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紅
【摘 要】目的:探討觀察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意義。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選取100例因發熱、貧血等原因進行臨床檢驗的患者為對象,年齡在22歲~75歲間的男性58位、女性42位,平均年齡為(48.72±14.25)歲,設為觀察組;選取100例同期在本院健康體檢中心體檢的年齡在21歲~75歲(48.44±14.23)歲的男性55位、女性45位的正常人為對象,設為對照組;均采集患者血液樣本,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比較檢查結果。結果:觀察組血細胞形態異常率36.00%大于對照組2.00%,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細胞形態檢查結果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可發現患者血液相關變化,輔助臨床及時確診疾病,實現個體化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臨床檢驗;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血細胞形態異常率;血細胞形態檢查結果
Significanc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test in clinical test
LIU Lihong
Meishan Rens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Renshou, Sichuan 620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observing blood cell morphology in clinical testing. Methods: From April 2020 to July 2021, 100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anemi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 58 males and 42 females aged 22-75 year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8.72±14.25) years; 100 normal subjects, 55 males and 45 females aged 21-75 years (48.44±14.23),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bnorm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6.0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0%,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results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ctive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detect blood-related changes in patients, assist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time, and realiz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Clinical examination;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Abnorm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rate;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results
發熱、貧血等屬于常見門診科疾病,發病率比較高。但是導致這些疾病的因素較多,疾病形成比較復雜,但造成的危害不小[1]。以發熱為例,發熱后患者會有多種癥狀出現,若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身體功能會遭受嚴重損傷,甚至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再者,發熱的喲發原因較多,想要有效治療疾病,需全面了解發熱因素,才能實現個體化治療。為提升疾病診斷效果,明確機體變化,臨床多主張進行臨床檢驗。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屬于常見臨床檢驗方法,可充分展現人體血細胞形態變化,輔助臨床確診疾病。基于此,本文以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為研究目的,選取不同受檢者進行相關檢驗,報道內容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選取100例因發熱、貧血等原因進行臨床檢驗的患者為對象,設為觀察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22歲~75歲,平均年齡(48.72±14.25)歲;選取100例同期在本院健康體檢中心體檢的正常人為對象,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21歲~75歲,平均年齡(48.44±14.23)歲;上述資料對比(P>0.05),可展開對比。
納入標準:(1)單純通過癥狀分析及體格檢查,難以確診患者疾病,需進行血常規檢驗;(2)可理解臨床檢驗的實施原因,且可提供高質量血液樣本;(3)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近期服用過影響血細胞功能的藥物,比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2)合并心、肺、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3)患有凝血功能障礙;(4)因多種原因不能進行正常溝通交流。
1.2 方法
血液樣本采集前與患者溝通,明確患者是否禁食禁飲,持續時間不少于8h,入院前是否存在劇烈運動以及用藥等不良行為。確定患者無不良行為后,采集2ml空腹靜脈血,將血液樣本置入抗凝管,適當搖勻與抗凝劑混合,應用日本 Sysmex XE-5000 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液標本檢查。采集患者的 10 μL 左右指尖血,制備血涂片,制備期間需嚴格遵循相關規定操作,保證操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血涂片充分干燥后,應用瑞氏-姬姆薩染色液進行10min染色處理。首先在血涂片上滴注瑞氏-姬姆薩染色液A液,10s后滴注瑞氏-姬姆薩染色液B液,待兩種染色液充分混合之后,應用纖維鏡觀察血涂片標本,記錄血細胞形態及分布情況。
1.3 觀察指標
(1)血細胞形態異常率,包含白細胞變小、異常細胞、大細胞貧血、小細胞貧血以及異型淋巴細胞五項;(2)血細胞形態檢查結果,包含紅細胞壓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平均紅細胞體積以及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四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細胞形態異常率評估比較
以五項血細胞形態異常率為本次比較指標,結果顯示觀察組大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細胞形態檢查結果評估比較
以四項血細胞形態檢查結果為本次比較指標,結果顯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環境的惡化,人們生活環境的轉變,疾病譜發生變化,其疾病發生率日益升高。為進一步診斷疾病,實現針對性治療,無疑需聯合其他診斷手段。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先進儀器的問世與使用,很大程度上改進了臨床檢驗及診斷工作的便利性與有效性,減輕了臨床檢驗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工作量,提高了臨床檢驗有效率[2]。因此,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成為多種疾病的輔助檢查儀器之一[4]。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屬于常用血常規檢查,檢查內容包含血細胞成分含量以及血細胞形態層面等等。通過該檢查可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貧血與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可為臨床下達診斷提供可靠且準確的理論與數據,可指導臨床進行有效治療[3]。以發熱為例,患者體溫越高,病情越嚴重,血細胞改變越明顯,所以進行該檢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輔助臨床評估患者病情,改進臨床治療方案[5]。該檢查可輔助臨床明確發熱患者的學習表異常情況,尤其是紅細胞壓積、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以及平均紅細胞體積等等指標。發熱患者多伴有炎癥水平,所以白細胞會有一定變化,可指導臨床診斷[6-8]。細胞異常與嗜酸性粒細胞果凍以及感染存在一定關系,大紅細胞以及小紅細胞的形態改變意味著混著有一定概率發生缺血性貧血以及巨幼細胞貧血等疾病,發熱患者因體溫過高所以會有紅細胞形態改變以及紅細胞數量減少等現象。
由上可知,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用于臨床檢驗,可明確人體血細胞的相關變化,準確診斷疾病。
參考文獻
[1] 張堅銳.在血常規檢驗中將血液涂片細胞形態學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結合使用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10):257-258.
[2] 佟奎鴻,趙毅.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探討[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13):141,178.
[3] 王微.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必要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1):123-125.
[4] 薛勇.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30):126-127.
[5] 張燕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14):77-79.
[6] 趙園園.分析全自動細胞分析儀、血涂片細胞形態學聯合應用于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08):88-89.
[7] 李敬.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檢測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0):57-60.
[8] 張國昌,郝鐵.以ICSH分級標準為理念的分級報告模式在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中的效能探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8):1395-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