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明YANG Guang-ming
(中國航發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00)
ERP系統作為信息化三大應用系統之一,在各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小型企業ERP系統的原型起源于財務管理的需求,如用友、金蝶、浪潮等以財務管理為主要管理系統。后期隨著管理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外主要ERP軟件廠商,不斷擴展相應的功能,并根據企業的類型發展出適應不同行業的企業ERP管理系統,包括石化、電力、航空、房地產等不同行業。在制造業中,離散制造企業具有其鮮明、獨特的管理需求,一直是ERP系統實施的難點與重點領域。本文以一個典型的離散制造企業為例,充分分析其實際管理需求,對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希望對國內類似的離散制造企業的ERP系統規劃及建設提供幫助。
ERP系統最大特色便是整個企業信息系統的整合,功能性更強,多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系統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來及時調整各模塊功能,可以合并也可以拆分,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對于企業的各類數據也能夠有效地整合,使數據保持一致性,提升精確性,與其他系統的連接相關密切,協調ERP系統進行系統間的互動。
①國內、外的ERP系統在功能上側重點不同,國內的系統架構側重于從客戶需求或財務出發,更多的便利于核算業務,國外的系統架構側重于業務及流程,更注重價值管理。
②國內、外的ERP系統在架構上差異較大,無論是后端的數據庫、數據結構,還是前端的應用模塊,國外的都要更加強大,更加易用,能滿足多樣的用戶需求;國內的則在安全性、穩定性和擴展性上都有效大的提升空間。
③國外的ERP系統價格偏高,由于功能強大,配置起來也比較繁瑣,在適應國內用戶使用習慣上有待改善。國內的ERP系統價格更加親民,易上手更加適合業務不復雜的中小企業使用。
編碼系統:編碼系統采用的是某所系統。編碼規則已經制定完畢,包括產成品、材料采用集團編碼規則,零部件及備品備件等自己制定的編碼規則。系統已搭建完成,梳理了相關物料數據,錄入9萬余條數據。
PDM系統:已建立PDM系統,包括流程管理、圖文檔、BOM數據、工藝、報表等模塊。系統已完成規劃功能,上線應用,有效地管理起相關數據,做到了數據源的統一。
生產協同管理系統:部署了一套自開發的生產管理系統,上線使用,系統主要用于各工部車間報工及生產進度跟蹤管理,類似于一個簡單的MES系統。現在開發二期并上線應用,目前在實施中,功能擴展較多,自開發的MES產品。
用友U8系統:目前財務、庫存、采購、銷售等業務在使用U8系統管理。U8系統主要是針對進銷存和財務管理;系統不能滿足生產計劃、成本核算等業務需求,無法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貫通。目前生產計劃主要以手工(EXCEL)方式編制,計劃編制需要整合銷售計劃、裝配計劃、零部件生產計劃、采購計劃及庫存信息等資源,信息多、工作量大,容易出錯;同時計劃執行進度跟蹤困難,信息不及時;成本核算不及時、不準確,財務月末結賬時間長;準時交貨率和庫存周轉率有待提高等。
目前該公司信息化狀況相對薄弱,各部門或多或少都存在業務信息不能及時獲取,信息不準確的問題;部門間信息傳遞不暢通、不及時,存在信息孤島問題,造成資源不能很好共享,數據重復維護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企業整體的管理提升。
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涉及企業銷售、計劃、物資、成本、財務等核心業務,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軟件,也是企業下一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基礎。根據該公司目前業務需求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國航發集團信息化規劃,當前公司需要建設ERP系統,解決現在的業務需求,并為企業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隨著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出和實施,隨著大數據和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對于我們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說,企業管理的數字化和信息化變得愈發重要,制造企業也越來越認識到信息化和數據資產的價值。該公司已經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該公司正在積極布局信息化規劃和建設,例如正在建設的PDM、編碼系統、生產協同管理系統等項目,并希望進一步通過ERP信息化建設實現研發、生產、運營、財務的一體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綜上,企業需建立一套完善的ERP管理系統,并與PDM、主數據編碼系統、以及車間管理系統集成,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務協同,建成企業整體數字化管理平臺。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手段,解決生產計劃及成本核算等業務問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并通過業務流程優化,資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并為企業未來智能化發展打好基礎。
該公司業務具有“科研批產并存,產品型號多、生產批次多、批量變化大”等特點,隨著企業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為滿足科研生產業務要求,需要采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優化業務管理。通過圍繞核心業務展開的整個ERP系統搭建和應用,為生產制造、采購、物資、銷售、成本核算等方面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通過與PDM等系統集成,加強信息共享,提高研發生產協作能力,提高企業整體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ERP項目的實施,達到如下目標:
建立統一、集成、共享的業務協同管理平臺,實現科研管理、物資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的協同應用;
通過與PDM系統對接,實現設計數據到制造數據的無縫對接;
通過ERP系統加強各工部的生產執行管理功能,實現生產計劃與生產執行的閉環管理,提高制造現場管理能力;
