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沙潁 孫寅淞
(1.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2.中山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復原陳列法是博物館眾多陳列方式的一種,這一陳列方式被廣泛運用于各類博物館中,尤其是遺址類博物館、故居類博物館或社會歷史類博物館中近代歷史主題的展覽。
復原陳列法的概念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博卷》和《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中都有相關的論述??傮w上復原陳列指的是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重現某個特定歷史環境或者文物古跡,或者是歷史時期生活的一些側面,將社會生活中的部分再現出來,而相關的展品就貫穿在這些經過復原的場景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些展品原有使用情境的再現。這樣的陳列方式在全國各大小博物館中都有使用,如上海廣富林遺址博物館還原了新石器時代人們打獵的場景,有利于大家了解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穿著、使用的工具以及狩獵的對象。再如武漢武昌起義紀念館也還原了武昌起義前夜武昌城內的場景。另外,還有很多展現古代冶鐵、制瓷業的博物館或者是窯址的紀念館,也會采用復原陳列法來還原古代冶鐵、制瓷等手工業生產的場景,同時將相關的展品還原到其“使用場景”中,取得了較好的展覽效果。
相對于一般的陳列方式,復原陳列將展品放到了一個環境之中,有的展覽中這個環境是展品原來所處的環境,如名人故居類博物館的相關展覽;還有的展覽中,這個環境是人為構建的,如本文提到的云南鐵路博物館的基礎陳列。這一陳列方式就使得展品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展示單位,而是和其他展品以及展品所處的環境構成的一個展示空間,這個空間可以傳遞給觀眾的信息相對于將空間中的展品單獨放在展柜中展示所傳遞給觀眾的信息,是更加豐富且直觀的。
由此,復原陳列無疑是中小型博物館更好地利用其有限的展品,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復原陳列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具體如下。
1.2.1 適用面較廣
傳統的做法是將藏品放在展示柜中,通過展品的文字說明和講解員的講解引導來使觀眾了解展品。而復原陳列法更注重展品原有的情境。在陳展過程中會將展品通過一定的標準組合,再通過某些技術手段實現對歷史場景的再現,將展品和其原有的使用場景緊密聯系起來。多種類型的博物館都會采用復原陳列法,比如一些遺址博物館,像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就是在兵馬俑坑上原地建館,將兵馬俑放在原始的埋葬環境下,使人們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兵馬俑的排列方式。另外,還有前文提到的名人故居博物館、行業博物館、某些手工業博物館、地方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多種博物館都可以使用復原陳列法。
1.2.2 更具科學藝術性
復原陳列是用先進的科學手段,使文物所處的環境再現于觀眾面前,通過文物本身來講故事?;诖耍瑥驮惲袑φ褂[的要求就比較高,體現在視覺效果、燈光、文物擺放位置以及道具等各方面,這也就要求布展人員在涉及展陳大綱時就必須考慮到這些要求。那么經過精心設計與考慮過后的復原陳列展覽,必定會更加完整,使觀眾在參觀的時候得到最好的觀看效果。
1.2.3 更具教育性
從展出內容來講,復原陳列的范圍更廣,因為復原陳列要考慮的不只是文物本身,還要考慮文物所處的環境或者系統,這樣就會使觀眾了解到更多附加于文物的相關信息。比如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中對于三滴水床的展陳,就將其放在土家族人的房間中,這個房間里還展出了很多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臉盆架、衣柜、餐桌和椅子等,這就使人們在了解三滴水床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情況,涉及面就會更廣。
復原陳列對傳統文化遺跡起到了保護作用,有些傳統文化和文化遺跡已逐漸被人淡忘,如湘西藍印花布、土家族織錦技藝、苗族花帶技藝等民間技藝,還有一些民間音樂、舞蹈、戲曲面臨失傳。復原陳列可以通過場景再現等多種方式,讓這些面臨失傳危險的民族工藝或戲曲更具有生命力,提高廣大群眾對文物保護及文化遺產的認知程度①。比如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對西蘭卡普的展陳,不僅僅將西蘭卡普的工藝品向觀眾展出,還將織造西蘭卡普的織機也一同展示在大眾眼前,這樣的展陳方式使觀眾在參觀的同時不僅可以看到絢麗多彩西蘭卡普,還可以了解到西蘭卡普背后的制造工藝,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少數民族布匹制作工藝的保護。
