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產業園區是孵化、培育創新力量的重要土壤,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園區伴隨改革開放而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
2022年,江蘇省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產業園區迎來了蓬勃發展期,同時也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各大產業園區立足當下積累經驗,著眼長遠描繪藍圖,不斷探索新舉措,以創新促發展,為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奮進。
產業園區是指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為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江蘇將更大力度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和產業基礎雄厚的雙重優勢,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其中,創新引導、人才引進、產業發展,園區是聚集地,更是主陣地。
產業園區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區、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區等以及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事實上,產業園區伴隨改革開放而生,自從1979年蛇口工業區一聲炮響至今,我國產業園區已經發展了43年。這些年,我國經濟發展圍繞著“改革”和“開放”兩大關鍵詞展開,而由各級政府主導的產業園區,則是改革和開放進程的試驗田,取得了累累碩果。江蘇省作為國內重要的經濟大省,已經擁有各類型的產業園區數百家,園區經濟占江蘇經濟的半壁江山,已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期間,借助政策東風,江蘇省各大產業園筑巢引鳳、招才引智、堅持創新,呈現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園區經濟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徐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業慧谷集團合作打造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作為全國唯一一家部省共建的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承擔著“中國安全谷,筑安全中國”的光榮使命,園區已集聚企業400多家,年產值近500億元,為徐州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南京市委宣傳部與秦淮區政府共同打造的江蘇網絡文學谷,是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的子園區,秦淮區政府拿出真金白銀,吸引網絡文學優秀人才和優質企業落戶,致力于將江蘇網絡文學谷打造成文、藝、娛一體的IP全產業鏈文化產業園區;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于2015年1月29日在中以創新合作聯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揭牌成立,積極引導以方先進創新技術、理念與國內的廣闊市場和常州市產業基礎有機結合,以創新之姿打造出國際合作的新典范……園區經濟向好向快發展,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發展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所在。
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2021年7月7日,《“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出爐,提出我國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其中園區循環化發展工程是五大重點工程之一;2022年1月,國家開發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以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創新能力提升、加快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江蘇省各級各地政府在資金、政策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各大園區也在積極探索新舉措,力促園區實現快速、穩妥發展。
我國園區經濟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與困境:數量過多、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布局不合理、產業空心化、惡性競爭等行為。對此,國家正加大力度調控、整改,加強統籌布局、科學規劃,指導園區經濟走向專業化、高質量發展。
穩舵奮楫勢昂揚,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國園區經濟正在發揮集聚效應,發揮園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潛力,推動我國經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持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