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君
(池州市貴池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徽 池州 247100)
在開展安子山銅鉬礦床礦體特征分析以及找礦標志研究工作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技術手段繪制出高精準的安子山銅鉬礦床數據圖紙,優化信息,構建形成數字化測量體系,讓工作人員更好地對安子山銅鉬礦床數據進行剖析。但這也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職業素養,掌握最新的找礦技術,科學開展找礦工作。
根據過往地質調查情況可知,當地的出露地層有:奧陶系下統侖山組﹑中統湯山組﹑寶塔組﹑上統湯頭組﹑五峰組﹑志留系高家邊組等,安子山礦床所在的位置屬于背斜模式,巖漿巖發育較優,一共分為兩期,分別為:青陽巖體為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巖枝屬燕山早期兩種。當地礦石以銅鉬礦石為主,黃銅礦﹑輝銅礦﹑白鎢礦﹑磁鐵礦等金屬礦物產量也相對較高,其中銅礦石含量最高,且銅品位變化系數小于100%,因此屬于均勻類型。從銅鉬礦的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銅鉬礦的礦床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屬于斑巖型-矽卡巖型礦床。該區域內巖漿活動格外強烈,因此存在諸多不同類型的閃長巖﹑閃長玢巖﹑閃長斑巖。
安子山銅鉬礦床位于貴池區東南部﹑茅山之東南麓的低山丘陵區,地貌類型為高丘。礦體則位于太平溪以東的山間谷地及坡腳地帶。長沖溪﹑太平溪縱貫南北,其兩側溝谷或山凹地形較為發育,溝谷切割較深﹑溝岸沖刷較強烈;山坡較陡,一般在30°~40°。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為高丘,一般海拔高度200m~400m,相對高度60m~200m,山間谷地標高140.0m~145.0m。谷底較平坦,自北向南伸展且微傾,礦區內寬400m~450m。

表1 礦體規模
銅鉬礦床主要分布在閃長巖﹑閃長玢巖﹑閃長斑巖內,目前安子山區內四條主要巖枝控制了6個主要礦體。由上至下,第一條巖枝和第二條巖枝之間為1號礦體;第二條巖枝內有2號礦體,底盤上為6號礦體;第二﹑三條巖枝間為3號礦體;第三﹑四條巖枝間為4﹑5號礦體,次要礦體和小礦體亦大部產在這四條巖枝之間。根據礦體內的礦石質量﹑分布情況﹑不同規模進行分析可知,礦體平均厚度為4m~11m,以20+m居多;在賦存空間上,礦體的海拔標高為+100m至-328mm,其中3號礦體斜深最大,+165m至-144m,礦體主要呈紡錘狀或楔狀。

圖1 石英閃長玢巖鉬量變化頻率曲線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銅鉬礦床由于經常發生巖漿作用,礦化類型和礦體空間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在找礦時,可以通過對礦化富集規律的深入分析,從而獲得找礦資料,從而預測成礦靶區。
安子山銅鉬礦床以斑巖-硅卡巖型為主,其形成受安子山石英閃長玢巖巖支和奧陶系下部白云巖接觸帶的雙重控制,其中鉬礦體主要產于安子山石英閃長玢巖,而銅礦體則產于閃長玢巖和奧陶系下段的白云巖接合區。白云巖主要是由接觸變質形成的,主要是大理巖化和硅卡巖化。礦體為似層狀﹑脈狀﹑透鏡狀,礦體的厚度和品位在方向上都比較穩定。礦體呈南東向,在斜坡上可使找礦工作順利進行,且最容易發現礦體。礦體南側西部巖支中發現的斑巖型礦床,是一種有潛力的礦床。要全面認識礦床成礦規律,必須全面了解礦床的成礦特征,確定礦床的礦床空間和礦床的空間和共生關系。
3.1.1 時空分布規律
根據礦化空間分布特征,安子山銅鉬礦床的構造作用是整體上呈NNE向分布,所以在尋找時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找礦工作。
從銅鉬礦床的演變來看,主要集中在整個礦區,以此為中心,尋找少量的礦脈。在尋找礦體的空間和空間分布規律時,可以采用攝影技術進行物探,根據以往的經驗,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的物探技術在實際開發中會遇到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小找礦測量誤差,而采用數碼攝影技術,可以更好地減少工作量[1]。新時期,利用該方法對安子山銅鉬礦床進行空間﹑時間﹑空間分布規律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多個區域進行勘探,既保證了資料的完整性,又為進一步開展找礦﹑找礦工作提供了依據,通過對成礦特征的詳細照片,對其成礦特征進行了分析,最終確定為:硅卡巖-斑巖-硅卡巖型,對安子山銅鉬礦床進行了直觀的認識。與自動成圖技術相結合,能形成科學﹑準確的數據集數據。