根據我國對中小博物館的定義,中小博物館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級別一般為縣市級;②館舍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內;③藏品數量在3萬件以下。我國的中小博物館數量多、分布廣,并且大多數在基層,可以說在全國博物館數量的調查數據中,大多數都是中小博物館。中小博物館在保護地方文物、展示地方文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豐富群眾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大部分博物館觀眾來說,中小型博物館也是他們最方便參觀的博物館種類。因此,中小博物館的展覽效果對于博物館整體社會教育職能的實現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需要得到重視。
我國博物館屬于事業單位,中小博物館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人員編制、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相對于大型博物館都有很大差距,因此面臨很多困境,如資金匱乏、博物館專業人才數量少、藏品數量少、參觀人數少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博物館策展、科研、社教活動等工作的完成質量無法保證,博物館也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綜上,中小博物館如何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來使自己的展覽效果最大化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本文將要探討的云南鐵路博物館即屬于典型的中小型博物館,也面臨和全國其他中小博物館類似的困境,然而該博物館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藏品資源,使用復原陳列的方法,將展品與人工搭建的環境結合,既突出了主題,也使有限展品的價值被充分利用,另外還使展覽內容更加直觀,是全國中小型博物館提升展覽效果值得借鑒的方案。
云南鐵路博物館位于昆明市北京路913號,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初的“云南窄軌鐵路歷史陳列館”。到了2003年,該陳列館搬遷至昆明火車北站,同時升格為博物館,而后2012年在原址修復擴建新館。博物館由南館和北館組成,跨越昆明北站3股鐵道。南館是以“滇越鐵路云南府站”為原型建成的法式建筑,北館是以現代高鐵汽車站為原型建造的現代建筑。兩館間由一座廊橋連接,也象征著連接云南鐵路的過去和未來。從整個博物館的館舍設計來看,博物館和車站構成了“車站上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車站”這樣獨特的景觀,在這個空間內成了一個整體,也可以說云南鐵路博物館整體的設計就包含了復原陳列法的理念,這也是其他利用歷史建筑作為博物館館舍的博物館在設計時可以借鑒的。博物館內的展品主要是近代以來云南鐵路建設使用的各類工具材料,如勘測用具、鐵軌等,以及通過人工復原的隧道開鑿場景、人字橋等,另外還有近代使用的火車車頭及車廂。整個博物館建筑鐵路元素突出,同時有意識地突出了對比,如古典和現代的對比、歷史和未來的對比,在中小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中展覽效果突出。
復原陳列是云南鐵路博物館所使用的主要陳列方式,館內的候車大廳、隧道開鑿場景、人字橋、現代高鐵車廂等展覽單元均使用了復原陳列的方式。候車大廳內并排展示了“米其林”載客膠輪內燃動車組、SN型29號寸軌蒸汽機車、寸軌行李郵政車、寸軌木制客車、米軌蒸汽機車等,展現了近代火車的發展歷程。在隧道開鑿場景中,博物館設計者模擬了隧道開鑿的景象,同時在“隧道”內展示了近代鋪設鐵路所使用的各型號鐵軌。人字橋是使用建筑內原有的兩個鋼架橋梁實體,復原滇越鐵路的“人字橋”。除了以上的展覽單元外,整個博物館的展廳設計和布置也是模仿近代時期云南的幾個著名火車站,如碧色寨火車站、芷村火車站等。
整個博物館的設計給觀眾很強的沉浸和代入感,使觀眾在參觀的同時可以更直觀、更直接地了解云南鐵路的發展歷程和火車的時代變化。就展覽效果而言,復原陳列的大量使用使博物館展覽的整體性和主題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加強。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突出了博物館的主題。云南鐵路博物館在展廳內構建了大量與鐵路密切相關的場景,使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獲得沉浸式的體驗,環境也在不斷向觀眾強化博物館的主題。中小型博物館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展覽內容很難面面俱到,突出一個主題,重點展示一個主題是提升展覽效果的可行方式。
第二,提升了博物館展覽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在云南鐵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中,展覽內容的變化一般也是隨著場景的變化而變化,如鏈接南館和北館的廊橋、兩個火車站場景過渡使用的隧道開鑿場景,這使得展覽內容的變化不讓觀眾感到突兀。邏輯性和連貫性的加強可以加深觀眾參觀博物館后的印象,更容易理解博物館展覽所展示的內容。
