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有時人之所以哭泣,并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因為堅強了太久
激烈的競爭,壓力、困難、打擊、危機很容易使人變得浮躁急躁,從而急功近利、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為此,紅頂商人胡雪巖說:“千萬要沉住氣。”
俗話說“沉不住氣,你就輸了”。帶著情緒處理事情,就會失去對事物的理性判斷,使得事情越做越糟。為此,“半個圣人”曾國藩告誡說: “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
人貴有三品: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史記》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唯有沉得住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條不紊地處理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所以,沉得住氣,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沉得住氣,比拼的是長遠目標,可這卻是大多數人的弱項。正如成語所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企業家魯冠球曾發文《有目標,沉住氣,悄悄干》,他強調當一個人把目光盯在遠處,就會“一覽眾山小”,就能高瞻遠矚,產生大格局、大視野,面對困難、挫折表現得淡然;面對誘惑,不忘初心,洞察全局,運籌帷幄,堅持夢想,抵住孤獨,耐住寂寞,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計劃。
越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這個世界誘惑很多,使人好高騖遠,靜不下心,失去耐心,有點兒小成績就沾沾自喜,一遇挫折就撂挑子、妄自菲薄。所謂無奈、寂寞、痛苦、失敗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成功前所要經歷的,如果你沉不住氣,不能快速厘清思路,就會失去思辨能力,眼睜睜地讓事態愈加不可控;如果你把關注點放在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上,壓不住自己急躁和憤憤不平的心情,就容易誤入歧途,讓事情毀于一旦。在危急關頭,能夠做到有思想、有主見、有定力,才能用冷靜的頭腦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正如人民日報社前總編輯范敬宜對下屬說的:“茍逢辱而不驚,遇屈而不亂,幾可任事矣。”
欲成大事者須胸襟廣大,能屈能伸,有容乃大。這正是“胸中千林萬壑,眼中天地自寬”。明代的呂坤在《呻吟語》早就告誡我們:“在遭遇患難的時候,內心卻居于安樂;在地位貧賤的時候,內心卻居于高貴;在受冤屈而不得伸的時候,內心卻居于廣大寬敞,就會無往而不泰然處之。”這就要求我們保持一種謙虛低調,內斂自省,不賭氣、不慪氣、不生氣,把重心放在做好事情上。
心理學有個“荷花定理”,說的是一個小池塘最初有幾朵荷花,接下來慢慢地多了起來,直到第30天池塘開滿了荷花。什么時候池塘里的荷花開了一半?是15天嗎?實際上29天時荷花才開了半個池塘。最后只需要一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荷花定理告訴我們量變到質變的道理。別擔心現實總比夢想遙遠,別計較收成不如付出豐盈。要學會韜光養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換來的,而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換來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沉得住氣,忍受暫時的貧窮,沉得住氣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說:“人在失意之時,要像瘦鵝一樣能忍饑耐餓,鍛煉自己的忍耐力,等待機會到來。”這正如在山腳,不焦慮、不氣餒;在山腰,不偷懶、不懈怠;在山頂,不驕傲、不忘乎所以。沉得住氣,百福自集;沉得住氣,必成大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