例如:GIS-CAD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成圖工具,它與攝影找礦技術相結合,能準確地反映出安子山銅鉬礦床的空間和空間分布,對于銅鉬礦的開采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需引起工作人員的注意,對硅卡巖期﹑氧化型﹑硅卡巖期﹑氧化型等多個階段進行綜合分析,以防止由于不同部位的不同而產生對應的錯誤,造成探測資料的不一致。自動成圖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找礦﹑找礦的工作效率,并能夠及時地發現數據中的差錯,最大限度地降低數據不匹配的問題。此外,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開發中,通過建立數字化的找礦測量系統,使整個勘探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
3.1.2 共生關系規律
利用3S技術進行深度分析,進一步探索礦體的共生關系,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勘探中,利用GIS﹑GPS﹑RS等技術,可以更好地定位和定位。三種技術的作用各不相同。GPS技術主要負責定位監測,GIS技術主要負責多維數據的找礦模型﹑礦床數據的存儲等,RS技術主要負責礦床地形的遙感影像找礦﹑礦床地形測量﹑遙感找礦測量等[2]。在實際工作中,GPS起著重要的作用,確保了準確的找礦工作,目前為止,有接觸﹑層控﹑復控式﹑斑巖型,通過GPS可以進行多個層面的監測,更好地判斷出礦體的共生狀態和伴生類型,并根據不同的礦種組合和成因類型,進行初步的識別,特別是安子山的銅鉬礦床,通過該技術,可以實時分析出礦藏的成礦特征,從而提高找礦工作的效率。GIS系統實現了數據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控制,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探礦誤差,為下一步的采礦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有效地溝通。同時,通過GIS技術,可以構建一個智能的存儲模塊,可以更好地保存數據。RS技術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很好地解決地質問題,但是由于RS技術的應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安子山銅鉬礦床的勘探工作,同時也可以進行實時的數據處理,從而提高了信息技術的精度和處理效率。
從生成環境及礦物生成的分帶,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規律:①巖枝內外接觸帶:外接觸帶成礦優于內接觸帶;②矽卡巖帶:屬明顯找礦線索;③圍巖蝕變現象:礦化與熱液蝕變密切相連,熱液蝕變發育普遍且強烈,巖漿巖中強烈的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硅化,矽卡巖與圍巖中透輝石化﹑滑石化﹑蛇紋石化﹑透閃石化等蝕變與銅礦化關系比較密切,亦為一重要的找礦標志。
3.2.1 采用多元的預測手段
由上可知,在安子山銅鉬礦床內整體信息較為復雜,因此很難明確找礦方向,而且從遙感解譯結果顯示,該地區的構造組合形式復雜,想要實現高質量的找礦工作,還需要圍繞著現有的地質信息全面分析,從而讓安子山銅鉬礦床找礦工作得到全面系統地落實,實現科學的礦產開采工作。從地區的安子山銅鉬礦床礦產工作開采工作來看,開采效率逐漸下降,能夠開采得到的礦產資源不斷縮減,但地區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和豐富的銅鉬礦床資源,實現可持續開采,需要進一步落實成礦預測技術,根據安子山銅鉬礦床類型﹑特征進行確定,明確礦石的化學成分,確定具體土礦資源,可以為后續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奠定良好基礎。不同勘查技術﹑找礦技術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要結合具體需求對預測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找到最為合理科學的應用方式,切實保證開采效果。從現行的安子山銅鉬礦床地質勘查工作現狀來看,智能化﹑現代化的手段不斷增加,比如:經過前文對該成礦區信息數據分析,可知該地區內的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包含了多種地質巖組,其中含鉬閃長玢巖﹑含鉬矽卡巖﹑含鉬白云巖﹑含鉬大理巖的銅鉬含量最高,可以確認這些礦巖中含有豐富的銅鉬元素。在初步的物探預測中發現,該礦山中含有一些隱伏金屬礦,借助安子山銅鉬礦床預測模式展開進一步的預測[3]。因此利用地球化學原理,展開成礦預測,得到的結果也會較為準確。根據地球化學原理測定相應的成礦信息,進一步探究該礦區內的隱伏金屬礦,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地球化學的系數指標,對礦區的變異序列進行預測,最終確定銅鉬礦床作為礦區的成礦預測標準。地球化學理論在構建大型金屬礦成礦預測模式上具有重要的成果,不僅準確性較高,而且具備有效性。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其不僅準確劃分出了礦體的賦存范圍,也可以實現準確的數據處理,為銅鉬礦床的開采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依據。這種預測模式彌補了傳統物探技術存在的問題,所得到的結果也更具嚴謹性和說明性,非常適合安子山銅鉬礦床的找礦預測。
