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雯 肖斯宇 周帥怡 王嘉 陳霞
【摘 要】目的:了解特殊時期湖南省某醫學院醫學生共情能力現狀,并分析其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對湖南省某醫學院1156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一般資料、中文版杰弗遜共情量表醫學生版和情緒智力量表中文版。結果:1156名醫學生共情能力、情緒智力得分分別為(104.15±16.10)分、(123.20±14.70)分;結果顯示,共情能力與情緒智力呈正相關(P<0.01)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和情緒智力是醫學生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P<0.05) 結論:特殊期間湖南省某醫學院醫學生共情能力處于中等水平,醫學院應當重視醫學生情緒智力,從而提高其共情能力并有助于其從事醫療工作。
【關鍵詞】醫學生;情緒智力;共情能力;特殊時期
基金項目:長沙醫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長醫教[2020]26號-013。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湘教通[2020]264號20C0182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a medical college in Hunan Province
HU Siwen, XIAO Siyu, ZHOU Shuaiyi, WANG Jia, CHEN Xia*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1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athy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a medical college in Hunan Province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and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156 medical students from a medical school in Hunan Province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general informat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Jefferson Empathy Scale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Results:The empathy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ores of 1156 medical students were (104.15±16.10) points and (123.20±14.70)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mpathy abil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0.01);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students’ empathy ability (P<0.05) Conclusion:During the epidemic, the empathy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a medical school in Hunan Province was at an intermediate level. The medical schoo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athy ability And help them to engage in medical work.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pathy; epidemic
共情(empathy),即感同身受,是指一種能夠照顧、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這在日常社交中具有關鍵作用[1]。以往研究發現,情緒智力較高的人能夠較好的把控自身情緒,注意他人情緒并調整。共情通常反映在換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待問題,體驗理解他人的情緒,采納他人的觀點,這類似于情緒智力的涵義。因此,本研究對湖南省某醫學院醫學生的共情能力與情緒智力現況進行調查,探討其相關性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發展醫學生正向情緒智力,培養共情能力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湖南省某醫學院臨床醫學、衛生檢驗、婦幼保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和預防醫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年級分層,隨機抽取每個年級各1個班,抽取班級全部學生參與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156份,回收有效率為96.33%。其中:臨床醫學277人(24.0%),衛生檢驗173人(15.0%),婦幼保健學138人(11.9%),口腔醫學204人(17.6%),護理學226人(19.6%),預防醫學138人(11.9%)。
1.2 研究方法
利用“問卷星”軟件,發放線上問卷調查,內容包括3部分: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學生的年齡、性別、年級、專業、生源地、是否擔任過班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內容;②中文版杰弗遜共情量表醫學生版(JSPE-S)[2]該量表包含3個維度(20個條目)分別是:觀點采擇(10個條目)、憐憫關懷(8個條目)、換位思考(2個條目),其中條目1、3、6、7、8、11、12、14、18、19為反向計分。采用Likert 7級評分,得分范圍在20-140之間,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高。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1;③情緒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 由Shuttle[3]等在1998年編制而成,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0.90。中文版EIS由王才康[4]于2002年編譯,在中學生和大學生中調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1124-1251。量表共33個條目,由情緒感知(12個條目)、自我情緒管理(8個條目)、他人情緒管理(6個條目)、運用情緒(7個條目)4個維度組成,其中5、28、33項為反向計分。量表采用5級評分,得分范圍在33分~165分之間,得分越高,情緒智力越高。本調查采用由王才康于2002年編譯的中文版EIS。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醫學生共情能力與情緒智力現狀
醫學生共情總分為(104.15±16.10)分,情緒智力總分為(123.20±14.70)分。
2.2 醫學生共情能力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性
對EIS各維度及總分與JSPE-S各維度及總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換位思考和運用情緒的相關不顯著外,共情各維度及總分與情緒智力各維度及總分均呈顯著正相關,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醫學生共情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醫學生共情能力單因素分析 根據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共情得分在性別、年級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 醫學生共情能力多因素分析 以共情總分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生源地、年級、專業、是否擔任過班干部、是否為獨生子女以及情緒智力為自變量,對可能影響共情的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性別與情緒智力因素被納入方程, R=0.510a,R2=0.250,有統計學意義(f=26.679,P<0.05)。性別與情緒智力對共情能力的影響是顯著的,見表2。

研究結果顯示,除共情中的換位思考維度和情緒智力的運用情緒維度相關不顯著外,其他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醫學生情緒智力越好,共情水平越高。本研究與高小芬等[5]研究結果相同。情緒智力高的人一般來說能夠更好掌控自己的情緒,同時能夠做到更好地照顧到他人的情緒。共情與情緒智力兩者間聯系密切,都具有認同和理解他人的特點,因此共情可以用來衡量情緒智力。在日常學習交往中,如果醫學生能恰當的把握自身情緒,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做到換位思考,這對于建立良好的醫患、人際關系起到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凱文.Empathy:本源,內涵與譯名[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6):407-408.
[2] 姜恬,宛小燕,劉元元,等.中文版杰弗遜同理心量表(醫學生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6(4):602-605.
[3] Schutte N S,Malouff J M,Hall L E,et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8,25(2):167-177.
[4] 王才康,何智雯.父母養育方式和中學生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關系研究[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11):781-782.
[5] 高小芬,李光蘭,鄔維娜.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情緒智力水平與共情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9):7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