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芳
做大事者,先成大德
2009年,有關防震減災的學術專題會議在綿陽市召開,主辦方邀請林俊德參加并做報告。他欣然接受,因為汶川大地震后,他一直想親自去實地考察一下大地震對地表的破壞情況。而且,他是搞爆炸力學的,會議主題和他的研究領域很貼近。第二年,有關方面又組織召開一次主題相近的學術會議,主辦方再次邀請林俊德,明確提出請他親自參加,還是講上次會議上的報告內容。沒想到林俊德一口回絕:“我不去了,同一報告我絕不講第二遍?!?/p>
林俊德參加學術會議有自己的原則,只參加和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會議,參加了就必須做報告,報告內容絕不重復。林俊德常對學生說:“現在有好多浮躁來自于不虛心,就是老百姓說的不知天高地厚?!彼J為像自己這樣的人只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不可能面面俱到,樣樣精通。一碰到超出自己研究領域的話題,他總是十分謹慎。他認為搞學術就是要搞出有用的東西,至于“榮譽啊,地位啊,官階啊,根本沒想過”。
2005年,東北一所大學盛情邀請林俊德擔任該校的名譽教授。他說:“我們的研究領域雖然接近,可是兩地相距太遠,鞭長莫及,我給不了什么指導,這掛名教授我還是別當了。”參加學術評審會,他從來不收評審費,只看材料不看人;科研成果報獎時,他總是把自己名字往后排,不是自己主持的項目堅決不掛名。林俊德是沒有任何“兼職”的院士。
這就是林俊德院士“三不”原則: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表意見,裝點門面的學術活動堅決不參加,不利于學術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干。他投身國防科技事業50多年,參與了大量的核試驗,是“兩彈一星”重要開拓者。在生命進入倒計時階段,他選擇放棄手術以延長工作時間,顫抖著雙手一項一項整理手頭還沒完成的工作。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留下的不是痛苦的回憶,留下來的是一種自信,一種自尊。”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