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你偽裝得太表面,像沒天賦的演員
世上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嗎?還真有。鄭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7年前,某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中,這起“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最終賠償了7.8萬元。某鎮交警中隊中隊長劉某主動向縣紀委監委交代:“我當時并沒有出警,就憑幾張事故照片就開具了一張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隨即,縣紀委監委從這份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開始,約談肇事者覃某、被撞者楊某,談話中,兩人均提到同一個名字:時任縣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某。
“2014年,你在任司法局副局長期間,違規經營某餐館,其中一個員工是不是發生了交通事故?”縣紀委監委領導找到鄭某,對其進行詢問。“時間太久了,我記不太清楚了,可能有吧。”鄭某支支吾吾的。隨即紀委監委領導拿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那么,這份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你還記得嗎?”“這個楊某我認識,是餐館請的阿姨,好像因為車禍請過病假。”遲疑良久,他才說道。“那為什么楊某的保險賠付金打到了你的銀行賬號上?”見鄭某藏著掖著,紀委監委領導出示了銀行流水單。“這……”在證據面前,鄭某終于低下了頭。
2021年8月,鄭某自編自導、意在騙取保險公司賠償的“車禍”真相被揭穿。原來,2014年,鄭某為“改善生活”,與人合伙開了一家餐館。一天晚上,鄭某突然接到餐館員工楊某電話,稱下班途中騎摩托車摔傷需要住院。“鄭老板,我這醫藥費……”當楊某要求鄭某承擔部分醫藥費時,他才想到沒有為員工投保意外險。很快,鄭某“心生一計”,將其轎車作為“肇事車輛”,找好友覃某充當“肇事者”,偽造“事故照片”,并找交警開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幫“被撞者”楊某申請法律援助。
鄭某充分運用在司法局工作多年積累的法律知識,做到每個細節都“嚴絲合縫”。在鄭某等人的“合作”下,最終法院裁定保險公司賠償楊某7.8萬元。賠償到位后,鄭某取走5.3萬元與覃某私分,剩下2.5萬元給楊某作為“醫藥費”。鄭某自以為騙術高明,騙過了很多人,卻沒有想到只是騙了自己,鄭某最終沒能逃過法網。
王陽明曾勸誡人們:“聰明過頭,禍事臨頭。”一個人只把自己當聰明人,而把旁人都當成了傻瓜,其實是很愚蠢的,出事也只是遲早的事。如果鄭某把在司法工作中積累的法律知識,用來為人民群眾服務,履行職責,一定是一個出色的司法工作者。但是,鄭某卻把多年積累的法律知識用來騙保,用來謀私,用來干違法亂紀之事,不出事那才是怪事。
真正的聰明,是不耍小聰明,是老老實實做人,是任何時候都“莫伸手”;真正的聰明,是堅守紀法底線,是相信“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不去觸碰不可逾越的紅線。你就是再有權,你就是將真相掩蓋得再嚴實,你就是做得天衣無縫,法網都會疏而不漏,讓你付出應有的代價。
(圖/劉剛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