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強/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融媒體中心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九里橋村,因村內一座建于明清時期的石拱橋——九里橋而得名,村莊依傍于京杭大運河畔、環抱在千畝林海中,別具水鄉森林風情。近年來,九里橋村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逐步打響“問津九里”鄉村文旅品牌,巧運“繡花針”,織出鄉村美居圖。
九里橋村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于江蘇省南端、江浙交接處,東倚大運河、西靠258省道、南鄰浙江烏鎮景區、北瀕G50高速公路。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共有20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農戶460戶。2021年,村集體總資產2045萬元,全年可支配收入642萬元,其中穩定性收入442萬元。
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九里橋村堅持“花小錢辦大事”的理念,在保留肌理、留下鄉愁的基礎上,以群眾訴求為出發點,下足“繡花”功夫、發揚“繡花”精神、善用“繡花”手法,因地制宜開展各項工作,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變化,繼而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共同扮靚村莊環境,共建宜居家園,共繪美好生活新圖景。先后獲評蘇州市美麗鄉村健身公園、蘇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村、2018~2020年度蘇州市文明村、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村、蘇州市首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級典型案例等榮譽稱號。
樹方向,發揚“繡花精神”。九里橋村以“繡花精神”精準發力、持續用功,堅持黨建引領,依靠群眾,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一是高位推動。瞄定宜居宜業宜游發展方向,爭當“新時代魚米之鄉”新樣板。立足本村實際,按照《桃源鎮水鄉森林片區村莊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放大九里橋3公里運河岸線和2千畝生態林地的資源優勢,科學布局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從頂層設計上推動“顏值氣質兼修”,打造生態宜居的江南美好鄉村。二是黨建帶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模式,發揮黨組織龍頭引領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村黨委書記抓總、村干部分片負責的方式,聯合全村7個黨支部書記、20名村民小組長,通過雙編(黨員編入網格、干部編入村組)、雙定(定連戶、定獎懲)、雙亮(亮崗位、亮承諾)等措施,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責任到人、目標到人、崗位到人”的精細化管理格局,全力確保美麗鄉村建設規范、科學、有序,加快提升農村宜居品質。三是群眾行動。開展全覆蓋式入戶宣傳,一對一做好思想工作,并以黨員干部清臟治亂、拆舊增綠的先行樣板,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變化,繼而樹立起“主人翁”意識,提高參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看村干部干”到“自己主動干”。截至2021年,全村經過前期排摸確定的135個點位、共計6745平方米的危房和違建全部得到拆除,進一步保障了安全、凈化了環境、優化了空間,打造了全鎮首個“無違村”樣板。
小切口,下足“繡花功夫”。作為蘇州市級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九里橋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下足“繡花功夫”,堅持小切口,聚焦小點位,“繡”出美麗鄉村新畫卷。一是由點帶面。在美麗鄉村建設初期,九里橋村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依次選取橫港、李家灣、鴨來浜3個自然村先試先行,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發展基底良好、較為容易出成效的地方,在“點”上首先展示康居鄉村建設成果。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九里橋村于2021年在全鎮率先推進整村創建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注重保持各自然村整體風貌協調統一,將12個自然村貫穿連通,推動美村建設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全面鋪開。二是以小見大。九里橋立足實際,依托現有資源,不盲目大拆大建,善用“微改造”實現村貌“大提升”,創造性地將老舊排水機房變成風車形狀的“網紅打卡點”,將破舊風水墻變為水墨風景墻,將20世紀80年代的養蠶房改造成健身場地,在橫港自然村鋪設“彩虹路”,花最少的錢,換最美的顏。從村民實際需求出發,以“小菜園”作為亮點工作,將村民的菜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規范菜地種植,在滿足生活需要的同時形成靚麗風景,獲評蘇州市級“十佳美麗菜園”。三是抓細落實。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中,九里橋村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詳細研究治理要求和評分標準,精準聚焦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同時,積極清理小雜物、小柴堆、小土堆等小點位,確保不留盲區,讓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遍及每個角落、整治成果惠及每個村民。自2019年以來,九里橋村共上榜吳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榜26次,為全區第一。
惠民生,善用“繡花手法”。立足現有基礎,謀劃未來發展,九里橋村積極推動各項惠民事業落地落實,結合運河、森林等資源稟賦,努力以“繡花手法”做精做細做出精品,進一步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富民優勢。一是服務便民。持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四好農村公路”“美麗菜園”“小游園”、垃圾分類亭、農村生活污水管網集中處理改造等整村全覆蓋。聚焦老百姓實際需要的公共產品供給,建好老年活動室、假日學校、農村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板凳課堂”等多種平臺,開展愛國教育、紅色教育、防詐宣傳等活動,積極做好老年人、青少年服務關愛工作。二是文體惠民。新建瀲滟古戲臺,常態化開展送戲下鄉活動,豐富村民文娛生活。打造蘇州市體育旅游精品線路,一針一線串聯起沿路“小而美”的景點,先后舉辦2020“徒步‘林海天池’ 探訪‘酒鄉桃源’”活動、2021“綠色出行 文明你我”世界無車日騎行活動、2022“林海尋夢·行運桃源”森林徒步活動,共吸引500余人參加。三是鄉旅富民。在整村基本完成特色康居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打開運河界面、森林空間,積極對接裸心集團和蘇康養集團,布局文旅和康養產業,探索連片開發鄉村民宿集群新模式,逐漸打響“問津九里”鄉村休閑旅游品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