第三,強化了展覽單元前后的對比,這主要針對南館和北館的對比。云南鐵路博物館南館主要展示近代云南鐵路建設的內容,北館則是展示現代的高鐵建設以及鐵路規劃。兩館展示內容的變化不僅僅是展品的變化,更是環境的變化,兩者的對比更容易使觀眾感到我國鐵路交通發展的迅速。
第四,提升了展覽的直觀性。一個好的展覽應該是讓觀眾易于理解的,復原陳列法是讓展覽直觀性顯著提升的方法之一,如鐵軌型號與隧道修建場景的結合展示加之“候車大廳”中不同型號車廂的展示,可以使觀眾更易于理解不同的軌道型號之間的區別以及使用的年代。這不僅提升了展覽的效果,也提升了博物館內容的傳播效果。
前文提到,中小博物館在實際工作中會面臨資金匱乏、博物館專業人才數量少、藏品數量少、參觀人數少等方面的困境。從云南鐵路博物館復原陳列的展陳方式上看,其可以給全國類似的中小型博物館提供以下啟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中小博物館都使用復原陳列的陳列方式,博物館還是需要根據自身的主題和藏品基礎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展陳方式。
很多縣市級的中小型博物館在展覽時往往會模仿大型博物館,將該地區從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文物藏品羅列展示,這樣會因為涉及范圍過廣而導致博物館的主題不鮮明。另外,中小型博物館的經費本身就不夠充足,展覽水平也有限,如果展陳主題和展品過多,就使得展覽效果大打折扣。
這些博物館可以借鑒云南鐵路博物館的方式,突出一個主題,對博物館的藏品進行分類研究,將突出當地特色的展品融入構建的特色場景中,使博物館主題鮮明。如云南的巍山縣博物館,可以重點突出巍山縣作為南詔國發祥地的特點來展示。
另外,如果是以歷史建筑或者某個特色建筑作為館舍的博物館,應該多多利用建筑本身的特性來設計展覽,建筑本身也是一個“展品”。實際上很多地方上的中小博物館的館舍就是利用了歷史建筑,在云南就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博物館,“茶馬古道”上的各個古村落中也有數量眾多的馬幫文化博物館,這些博物館都利用了原來的歷史建筑作為其館舍,因此這一類的博物館便可以借鑒云南鐵路博物館的展覽方式,運用復原陳列法來提升展覽效果。
對于行業博物館來說,其主要展示的是某一行業的發展歷程,因此,這一類博物館的展覽需要很好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通過場景緩慢變化來使觀眾了解行業的發展,相對于僅僅通過展品的變化來窺視行業的發展是更容易讓觀眾接受的展覽方式。
比如英國國家鐵路博物館就通過從工業革命時代世界上最大的蒸氣動力機車到今天日本新干線的軌道交通工具的發展歷程,使其觀眾直觀感受到自工業革命以來鐵路交通的重要性和發展軌跡,另外,還有車牌、車票、時鐘、地圖、海報等站等配套展品。英國國家鐵路博物館的這一展覽很好地展現了英國火車和鐵路發展歷程,使觀眾了解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展示方式相對于只是將這一些鐵路相關的物品和交通工具的復制品放在陳列柜或陳列臺上效果會有很大的提升。
對于博物館的展品而言,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是作為人們的工具或是材料來使用的,因此其都有一個使用場景,很多博物館對于這個使用場景或是用文字或是用圖片來闡釋,這樣就需要靠觀眾自己的想象來為展品制造一個環境,如果觀眾有相關的知識背景,還不算困難,可如果觀眾對展品信息一無所知或者說不夠了解,聯想就會出現一定困難。一方面會使觀眾感到枯燥無味,因為觀眾面對展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觀眾的聯想出現誤差,會使博物館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云南鐵路博物館在這一方面除了有文字和圖片的闡釋之外,還構建了使用場景,如不同鐵軌規格的展示部分。利用場景來解釋展品的方式相對于單純的文字和圖片來說,觀眾不容易覺得枯燥無味,展覽的直觀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中小博物館來說,利用場景來解釋展品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展品的歷史內涵。由于中小博物館在展品的數量上很難做到大的擴充,因此提高對展品闡釋的深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展覽理念。
總的來說,復原陳列法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各類資源較為匱乏的中小博物館的展示水平和展覽效果。包括突出主題、提升連貫性和邏輯性,提升觀眾的趣味性以及增加展覽直觀性。中小博物館在今天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利用好自己的展品資源,采用合理的展陳方式,同樣可以講好自己的“故事”。并且隨著國家對于文博事業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人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小博物館在展示當地特色文化上的功能也會越來越重要,從這個層面來說,在現在的基礎上提升展覽水平是每一個博物館都需要重視的問題。
注釋
①劉慧.對復原陳列展覽的幾點思考[C]//段曉明.博物館學文集11.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