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SHEN Hui
(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云南省昭通市黑石羅水庫位于蘇甲鄉水井村冷水河中下游,壩型為面板堆石壩,總庫容為4992.1萬m3,設計集鎮和供水人口15.1萬人、灌溉面積5.5萬畝,下游防洪人口1.6萬人、農田1.75萬畝。水庫渠系工程總長為53.063km,總干渠全長27.247km,靖安分干14.862km,青崗嶺干管10.954km。青崗嶺干管倒虹吸自昭通市水庫總干渠延長線末端總30+592處取水,起點樁號0+000,終點樁號3+738。全長3738m。沿線原地面高程1856.77~1965.16m,沿線基坑開挖最深7.33m,上口寬度8~13m不等,設計要求邊坡開挖坡比為1:0.75。土石方最深屬于深基坑開挖,實際施工難度較大,存在一定的隱患。本工程管道安裝和埋壓力鋼管,工程沿線途徑村莊、樹林、耕地和山坡,還跨經國道和灑漁河(橫江),與建筑物和構筑物存在較多交叉。在管道埋設完成后,管頂基坑采用之前開挖土料按設計回填至原地面高程。基坑工作深度最深為-7.33m,坡比1:0.75,上部開挖寬度為13m。
灑漁倒虹吸長度較大,兩岸均為陡坡地形。基巖屬于堅硬巖、中硬巖夾軟巖。河灘段地形寬闊,沖洪積粘性土和卵礫石層厚25~30m,右岸碎石黏土厚0~15m,基巖為茅口組灰巖及虎斑狀灰巖。倒虹吸管槽開挖以土質邊坡為主,部分巖質邊坡,需放緩坡比開挖。河床段鎮墩建深度根據沖刷深度確定,在開挖過程中遇到軟土采取超挖換填加固處理,基坑采取支護排水。勘察期間為枯水期,勘察范圍內確定為揭露道地下水,經過技術人員的分析,確定此地下水對擬建工程無影響。
3.1 施工方法 根據工程地質報告及現場情況,機械開挖土方,施工使用360反鏟挖掘機,鏟斗容積1.3m。土方施工時,四個角處每隔50m開排水溝,在四邊開挖排水溝,在基坑開挖中,必須嚴格控制高度。挖土時留下300mm,人工清理土壤,以免擾亂舊土壤。由于開挖深度較大,采用分臺開挖法,沿軸線分三開挖。開挖時需要技術人員全面檢查坑底寬度,同時還要確保開挖坡度合理,在發現開挖不足時需要及時修補。在設計人工清理溝渠后,進行邊坡修復和清理,以控制坑底的寬度。
3.2 開挖及水位控制措施 根據測區控制確定管道控制點,為了測量和控制施工,記錄了控制點的坐標。在坐標中預先鋪好邊緣線,根據坑坑開挖圖,按比例撒上邊緣上下線。根據現場情況和機械開挖方法,采用平整開挖,坡度比為1∶0.75。地基留出300mm,人工清理基坑,將清理泥土送至挖掘機半徑處落下。根據地質調查,地下水位為12m,坑最深7.33m,根質報告,地下水影響較小,只在底部設置水坑,排水溝需要根據開挖情況調整。由于工程建設階段不是雨季,無需坡面維護。
3.3 質量保證及成品保護 基坑的土質必須符合工程設計要求,在坑周圍設置點,按照監測周期對沉降進行觀測,并向有關部門報告觀測值。允許偏差見表1所示。挖掘時要保護軸樁和地基找平樁,避免機械的碰撞和損壞。

表1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平整允許偏差
3.4 施工安全措施 為確保按照施工前設計方案挖坑,向施工隊組長、施工隊長提供技術及安全書面說明。作業組雙方簽字,由班組長和組長簽字,會同安全管理人員監督執行。設計會同項目參與單位,在開挖前,對建筑物、道路和管道等進行設計和評估。管道應制定技術安全和防倒塌措施,加強剪切和抗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并與施工部門協商處理。在基坑開挖中,邊坡應按照說明和分區規劃分離,邊坡坡度應符合設計系數。開挖工程師應檢查邊坡穩定性,并注意土體因土體和塑性應力變化而向基坑位移。在校核計算時,考慮地面荷載和相鄰建筑物的影響等因素,選擇合理的支護來確定支護。開挖時注意變化,如果發現土石有裂縫,要及時保護,注意支護的穩定性和變化。為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在邊坡兩側及坑邊設置鋼管防護圍欄。為保證施工安全和正常施工,坑內需要安裝爬梯。夜間設置防護圍欄和標志外,在基坑周圍設置紅燈警示。在坑附近堆放土壤和移動施工設備,需要與坑邊保持一定距離。確保土質良好時,距坑邊1.5m。清掃底部時,兩人距離不應小于2m,應按指示方向分層作業。進入坑內時戴好防護頭盔,正確使用裝備。
