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君
賈人曾說,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沒想到兩年后的2021,一語成讖。
剛剛過去的2021,無論對于中國還是世界,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經濟復蘇乏力。
在這一年,許多企業經歷了重重危機:經營風險、信任危機、政策緊縮、債務高企,始終如一柄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上、揮之不去,商業巨頭們也紛紛與野蠻生長、高速增長作別。
1
去年,在上市問題上陷入風波的公司有好幾家,聯想是典型之一。
與滴滴的秘而不宣不同,聯想早在去年1月份便“高調”宣布啟動了在上交所科創板的相關準備工作。9月30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已經受理了聯想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區別于主板市場,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其中不乏中芯國際、華潤微電子等明星企業。
聯想公司此前在香港上市,主營業務為產業鏈非常成熟的個人計算機。對于聯想公司選在這樣一個時點回歸國內市場,部分公眾都在質疑聯想公司在科技方面上的含金量,并懷疑其在科創板上市的動機。
不過公司董事長楊元慶表示:“聯想一直都期望在國內上市。我們完全符合科創板的上市要求。”
在招股說明書中,聯想公司詳細列明了公司在科創屬性上的相關指標,比如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6000萬元、研發人員占比超過10%、發明專利超5項等。
對于此次科創板上市,聯想似乎看起來是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但是到了10月8日,聯想公司突然撤回發行上市申請,聯想公司終止IPO審核。
聯想集團對外的解釋是,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程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考慮到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后,決定撤回上市申請。
這顯然只是聯想一家之言。
12月29日,證監會的一則公告道出真相,公告顯示,中金公司在保薦聯想集團申請科創板上市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科創屬性認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決定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除了上市受阻,聯想還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
就在聯想申請上市前后,媒體人司馬南多次發文,“炮轟”聯想天價高管工資、股權轉讓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等。
這次聯想公司很快做出了回應,稱股權轉讓合法合規,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財經》也發表評論,稱要提振企業家信心,國企改制和產權改革早已經塵埃落定,炒作所謂歷史問題并不可取。

隨著時間的推移,爭議風波漸漸平息。不過早年以民族企業起家的聯想公司更應該反思:從“華為投票門”到折戟科創板,從天價高管工資到國有資產損失,為何每每陷入輿論漩渦的不是別人,而偏偏是聯想?
2
2021年,教育培訓公司遭遇行業寒冬。
教育培訓行業曾經被視作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被許多人寄以厚望,資本市場也紛紛向其投來橄欖枝。尤其2020年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新東方、好未來為代表的教育公司股價紛紛創出歷史高價。
據統計,僅2020年一年,在線教育融資總額便超過1000億元,在線教育相關企業超過52萬家,且在央視春晚、各大衛視跨年晚會投放海量廣告,賽道熱鬧非凡、擁擠不堪。
但進入2021年,坊間便有傳言,國家層面會出臺教育領域的改革方案,不過一直未有定論,資本市場上教育公司的股價也隨隨著傳言起伏動蕩。
4月2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緊接著,兩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也就是所謂的“雙減”,教育領域的改革大幕開啟。
在意見中,明確要求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以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同時對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意見出臺后,新東方的俞敏洪在朋友圈表示,“教培時代結束”。
新東方、好未來、高途課堂等曾經炙手可熱的中概股公司也從資本的寵兒變棄兒,被紛紛拋售,股價一路暴跌。其中,新東方股價由最高價186美元跌至2美元附近,市值不足35億美元;好未來由最高價91美元跌至3.6美元,市值不足23億美元,慘不忍睹。
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各教培公司紛紛撤校、裁員、退費、轉型。新東方將八萬余張課桌轉贈給鄉村小學,俞敏洪也在多個場合表示要帶領新東方轉型直播帶貨。12月28日,俞敏洪終于迎來了在抖音的第一次直播帶貨,只是整晚觀看人數眾多,銷售收入卻寥寥無幾。
另外一家在線教育巨頭好未來則是在月底向全國的老師們直播了一場告別會。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說,“我們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做了一個順勢而為的嘗試。”
在巔峰時期,好未來賬面常年趴著幾百億的資金,公司有超過8萬名老師。曾經他們也被萬人追捧,告別會后他們將再次背起行囊。教培行業的這個冬天,注定漫長且寒冷。
3
2021,對于以阿里巴巴、美團為代表的壟斷平臺公司同樣不好過。
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作出了行政處罰,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182.28億元的罰款。
這創下了中國反壟斷罰款的最高記錄。10月8日,監管總局再次宣布,因美團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其罰款34.42億元。
除了巨額罰款,規范業務運行也在此次整頓之列。憑借海量的支付寶用戶,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一度成為估值最高的金融獨角獸。但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螞蟻金服在支付寶中直接鏈接“花唄”“借唄”等金融產品,在支付鏈路中違規嵌套信貸業務,金融風險敞口巨大。
去年4月13日,央行、證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金服,提出糾正支付業務不正當競爭行為、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鏈接等五條整改意見。
作為回應,螞蟻金服開始選擇主動“瘦身”:
11月7日,支付寶的產品“借唄”悄然更名為“信用貸”,且明確由銀行提供服務,品牌隔離工作已正式啟動;12月28日,螞蟻金服旗下的相互寶宣布將于一個月后正式停止運行……,螞蟻金服正在按照整改要求逐一落實。
對阿里、美團的處罰其實早有先兆。
2020年12月,作為高層級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央視網、新華社等官方媒體已進行跟進報道。
來自政府層面的密集發聲清楚地表明,未來幾年將會加強對平臺公司、壟斷企業的監管。
10月29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起草的《互聯網平臺落實主體責任指南》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指南》共三十五條,從數據管理、數據安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多個方面對互聯網平臺經營者作出規范。而這份文件一旦正式通過,平臺公司又將迎來一次巨大震動。
兩年之前,當馬云宣布退休時,互聯網上將馬云捧上神壇,紛紛感嘆一個時代的逝去。而人民日報則評論:沒有馬云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云。如今再看這則評論,言猶在耳、意味深長。
4
流動性危機在過去的一年也有愈發泛濫之勢。
去年10月底,蘇寧易購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提到,“2021年的第三季度是蘇寧易購三十年發展過程中最艱難的時期,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財報還顯示,第三季度蘇寧易購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同比下降64%,凈虧損更是高達41.16億元,令人瞠目。
再把時間的指針回撥。7月5日,江蘇省與南京市聯合阿里巴巴、海爾、美的、TCL、小米等成立的新基金獲得蘇寧易購16.96%股權,價值88.3億元。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蘇寧易購將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實際上,今年以來,蘇寧易購已經多次將股權進行轉讓,尋找資金入股,一手創立蘇寧的張近東也只能看著股權被一點點稀釋,無力回天。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2020年9月份,蘇寧曾將對恒大的200億債權轉為普通股,并承諾長期持有,結果在2021年,蘇寧和恒大雙雙陷入債務危機。
中國零售史,半部看蘇寧。蘇寧公司曾經是“賣場時代”的壟斷巨頭,叱咤風云,如今卻經歷至暗時刻,遺憾落伍,一代傳奇幾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