通過系統計劃功能,協助并簡化銷售計劃、生產計劃的編制工作,并實現銷售計劃、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的貫通;
實現產品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的協同(生產計劃與物料需求計劃集成,包括從生產計劃物料需求、平衡庫存、采購需求計劃,到采購合同、入庫、領用等);打通從計劃、采購、齊套全過程信息流,提高生產缺件預報的準確性和實時性,降低庫存,并提高物料統一管控能力;
實現產品研制的業務財務一體化,實現業務數據的實時財務記賬,提高財務管控能力;
建立以產品生產訂單和新型號科研產品項目為牽引的成本核算體系,為精細化核算、成本控制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數據支持;
為公司產品制造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各業務部門工作于統一數據平臺下,增強決策者的信息獲取能力和部門間的合作效率。
根據該公司業務需求及信息化現狀分析,公司的ERP業財一體化建設采取“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從基礎平臺建設到深化管理,再到全面管控。實施規劃總體架構圖如圖1。

圖1 總體架構圖
共分三步進行實施,第一期建設業務管理基礎平臺,第二期拓展深化業務管理;有前面系統建設的基礎,第三期注重管控和績效管理,向系統要效益。實施時間總體控制在二年半的時間內完成全部建設。(圖2)

圖2 實施策略圖
根據上述公司信息化建設規劃,項目以業務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為目標,并協同編碼系統以及PDM項目建設,實現主數據和產品數據的集成和共享,實現企業研產協同和產供銷協同,同時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管理:
①銷售管理:實施銷售業務管理功能,對客戶、銷售訂單、交付周期、價格、發票結算等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實現銷售需求計劃管理;實現銷售、生產、物資采購等業務的協;并對銷售合同業務數據進行及時統計和分析。生產管理:生產主數據(BOM和工藝路線,與PDM集成)、需求管理(銷售預測及銷售訂單)、主生產計劃、MRP計劃、生產管理,包括生產計劃和生產執行兩部分功能,并與銷售管理、采購管理、財務管理全面集成。公司主要是按訂單MTO或按計劃(預測)MTS生產方式。物料管理:采購管理:供應商主數據、物料主數據管理(與編碼系統集成)、貨源清單、采購價格、采購詢報價、采購申請、采購訂單、采購收貨、采購發票,庫存管理:發貨、收貨、庫存轉移和調撥、退貨、預留、庫存盤點、批次號/序列號管理、庫存查詢分析;財務會計:總帳、應收、應付、固定資產;成本管理:成本中心會計、產品成本控制、利潤中心會計、獲利能力分析。
②合同管理:包括銷售合同、科研合同、服務合同等管理;流程電子化管理BPM:實現電子化流程管理,細化優化,提高工作效率。生產執行管理:實現系統電子派工、工位報工;看板顯示執行進度、工序狀況,生產跟蹤和管理分析等(實施MES并與ERP集成);質量管理:將材料及零部件采購到貨檢驗、生產過程檢驗納入系統管理;并與物資采購、庫房管理、生產過程管理業務相協同。條碼管理:倉庫及物資條碼管理,采購、生產及銷售單據條碼管理;包括條碼打印以及條碼掃描等操作。
③成本精細化管理:進一步細化優化成本核算和管控,配合預算管理,提高管控能力;設備管理:設備檔案、設備采購、登記、設備臺賬、檢修、報廢、備品備件等管理;決策支持管理(BI):加強系統數據分析利用,通過數據、報表、儀表板等分析工具,為企業管理提供決策支持,未來可以實施SRM、CRM以及智能制造等系統,進一步拓展企業上下游業務管理和建設智能制造工廠。
④業務財務一體化:業務與財務一體化集成方面,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FI模塊與供應鏈各模塊的集成,即銷售的應收業務、采購的應付業務、生產執行的物料收發業務的集成,另一個是財務內部的FI模塊與CO模塊的無縫集成,即FI模塊發生的成本、費用時,都會實時同步更新CO模塊的成本對象,如成本中心、內部訂單、生產訂單、銷售訂單等,在CO模塊內部對上述的成本對象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化分析,提升成本核算精細度。
供應鏈的研、產、供、銷業務,在日常運營過程中,系統會實時通過憑證的方式進行傳遞到財務模塊。財務模塊通過憑證可以逆向追溯還原業務,財務人員不需要再進行繁重的憑證記賬、成本核算工作,轉型為分析和控制的職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綜合以上業務和信息化實施分析,公司的ERP業財一體化信息化項目,在建設完成后可有效的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業務流程,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顯著提升。
提升該公司生產計劃編制能力,實現高效效管理。產品型號多、批量多、生產周期緊,計劃編制工作量大。生產計劃編制,包含銷售計劃、裝配計劃、零部件生產計劃以及物料發放計劃;生產計劃考慮的因素多,如交貨計劃、現有庫存、生產能力、主輔材料、工裝工具等。解決手工方式編制生產計劃困難大,避免漏項重復等差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實現快速響應計劃的變化和調整。
提升采購計劃編制效率,取代手工進行的安全庫存、消耗量、凈需求量、批量的計算和平衡,對系統計算出的結果加上人員的經驗判斷,解決計劃編制工作量大、周期長、差錯多。讓計劃員及時了解庫存、在途、到貨、入庫、生產在制、生產計劃占用等信息,獲得信息的全貌,使計劃編制更加準確。
生產成本采用實際成本核算方法。重新理順了物料編碼數據,徹底解決一物多碼問題,使BOM定額數據更加準確,嚴格投料控制,材料成本核算更準確。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核算根據工時定額以及完工數量進行成本結轉,還需要幾個核算周期,逐步更新完善;但制造費用的歸集和結轉已基本均衡,成本波動不大。有效地改善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使得成本核算更及時、更準確,加快成本核算,縮短結賬時間。
軟件系統結合該公司進行的業務流程改造和優化,通過去除冗余和不合理的業務環節,以及部門和人員的調整和重組,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在業務流程優化和重組方面,借助行業的成功經驗,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精簡業務流程、整合業務資源、加強信息共享、促進管理提升。
通過與編碼系統、PDM系統、MES系統等的集成,實現物料主數據、產品研發數據、工藝技術數據信息共享,加強銷售管理、科研管理、生產管理、物資管理的業務協同。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管理,采購、生產、銷售業務數據實時反應到財務并自動生產財務憑證,并加快財務核算周期,實現快速結賬,實現財務從“記賬財務”到“管理財務”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