4.1 施工準備 測量人員必須經過培訓,進行周界控制線并監測開挖,加強開挖高度控制,嚴禁過度開挖。技術人員向現場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并繪制詳細現場圖。施工前,必須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確保每個操作人員了解技術要求。
4.2 土方開挖施工安排 開挖采用360反鏟挖掘機,鏟斗容積為1.3立方米,裝載機和挖掘機搬運土料,清底預留厚度300mm。根據實際和放坡系數,以相關情況來合理考慮土方開挖過程的安全性。實際土方開挖采用自然放坡,系數1∶0.75。
4.3 土方工程施工部署 由于施工時間和場地問題,為進一步土方工程的施工創造工作面,同時該過程也是土方工程施工過程的關鍵。因此,在實際施工部署過程中,為使開挖工作量可以在計劃期內高效完成,開挖必須以確保按照技術操作標準順利進行。分層挖掘的,每層挖掘到約2.5m以平滑斜坡,重復過程直到坑底。流程包括開挖線——土方開挖——修坡——下一步土方——基坑底。在此開挖過程中,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需要采用兩臺挖掘機,在進行挖修邊坡時,按照順序進行。在坑底留300mm厚的土,減少土層發生變質。測量挖掘深度,挖掘底邊由平整系數計算,勘察應畫一條白色灰線控制。到達坑底后,如果地基基層和地質研究不匹配,應立即報告檢驗和設計部門,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使用開挖材料用作回管,操作撤離的土地數量有限,以確保坑安全,減少土的運輸。倒虹吸深基坑段平面如圖1所示。計劃開挖土覆蓋兩側,左側板邊距坑洞邊緣1.5m,右側溝邊。管道溝鋪設3m寬的道路,距離坑口線1.5m。基坑開挖斷面如圖2所示。

圖1 倒虹吸深基坑段平面圖

圖2 基坑開挖斷面圖
基礎的土壤承受管道的重量和路堤的壓力,管道底板附加壓力高,附加壓力達到120kPa。在附加壓力下可形成沉積物,對管基進行處理,用鉆孔樁加固地基。鉆孔灌注樁采用碎石作為承載層,樁尖全部部分計入承載層。由于大面積梯形填充對地基造成額外的泥沙,縱向變形過大,用鋼筋混凝土包圍。過河段地基面高度為-3.00m,土主層為粉質粘土。泥土表現出高壓縮性和低強度,管道土壤承受管道的重量和河流的靜水壓力以及土壤,底部壓力為170kPa。開挖較厚覆蓋層,附加張力小于10kPa,考慮工程的可靠性,噴射樁的端部以間隔包含在礫石層中,用于加工混凝土鋼管。邊坡段管道通過細砂,可部分液化。施工中使用鋼管代替混凝土管。左岸管道主要土層為細砂,除了上面自重外,沒有其他不等載荷來滿足承載力。細砂可以用鋼管代替混凝土管進行稀釋,但其他處理可能會被忽略。管道基礎土層為粉質粘土,地基面以下粘土厚度小,需要采用位移法。加工時,沙子以礫石作為備用材料。
主含水層開挖前地下水位距基面3.5m以上。結構振動荷載的影響下,易發生液化或振動,不利于穩定性。雖然平整開挖工作量很大,但可以結合河流開挖。施工易上手和施工快捷方便。垂直開挖工程減少了開挖量,但施工周期較長。根據基坑邊坡穩定性計算,從河段開挖基坑提供開挖,坡度為1:2,深度約3m,采用輕型降水井,兩岸安裝真空泵,間距1.20m。在第二層挖掘中,從上到下。采取措施后,降水效果有所增強,坑壁無大滑坡,坑坡穩定。由于坑底含水層礫石有限,評估下含水層水壓的可能性。考慮可能會在含水層深度壓力沖刷坑底而引起流入,關系到設計方案的施工安全。根據壓力平衡的概念粗略估算,采用浮動自然權重。如果坑底不噴發,黏土的最小厚度應為2.35m,開挖后黏土實際厚度為3.0~4.6m,因此判定不會發生軟土滑坡,基坑穩定安全。