3.2.2 落實多元的找礦理念
在找礦過程中,需要遵循相應的工作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統籌規劃的原則。正式勘查之前,工作人員應充分了解地區安子山銅鉬礦床的自然地理環境,預測大致勘查的方向,明確找礦工作的關鍵性要點。同時還要了解相關政策,在考慮多方影響因素后編制勘查方案和找礦方案。與此同時可以進行地質調查,確保勘查結果的準確性,合理分配勘查任務,基于地質勘查特點與區域成礦規律,為接下來的找礦技術應用奠定基礎。其次,突出重點的原則。安子山銅鉬礦床含有的礦產資源相對較多,但找礦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發現有價值的礦產資源,實現礦產資源開采工作的最大化。所以勘查時應對規劃區域重點勘查,同時擴大勘查范圍,盡可能開發更多有價值的資源。最后,因地制宜的原則。安子山銅鉬礦床物質受地質運動的影響形成礦產資源,其資源類型與地質活動有關,所以勘查人員應了解礦產大致部分情況,掌握各個區域的地質特點,從而選擇更合適的地質勘查技術與找礦技術。以攝影測量技術為例,作為找礦技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技術,其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改善了傳統測量技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失誤問題。但也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較強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和設備操作能力,借助數字化高空攝影技術,減少工作量。不僅如此,還可以將攝影測量技術應用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繪制中,提高找礦工作的速度和精密度,確保數據的全面性[4]。
第一個是找礦測量工具。找礦測量儀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找礦測量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所以在進行找礦測量時,要保證儀器的工作質量,而現有的找礦測量儀器往往存在疏漏問題,許多工作人員忽視了這一環節,造成了工作效率低﹑準確性不高的問題。第二個是勘探者。當前的勘查技術對勘探者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人為因素的原因,往往會造成資料的準確性不能得到保障。以曲線標定為例,在實際勘探工作中,往往會遇到不能讀數的問題,從而產生相互間的誤差。第三個問題是在礦產勘查中的標定。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找礦測量中,必須對其進行現場標定,從而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如果在校準過程中出現了錯誤,那么整個工程都會受到影響,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危及工人的生命[5]。在彎道校準時,要保證校準中心線的偏差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第四個問題,就是方位的推演。找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數據來計算礦石的儲量﹑傾角﹑水平角等關鍵信息,一旦計算失誤,就會造成后續工作中的誤差,需要不斷地進行分析和計算,以保證精度和方向。第五,在復試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在安子山銅鉬礦床的勘查工作中,要對測站數量﹑距離等進行復測,以避免出現位移﹑下沉等問題。特別是在對接線進行復測時,應將初次測量的線路進行對比,并加以調整,使井巷的方向與設計中的方向相符。
綜上所述,安子山銅鉬礦床地質勘查工作較為復雜,工作難度較大,尤其是在開采工作的不斷推進的今天,想要在成礦區內實現成功地找礦,就要對礦物種類進行深刻分析,明確成礦區內礦位層表的具體情況,全面掌握礦床信息。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優化找礦技術,強化找礦工作質量﹑效率,以此可以更好地落實安子山銅鉬礦床的找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