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峰
摘要:管理不是單方面的服從或讓學生聽老師的擺布,管理兼有藝術性,即要講求策略。對深入班級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教師而言,理解班級管理定義,掌握班級管理方法,便是必然之舉。優化班級管理方法是對班主任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是建設優秀班集體的重要途徑。所以,班主任應該在教學新思潮中,不斷探尋優良的班級管理方法。
關鍵詞:特教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理念、方法
特殊兒童的班級管理與普通兒童略有不同,主要表現在:1、班級人數少,但學生的個體差異大,行為問題的種類多;2、一般采用2-3位教師協同管理的模式,教師之間需要分工、協作;3、培養群體意識有困難;4、班級小干部的整體作用難以體現,但可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個別智力損傷較輕的易自然成為“班級小領導”。盡管如此,他們在集體中受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同樣易接受同齡人影響,所以做好班級管理很重要。
一、班級管理的內容與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是管理的基礎、開端
師生關系是特殊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是管理的基礎、開端,而其工作基礎首先是尊重兒童及其家庭。要做到尊重就要了解他們的需要,這也是掌握其行為動機的基礎,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的需要由低向高分成五級,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而一般智障兒童低級需要占主導,特別是吃喝需求多,但他們同樣對別人對他的態度很在意(往往不直接表現,而是體現在對不同人的指令執行等方面),要善于控制教師自己的不良情緒,盡量能不發火就不發火;對其家長更多理解和接納,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還要了解他們的文化(家庭的、個人的)以便于溝通,家庭的教養方式與其文化背景關系密切,可通過家訪等加深相互理解。
2、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是保障
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不只是指物質上的,還要有精神上的,因此班級環境布置以大方、和諧為主,不是老師看著怎么美,而是從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角度出發。從學生角度看,孤獨癥學生情緒和行為問題多,情緒易波動,環境布置要有相對穩定性;智力障礙需要和喜歡鮮明、簡明的刺激。兩者結合環境布置主要突出、色彩鮮明但不花哨、安靜不嘈雜、大體上相對穩定少變,但局部或細節可多變以利于部分智力障礙者觀察力的培養。
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還包括課堂氣氛,積極的課堂氣氛應該是靜與動、寬與嚴的有機結合,相對普通教育而言,特教班級氣氛受兒童的年齡特征、智力損傷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大,要在編班時考慮班級學生的構成,此外還要求教師能有準備地“容忍”兒童無意中犯下的各種錯誤,不在上課之初、面對全班批評某個學生,要隨時注意及時鼓勵兒童的點滴進步(每個兒童只與其自身比較看進步與否)等。讓每一個孩子在溫暖和諧的班級體里,互相促進、互相幫助、互相成長!
二、班級管理的方法
1、正確處理與家長的關系
在幫助孩子的工作中,家庭與學校都起著自己的特殊作用。這些作用互不相同卻又互相補充,二者都同樣寶貴。為了能讓每個孩子得到很好的發展,我給每個學生建立了“一人一案”。老師們可以通過它了解每個孩子具體的身體狀況、家庭背景,家長也可以通過它了解孩子在校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這樣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2、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的建立即是學生形成各種正確的行為習慣,建立切實可行的常規首先是訂立的規矩要明確、具體、易模仿、低年級的常規的具體內容可用圖表示出來,要求循序漸進;第二是教師干部要以身作則,低年級特別注意教師的示范作用,高年級有互相攀比意識,應特別注意學生之間的模仿和要求的前后、內外的一致性;第三是有明確的獎懲措施做輔助,賞罰分明但要因人而異。規矩定的不易太多,視兒童掌握情況而不定期調整,避免“幾年一貫的懸掛著某種行為規范”的做法。總之要特別注意環境育人,常規訓練要持之以恒、連貫一致。
3、合理編排座位
座位設計受活動內容、學生人數、學生特點、教師人數、空間大小、原有設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往教師主要關心點是減少課堂混亂,現在隨著教改的深入,座位編排的重心應轉移至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最優方案上,這要在綜合考慮教師、學生及其關系協調等各方面的因素后分析比較才能得出。一般以分組、分區合作關系分的,通常是3-5個學生為一組;分區設計多在結構化教學中采用,分成學習區、作業區、活動區、游戲區、準備區等;教室的設施盡可能多功能化、彈性化,如桌子可移動、開合,既可當分區隔板,又可當玩具柜和桌子,椅子也同樣可以多功能化。總之,座位設計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特殊教育中要格外注意在此方面滿足兒童的特殊需要。
4、墻壁報的設計與管理
墻壁報可作為班級的一面鏡子,應精心根據智障兒童特點來設計,使其成為實施教育的“第二課堂之一”。首先應改變墻壁報是政治理論和道德規范宣傳窗的意識(針對成人的例外),盡可能貼近兒童,布置上要簡明清晰、體現結構化內容要便于識記(如低中年級可以照片、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第二要設計好用于反饋的專欄。目前多以表現好就蓋圖章、貼紅旗為主,開始有作用,過兩星期若不與實物獎勵結合,就失去意義,而有的采用“剝奪式”的壁報評比設計,效果好,還有的老師采用直接懸掛獎勵袋、以獎勵“占有實物(圖片、鉛筆、本冊、玩具等)”為反饋方式,效果亦很好,這一部分需靈活變換,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5、有效使用增強物
使用強化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建立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內容,其中必然要用增強物,不同兒童適宜的增強物不盡相同,要善于發現和尋找。使用強化物要注意:1、前后標準要同一,避免隨意拿取或給予;2、要起到獎優罰劣的雙重功效,使沒有得到的學生產生下次要努力的意識,并避免得到的學生因已獲得而不繼續努力,因此要把及時獎勵與延時獎勵、累計獎勵結合起來。
總而言之,班主任要想把班級管理工作做到有條不紊,就必須掌握管理藝術。不斷積極思考,改革創新,了解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關愛學生,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對他們進行健康積極的引導。帶著責任心、耐心、細心和愛心去做好班主任工作,最終提升班級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