基坑底部開挖寬度2m,有效深度最深為-7.33m,坡比1∶0.75。上部開挖寬度為13m。采用力學驗算,場地土質為粘性土,需要按圓弧滑動表在圖解的基礎上,然后需要經過分析制定科學的圖表,以供技術人員進行穩定性驗算。分析基坑周邊無其它荷載,對于穩定性驗算可以按正常狀態進行計算。總深度7.33m,工作狀態最大深度7.33m。滑動土楔體滑動面,不考慮土體應力分布和相互作用。假在計算過程中,可以假定滑動圓弧,然后按合理的步驟計算基坑邊坡的穩定系數,繪出穩定系數后,關系曲線K=f(o),根據關系曲線可以找出最小系數Kmin,因此,該值對應的滑動面是最危險的。如果在計算中得出Kmin≥1.20邊坡穩定,Kmin≤1.20時,需要再進行穩定性驗算。基坑開挖7.33m,大于5.3.1臨時邊坡安全要求。符合技術規范二類邊坡安全系數要求,以此來判定基坑邊坡穩定。
8.1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立 項目經理是項目工程負責人,副經理在項目管理中負責安全施工,具體的任務需要組織安全措施和制度。項目工程師組織技術編制和培訓。建設單位負責落實技術安全措施。深基坑施工需要設立專職安全檢查人員,負責監督工作。施工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每月進行全面審計。計劃聯合檢查每周一次,由主承包商和所有分包商參與。進行日常安全檢查以及安全指導。
8.2 現場安全管理 在現場關鍵區域張貼警示標志,張貼安全文明施工,設計部門將組織安全廣告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所有現場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佩戴必要的安全帶。設計部門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組織工作進行檢查,發現違反操作規程的,責令停工進行檢查。對進入設施的工人進行培訓并保留記錄,不允許未經培訓的人員進入。做好技術說明書,并在分配任務時下達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現場的建設要對情況進行監控。施工人員進場時,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
8.3 加強機械設備管理 為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高效的運行,施工現場為設備提供電和臨時場地等條件,清除設備運行的障礙。機械設備進入深基坑施工工作點后,技術人員必須將大小、開挖方式和技術措施等報告給技工。施工臨時用電嚴格執行三相五線制,對設備機械進行保護,并采取零、漏電保護措施。所有電氣裝置和設備應由專人維護。施工現場應配備斷路器和防觸電裝置。按照技術法規、安全規范和標準。任何人都不得違反規則。
9.1 變形監測 本工程最大基坑開挖深度為7.33m,根據目前的技術條件,在基坑施工中必須進行監測,確保環境安全。開挖前設置觀測點,對變形進行監測,做好記錄,便于前后數據對比,及時發現變形情況。一旦發現邊坡變形,立即停止挖坑,接受坑的阻力。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計劃。土壤應用水泥砂漿壓實,防止變形膨脹和雨水滲入[1]。
9.2 安全監測 保證邊坡的穩定性和周邊道路安全。施工中應做好安全監控,通過人工檢查、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基墻土層、內部強度和變形情況,判斷基坑穩定狀況。定期對坑進行檢查,包括有無裂紋和坑的坡度。對基坑施工安全監測進行整理。
