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紅
摘要:核心素養命題背景下高考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文本閱讀題的考查方式更加靈活、更加注重情景化,體現“三反”特征,學生更難得分。要想突破此題的得分瓶頸,我們需要帶領學生分析細微、逐層解構、剖辨 “三反“背后題目考查的真實意圖,進行有針對性的答題。
關鍵詞:明旨知義;逐層解構;因題造句
隨著今年的高考落下帷幕,高考語文試卷“三反”特征(即“反套路”、“反刷題”和“反死記硬背”)刷爆了屏幕,不少老師和學生對下一年的高考充滿了憂慮。其實近幾年高考試題一直是這種導向,尤其體現在在文學類文本主觀題板塊,更加注重情境化,設題更加靈活,經常依文設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帶領學生分析細微、逐層解構、剖辨 “三反“背后題目考查的真實意圖,進行有針對性的答題。
一、源頭活水 明旨知義——讀懂文本是基礎
很多考生在考場中不能靜心速讀文本,大多直接從題目入手,從套路技巧出發,努力與時間賽跑;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是“印證法”,根據得分點到文本之中去尋找印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從結果去推源頭,有可能得出的源頭與文本不符,也有可能曲解文本的本義,對文本的解讀有誤。這也是我們老師所感嘆的“這道題教會了,下道題又不會做了”的原因。另外高考主觀題設題的情景化、反套路化等考查方式,其實也在倒逼考生倒逼回歸文本,進行真閱讀。只有依循現代文閱讀的基本常識、基本規律,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本,才能明白文本的脈絡、主旨,明了命題人的命題指向、意圖,進而快速而準確地答題。
讀懂文本,我們首先要圈點勾畫出關鍵語句,比如:標題、點題句、過渡句、總結句、情感句、觀點句、人、事、物、景……要弄清作者寫了什么;其次要知道作者怎么寫的,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比如圍繞人、物寫了哪些事,人、物處在怎樣的自然社會環境之中,如此理完,腦海中出現的將不再是一篇散亂蕪雜的文章,而是一幅清晰明了的思維導圖模式,那么作者寫作的意圖也水到渠成了。
二、抽絲剝繭 逐層解構——審清題干是關鍵
主觀題靈活多變的設題方式,讓長期經歷模式化訓練、已經形成思維固式的學生,暈頭轉向,只能按照以前的套路亂答一氣,結果不如人意。比如蘇州零模卷《在梧州看水》“‘作者回憶兒時到鴛江春泛看水時,對吃的敘寫費了一番筆墨’,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不少同學按照套路將此題簡單理解為作用題;濰坊二模“《桃花蝴蝶》作為革命題材作品,小說沒有詳寫大、小姑奶奶兩位烈士,而集中筆墨寫了祖母,對此你怎么理解?”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維定式,只將目標集中在大小姑奶奶兩位烈士之上,想當然認為文章只在歌頌革命者;2020全國卷1 題目要求考生依據“冰山理論”說明小說《越野滑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很多考生按照套路來答題,答成了“小說情節的作用”;2019年全國卷1《理水》要求學生從“故事”和“新編“的角度簡析文本的基本特征,不少學生無從下手…… 每次模考結束,學生進行錯題分析時,因審題不準、不全,讀不懂題而導致丟丟分的竟然有30%??梢?,審清題干對學生來說尤為關鍵。
不管題目多么靈活,命題者都是通過試題的核心語言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題干之中經常會有命題者給我們的提示,有時是明示,有時是暗示,我們要帶著學生逐層剖析,準確理解。
首先,要圈畫題干中的關鍵字詞。圈畫指令語,“有什么好處”“理解……含義”“賞析……形象”一類的明確任務方向,“簡要分析”“概括”之類的明確答題對象;圈畫限制語,“結合全文”“結合上下文”等明晰答題范圍,“4分””5分”“6分”……明晰答題點數;圈畫“導引語”,明了命題者的潛在意圖,如青島??季怼肚嘁隆贰败嚑柲嵫┓蛩够J為,文學創作出的美不能脫離真的方向而獨立存在,導引語中的“美”和“真”暗示著作答方向,即需要從文本內容中找出相關證據材料支撐這一觀點。
其次,有些關鍵詞含義模糊或內涵深刻,還需對關鍵詞進行解讀,再以《青衣》為例,明了“美”和“真”的作答方向后,就需對“美”和“真”進行深入解讀,哪些美?哪些真?人性美、藝術美、情感美、生活真、人物內心真……
再次我們要將命題者的語言轉化為自己通俗易懂的語言,這樣才能說明讀準了題干。
最后選擇合適的切入口,分角度進行作答。
具體操作情況,可以參照以下事例。
例1:2018全國卷1《趙一曼》: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分析。(6分)
圈畫關鍵詞:歷史現實交織 敘述方式 哪些好處
關鍵詞解讀:歷史中的趙一曼事跡 現實我的所見所感 哪些作用
轉化題意:小說在敘述故事時采用了“歷史與現實交織的敘述方式”有哪些作用
切入角度:人物、情節、環境、主旨、讀者效果、特殊方式特殊效果
得出答案:
①在主題上: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
②在人物形象上: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③在結構上:使小說的情節更加緊湊,結構富有變化,曲折有致;
④在效果上:
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有時空交織的效果,能夠吸引讀者閱讀,使之產生共鳴。
高考參考答案:
①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現代文閱讀主觀題題一直是學生的軟肋,題目的靈活性,使學生“雪上加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剖幽析微,逐步探得題目背后的真容,一定要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參考文獻:
[1]柴柏清.芻議高考現代文閱讀高效備考的策略[J].中學語文.2020(15).
[2]陳洪茂.一道閱讀題 幾多創新意——高考現代文閱讀Ⅱ主觀第9題解析[J].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1(10).
[3]周小華.明“道”探“術”條分縷析——核心素養背景下高考現代文閱讀Ⅱ突破策略[J].廣東教育(高中版).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