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丹丹
【摘 要】目的:探討品管圈在縮短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的應用價值。方法:匯總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腫瘤疾病治療的80例患兒信息,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40例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比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采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患兒(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評分均升高,并且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升高幅度更大(P<0.05);結論:在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通過實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夠縮短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關鍵詞】血液腫瘤;延續護理;品管圈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shortening waiting time in continuous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blood tumor
FANG Dandan
Xuzhou Children’s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shortening the waiting time in the continuous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blood tumors.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80 children who received treatment for blood tumor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as summari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4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llection pipe ring management mode. The waiting time for continued nursing of the children was compared; the SF-36 scale was used to sco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ecrease of waiting time for continuous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life function of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nd the increase range of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mode in the continuous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blood tumors can shorten the waiting time for continuous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Key?Words】Blood tumor; Continuing car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一個小團體,由相近或者性質互補的工作場所的相關人員組成,其共同合作、集思廣益,按一定的活動程序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1-2]。近年來,品管圈管理模式也被引入到某些醫院的護理工作中。近年來我院積極將品管圈管理模式引入到患兒延續護理中,以降低血液腫瘤患兒的護理等候時間。本研究匯總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腫瘤疾病治療的80例患兒信息,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40例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探討品管圈在縮短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匯總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腫瘤疾病治療的80例患兒信息,采取拋擲硬幣方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患兒。觀察組,男孩22例,女孩18例,年齡4歲~6歲,平均年齡(5.20±0.63)歲,病程3個月~5個月,平均病程(4.15±0.53)個月,體重18kg~22kg,平均體重(20.70±1.33)kg;對照組,男孩21例,女孩19例,年齡4歲~6歲,平均年齡(5.44±0.65)歲,病程3個月~5個月,平均病程(4.06±0.52)個月,體重18kg~22kg,平均體重(21.03±1.34)kg;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兒均確診,并且可以收集到完整的檢查、病史及治療資料;(2)在研究開始之前以將目的、方法以及預期的結果告知患兒家屬,其均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正在參加其他研究者,或者其他研究影響本文研究者;(2)先天性疾病,或畸形者;(3)精神系統疾病及意識障礙性疾病;(4)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癥者;(5)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品管圈管理,具體內容是:(1)成立品管圈:成員由6名護士組成,包括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以及護士2名,由護士長擔任圈長。(2)選定主題:通過分析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現狀與需求,確定主題。(3)現狀調查與原因分析:通過現場調查詢問患兒家屬平均等待時間、時間耽擱的自我原因、護理服務滿意度等信息,對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過長的原因進行分析。(4)制定并實施干預對策:統一時間開醫囑,集中化操作;及時告知患兒家屬注意事項;引導患兒家屬做好排隊工作,高峰期增加服務窗口;對于需要PICC維護的患兒在其出院前一天告知患兒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品管圈成員每周日召開一次會議,查漏補缺[3]。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為8個方面,評估患兒的生活質量,臨床具有廣泛的應用,該量表可分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功能3大部分,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延續護理等候時間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兒童血液腫瘤患兒治療周期較長,因此,需要實施延續護理措施,但由于每位護理人員單日可接診患兒數量有限且單次服務的患兒時間較長[4-6]。因此,在傳統護理工作模式下,面對日益增多的患兒,護理人員不僅面臨較大的護理壓力,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也相應延長[7-8]。為此,可以通過實施品管圈模式來破解上述問題,縮短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本研究匯總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腫瘤疾病治療的80例患兒信息,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40例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探討品管圈在縮短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的應用價值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下降為(25.18±2.03)min,低于對照組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37.50±3.11)min;干預后兩組患兒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評分均升高,并且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升高幅度更大(P<0.05)。
綜上所述,在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通過實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夠縮短患兒延續護理等候時間以及提高患兒舒適度。

參考文獻
[1] 干錦華,邱少平,范秋梅,等.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在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患者術后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3):265-268.
[2] 高媛,馬雯,張慧芳.品管圈在縮短門診患兒采血等待時間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148,150.
[3] 魏華,雷素華,馬晶晶,等.品管圈在縮短兒童血液腫瘤患兒延續護理中等候時間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1):181,204.
[4] 鄭麗娜,鄒和飛,夏煒,等.兒童監護室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預防措施[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17):102-105.
[5] 王秀瑩.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與傳統常規護理模式的對比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0):129-130.
[6] 王艷輝,蔡盈,李婉麗.延續護理及家屬同步教育在兒童白血病PICC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35):3764-3766.
[7] 鐘慧.兒童白血病PICC居家護理中應用延續護理及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4):2.
[8] 陳婷婷.兒童白血病PICC家庭護理中延續護理及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J].當代旅游,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