9.3 觀察頻率 每個對象必須在挖掘前達到穩定值并至少進行2次。在挖掘過程中每1-3天觀察一次,穩定后5-7天觀察一次。當結構變形超過規范或條件發生劇烈變化時,應加強觀察。在存在危險跡象的情況下,進行持續監測。監測工作以測量儀器為主,并結合目視檢查。間監測點應做好防護工作,監測前應檢查控制點。如有偏差應進行檢查,恢復測量精度。在施工中,及時監測和通報信息,對監測報告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及時發現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向管理人員提交監測報告。由于現場基坑施工條件變化,測量次數將根據實際施工環節和階段情況、進度和測量信息進行靈活的調整。當在基坑施工發現異常時,及時向主管報告。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施工安全[2]。
9.4 監控信息的處理 監測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施工安全信息,預測潛在的危害,并將結果傳遞給決策層,以改進方案并接受處理,監控數據要求必須確保基坑參數的全面準確。為達到此目的,現場的監測裝置和技術應用應用高精度設備,測量應及時送計算機處理。打造一支配備高性能監控設備的測量隊伍。測量完成后,將測量值與允許值進行比較,估計變形趨勢,并報告有關部門。如發現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應立即上報。如果測量正常,在測量后2天內提供報告。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3]。
10.1 應急預案工作 根據項目特點和施工情況,組織危險源和環境識別,制定應急措施,開展應急培訓,對本項目突發事件進行改進。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技術,控制開挖坡度。特殊需要坑長時間懸空時,應在坑邊和斜坡上設置水坑,并配備專人負責。在進度允許的情況下,使用較小的工作臺面,避免暴露過大的臺面。周圍設置排水溝,需要逐層挖掘,層與層之間有臺階。邊坡的開挖應根據地質而定。如有必要,應噴灑混凝土以確保穩定。增加開挖監測頻率,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在危險情況下,通過安全通道疏散現場的人員,對受影響的現場地區進行必要的調整,疏通交通。減少動荷載,停止任何水源流向坑邊坡。挖溝時,加強對地基的監測,分析監測報告中的數據。排水及地基加固等措施應按照工程要求進行,避免周圍超載。開挖前,對圍欄、滲漏和堵塞的部分進行監測。疏散在危險情況下的人員,如發現有抬高跡象,應立即停止,并增設監測點。在停止回填之前,用土填充砂漿,直到在沉降趨勢減少。在開挖中設立專人對薄弱部位進行監測。如發現小漏點及時修補,先堵漏,防止漏點擴大。當變形超過允許范圍時,應尋求支撐,以消除薄弱變形、位移和開裂的進一步擴大。
10.2 救援職責分配 應急救援職責是當突發事故發生時,全面負責指揮救援,協調的救援行動,組織分析滑坡事故情況,提供事件的第一信息。救援隊員的電話應張貼在顯著位置,以便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方便地使用,并能第一時間聯系溝通。救援隊職責是提供及時的現場恢復管理和決策,應對突發事件和危機。如遇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本預案,實現快速反應和及時部署。根據本預案管理方案和實際情況,為相關人員分配職責,協調救援,提高應對事件的能力。
綜上所述倒虹吸管工程在深基坑施工期間,在開挖過程中,需要避免深基坑軟土滑坡,分析沒走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在工程地質條件下,在軟土挖開深基坑時,要確定場地的水文和地質條件,分析邊坡的穩定性。施工應加強管理場地,科學安排施工,根據工程開挖邊坡。充分考慮不利因素,盡早采取防護,在施工中進行適當的培訓,提供臨時支護,確保深基坑軟土邊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