膩易腹瀉;次癥:自汗惡風,易發感冒;舌脈:舌質淡,舌苔白且薄膩,脈細弱[3]。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處于病情穩定期;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急性加重期者;有肺部手術史或合并肺結核、肺癌等肺部疾病者;合并肝病、腎病、血液病、代謝性疾病等原發性疾病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包括低流量吸氧、祛痰、解痙、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2024535,2m g/片),每次2m g,每日3次;噻托溴銨噴霧劑(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 H&Co.KG,國藥準字J20170023,規格:每撳含噻托銨2.5μg,每瓶60撳)吸入治療,每日2撳,每日1次。連續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麻杏消痰飲治療。處方:麻黃10g,苦杏仁15g,枇杷葉10g(包煎),前胡10g,紫菀10g,款冬花10g,茯苓15g,白術10g,浙貝母10g,玄參10g,天竺黃10g,龍利葉10g,法半夏10g,陳皮5g,黃芩片5g,甘草片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連續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顯效: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有效:以上癥狀有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且<70%;無效:以上癥狀無好轉,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收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m L,3000r/min離心6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水平。試劑盒均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據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CRP、PC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C-反應蛋白(m g/L) 降鈣素原(p g/m L)觀察組 50 治療前 35.26±5.95 529.65±59.84治療后 5.95±1.56△▲ 125.05±26.32△▲對照組 50 治療前 34.98±5.88 531.65±60.52治療后 8.99±2.14△ 169.85±30.62△
COPD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其病理特點為不可逆氣流受限,如不及時治療可對呼吸功能造成損傷,影響循環系統,易誘發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嚴重時可威脅生命安全。吸痰、平喘、吸氧等措施是常用的對癥治療方法。噻托溴銨是一種抗膽堿能支氣管擴張藥[5],沙丁胺醇是一種短效的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二者聯合應用可起到防止支氣管痙攣、改善肺功能、緩解呼吸困難等作用,但停藥后病情易反復,治療效果有待提升。
中醫認為,COPD屬于“肺脹”范疇,由于久咳、久喘、久勞和飲食生活起居失常,復感外邪,導致肺氣、肺體俱損,累及脾、腎,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呼吸出入不利,痰瘀阻遏氣道,肺氣滯留,氣還在肺間,肺體脹滿,張縮無力,不能斂降,每因復感外邪誘使病情發作或加劇[3]。李國明老師認為,COPD的發病機制本為肺脾虛,標在痰濕盛,治療應以宣肺平喘、健脾祛痰為主。麻杏消痰飲為李國明老師的經驗方,方中麻黃、苦杏仁宣肺平喘;枇杷葉清肺止咳;前胡解熱祛痰;紫菀消痰止咳;款冬花潤肺定喘,鎮咳祛痰;茯苓利水滲濕;白術補脾健胃,燥濕利水;浙貝母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玄參清熱涼血,解毒散結;天竺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龍利葉清熱潤肺;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陳皮燥濕化痰;黃芩清肺熱;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止咳平喘、清熱化痰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中的麻黃揮發油、偽麻黃堿及麻黃堿具有平喘作用,可抑制炎性反應[6];杏仁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有增強免疫力、抗炎等作用[7];款冬花提取物對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具有解痙作用[8];枇杷葉所含的苦杏仁苷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分解出微量氫氰酸,對呼吸中樞有鎮靜作用,可起到平喘、鎮咳的效果[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血清CRP、PCT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COPD患者經麻杏消痰飲聯合西藥治療后,可增強消除炎癥的作用,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本研究因研究時間的限制,未納入所有證型COPD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還應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