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志珣 ,仲偉國 ,梁 燕 ,王因花 ,2,王開芳 ,2,吳德軍 ,2,燕麗萍 ,2*
(1.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林木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14;3.山東農業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
元寶楓為槭樹科槭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元寶楓生長效率高、適應性強、無需苛刻的生長環境,其材質不易燃燒,適合做用材林和防護林,是荒山造林的理想樹種[1]。在外形觀賞方面,元寶楓樹形美觀,可做行道樹、庭院和風景區綠化觀賞樹種。在工業價值方面,樹干材質堅硬,可作為良好的建筑、家具材料[2],在食品保健方面,元寶楓果殼富含凝縮類單寧[3],種子與種仁分別含有豐富的食用油和蛋白質,油中含有較高的特殊功能性脂肪酸—神經酸[4],蛋白質中含有全部人體必需氨基酸種類。
近些年來隨著元寶楓種苗的需求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廣泛[5],如何保持元寶楓品種的優良遺傳性狀是元寶楓繁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元寶楓繁殖主要靠播種育苗,但播種育苗品種的優良性狀難以控制,因此,一些籽用專用林已逐步應用嫁接繁殖技術。目前國內對元寶楓無性系繁育技術的研究較少[3,6],種苗無性繁育技術尚未完全解決[7],存在嫁接技術難度大、嫁接成活率較低,且品質良莠不齊,商品性能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元寶楓的發展。
針對元寶楓嫁接成活率低的情況,本試驗主要探究不同樹齡的砧木、不同嫁接方法及不同品種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探究出嫁接成活率較高的適宜嫁接方法,旨在解決元寶楓嫁接成活率低的問題,為元寶楓產業發展提供種苗保障。
試驗地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和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九女集鎮。
魯村鎮地處丘陵地帶,北緯 36°10′—36°23′,東經 117°55′—118°06′,海拔 480—600 m,位于淄博市南端,沂源縣西部,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土壤以棕壤土、沙壤土為主,PH值6~8,水資源豐富,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氣候特點是春季回暖遲而迅速,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常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平均189天。
九女集鎮地勢平坦,東經115°81′,北緯34°94′,位于成武縣西南部,地理位置優越。土壤中性,溫帶氣候,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2.3℃,無霜期一般為174~260d。
2.1.1 砧木
試驗地設置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和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女集鎮,沂源試驗地嫁接所用砧木為1~2年生元寶楓種苗,菏澤試驗地所用砧木為5~8年生元寶楓種苗,砧木株距為25 cm,行距為30 cm,選擇地徑1.0 cm以上的實生苗作為砧木。
2.1.2 接穗
在濟南市長清區千木奇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選取無病蟲害、生長健壯、高產優質的5株優良單株(CQ1、CQ2、CQ3、CQ4、CQ5、CQ6),選取粗細適宜、枝條充實、芽體飽滿的 1 年生硬枝新梢,將其分剪成帶 2~4個芽的5~7 cm枝段作為接穗[8]。
春季嫁接,時間為2022年4月22—24日。
選取沂源1~2年生小樹和菏澤5~8年生大樹為砧木,采用芽接、雙舌接和插皮接三種不同的嫁接方法以優良品種CQ5作為接穗進行嫁接,每種嫁接方法重復三次,每處理75株。
選取沂源1~2年生小樹為砧木,采用插皮接的嫁接方法對不同品種的接穗進行嫁接,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60株。
以上均采用二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
采用Excel 2007及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及統計分析。
從六株優良單株中選取CQ5作為試驗材料,嫁接采用芽接、雙舌接、插皮接3種嫁接方法。
首先是在菏澤進行的5—8年生砧木嫁接,為大樹高接換頭,由表1可知,3種嫁接方法處理的嫁接苗成活率相差較大,插皮接處理成活率顯著高于芽接和雙舌接處理,嫁接速度和穩定性方面,插皮接與芽接方法簡單易操作,生產率遠高于雙舌接,雙舌接固定較牢靠,插皮接第1年需進行加固。
在沂源進行1~2年生砧木嫁接,由表2可知,插皮接成活率依舊遠高于芽接和雙舌接。
以2個地方的無性系嫁接成活數據為對象進行分析,由表1和表2可知,插皮接對于5~8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為91.56%,1~2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為82.67%,芽接和雙舌接嫁接成活率遠低于插皮接,3種嫁接方法差異極顯著(表3,表4)。因此,插皮接對1~2年生和5~8年生砧木嫁接的平均成活率都更高。

表1 不同嫁接方法對大樹嫁接的成活率

表2 不同嫁接方法對小樹嫁接的成活率

表4 小樹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
接穗選用采至長清區千木奇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的優樹品種CQ1、CQ2、CQ3、CQ4、CQ6,砧木選擇沂源縣魯村鎮1~2年生的元寶楓小樹,由表5可知,CQ2和CQ4嫁接成活率最高,達到了86.67%和85%,CQ3和CQ6次之,嫁接成活率達到了56.67%,CQ1嫁接成活率最低,只有36.67%。

表5 同一嫁接方法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
試驗結果可知,不同嫁接方法之間嫁接成活率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對不同年齡砧木進行嫁接,插皮接都為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芽接和雙舌接嫁接成活率與其相差較大,不同齡砧木之間,5~8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于1~2年生砧木,達到了91.56%,而1~2年生砧木插皮接嫁接成活率達到82.67%。根據不同品種的接穗類型,對嫁接成活率也有較大影響,不同優樹品種之間嫁接成活率差異顯著,以優樹CQ2、CQ4成活率最高,達到了86.67%和85.00%。其余優樹品種嫁接成活率依次降低,最低品種嫁接成活率為36.67%。
影響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砧木與接穗的生長狀態及樹種特性、嫁接方法、溫度與濕度以及嫁接技術等[9][10]。在成活率調查中發現,插皮接的嫁接方法中有許多接穗斷折,未斷折的基本都已成活,這一觀察與王淑惠等(2020)的觀察結果一致,引起接穗倒折的原因可能是愈傷組織未完全愈合之前,綁帶松弛,接穗受風力影響導致倒折[8]。因此可以將砧木基地設在背風處或風力較小的地方,可以在砧木與接穗愈合階段進行1周1次的檢查,盡最大可能減少此種情況的發生。不同品種之間對于相同嫁接方法成活率相差較大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在生理特性和新陳代謝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影響其嫁接親和力。
本次試驗只進行了春季嫁接,不同的嫁接方法未必適合不同的季節,夏季與秋季還可進行不同嫁接方法的繼續對比,以找出不同季節對應的元寶楓最適嫁接方法。不同品種同一嫁接方法成活率相差較大也說明不同品種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需要找到最適合其嫁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