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做到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發展,教師需以深刻認識國家教育方針,深刻理解需要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在這樣的前提下再來看課堂變革和專業發展才是有意義的。專業發展的方向確定后,專業發展的支撐是來自于教師終身學習,不斷豐富對世界、對社會、對學科、對生活的認知。有了綜合的知識體系,教師需要抓好教學和教研兩個主戰場,將教學實踐進行總結提煉,學習專業的教學理論,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并且借由第一階段教研成果來提升下階段的教學過程。將教材教學與社會發展、現實情景結合,在學生成長節點上去設置與之匹配的問題、任務與學習目標,促使學生的發展真實的實現,從而回饋和夯實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一個閉環。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教學與教研綜合知識體系促成學生成長
一、教師專業發展方向需以踐行實現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為方向
黨的教育方針[1]是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事業的總方向和總指針,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和根本要求,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是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教師作為國家教育的執行者和推動人,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必須是以具體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相一致的。只有這樣方向性的指引下,教師專業發展才是與時代發展,社會發展互利互惠,相互增長的過程。教師教學實踐中有正確的方向才有真正進步的可能。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教師的綜合知識體系[2]
在方向正確的道路上,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另一關鍵是教師本身要不斷拓展自己認知的寬度和深度,形成綜合知識體系。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3]放到當下的教育時代背景下也是極為切合的。要培養適應和推動社會的人,那知識必須是活的,必須是將社會發展、生產生活與教材知識體系結合的,而不是教師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的看著分數去教知識,灌下知識去爭分數。這樣的分數是有毒的,是學生對學習誤解的主要來源,這樣的知識也將是沒有生命活力和沒有辦法激發創造力的。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七單元課題二《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授課為例,教材只是在介紹人類利用了化學反應的能量和反應新分類,以及三種化石燃料,可燃冰和兩種新能源。教師可以在備課時自己多從當下社會和學生生活入手,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燃料來源、燃料使用的意義、國家碳中和碳達峰戰略[4]、今年10月份全球都在限電、搶油、氣荒,歐洲工廠面臨停產威脅,能源危機的起因、2020年我國南海海域可燃冰的開采、城市中汽車充電樁大幅增多、國家新能源開發方向如氫能、核能等。這樣綜合性的知識體系,才會助力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才能真正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可以活躍心靈以及充滿智慧與人類經驗的環境中,從而促進成長的真實發生。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抓手是教學與教研同行
在教師不斷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實踐是必然的,也是有驅動和考評的,因此教師重教學,學校重聽評課、課賽、課堂幫教等過程,而大部分教師都會忽視或者拖延教研能力的訓練,一則是因為教研過程是需要教師有系統的反思、記錄、提煉能力,二則是教研并不能統一尺度的作為教師的及時教學業績考評內容。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感受呢?我們該怎么破解呢?
教師教學時可以模仿的,聽優質課、學指導教師的課、教參、教輔都是教師教學的輔助資源,而反觀教研,論文的書寫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積淀,對教學理論有學習,然后結合實踐和理論,有明晰的思路去整理表達。這過程中,不像教學過程一樣有配套的支持性材料的。所以,如果你能上好課,不一定能做好教研;但能做好教研的老師,一定是能做好教學的。在這個角度來看,教研是教學的高階階段,教研也會提升教師下階段的教學能力。
那我們可以怎樣去做教研呢?我想首先是反思記錄的習慣。教師對日常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進行反思和記錄,這樣可以將零散的點固定住,有了這些固定下來的點,才可能形成論文的一條線。其次,教師對教學中的問題要選擇一個明確的方向去研究、思考、總結。教師要在專業發展路上實現自己專業能力的持續發展,是不能只抓教學而不顧教研的,兩者是教師專業能力成長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互相支撐、相互促進、互為一體。
四、教師專業發展的檢驗標準是學生成長發展的真實實現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那在符合時代發展為時代培養人的前提下,教師專業能力是否真實促成發展的唯一檢驗標準就是教師是否幫助學生實現了學生真實的發展。人的發展是立體的,是多元的,是豐富的,任務解決與能力提升為驅動的。在教師綜合性知識體系的支撐下,教師可以敏銳的捕捉到知識與社會和生活的深刻連接,從而在依據教材大綱設計教學活動時,完全是可以以實際情景和問題解決為導向的。
最后,借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師專業發展要實現此,須回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路上,扎實豐富寬闊的知識體系為支撐,在社會、生活場景中去實現為社會發展、國家富強去培養人,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凝心聚力育新人[J].2021.
[2]萬家計.淺談高中歷史教師的綜合知識[J].情感讀本,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