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 翔

去年年底,編輯部開始和騰訊電競一起做一個叫《拾級而上》的專題。
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從八個入亞項目的負責人那里找到中國電競更上一層樓的方法。
沒想到采訪剛做完不久,就是又一輪的疫情影響,半年的時間就好像被吞掉了一樣,一晃就已經是年中了。
這半年里很多行業都遭遇了過去二十年里沒有過的困局,按照《2022 年1-6 月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的數據來看,除去游戲收入之外的電競生態收入沒跑贏通脹,基本處于不漲不跌的狀態。
對于過去幾年復合增長率一直穩定的這個新興市場來說,這種放緩可能是偶發性的,但也會帶來系統性的影響,作為市場里的一員,首先要擺正的可能是認知。
在沖擊面前,需要有更多業者意識到提高行業上限的重要性,新的增加不會單純來自競賽表演,對于電競來講不是降本增效的問題,而是創造新價值空間的問題。
其實在過去幾年的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和騰訊電競發布會上,對于更上一層的行業格局早就有過很多描述,可是很多工具從設想到落地并不只是電競行業內部的人可以決定的。
在騰訊電競發出了26 日下午具體安排海報的時候,消息里說侯淼會圍繞著“產業發展新未來”、“新興體育新可能”、“產業基礎新設施”這三個主題來闡述今年發布會的整體基調。
必須要說,在今天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的絕大部分東西都在失焦,失去一致性的基調,但可能從2017 年在靈石路的時候,騰訊電競發布會就在沿著一個相對穩定的基調一直走下去。之后的環節里,有10 個系列賽事的發布,海報上也發布了和賽事有關的新信息。

最后,是我最關心的辦賽工具環節來收尾。其實從過去幾年騰訊電競一以貫之的方法論去看,“新未來”、“新可能”無疑還是建立在標準構建、規則探索和商業探索這三個基本盤之上。只是今年的不同來自于外部,這里一會兒可以展開來講。
“新設施”在去年年底的采訪里,侯淼也提到,從職業賽事向外,電競在賽事這個基礎的層面上應該去關聯更多的人。
這里的“人”既是指讓參與業余賽事變得更容易,也是在大學的運動會、企業的工會活動和團建里讓電競有更好的效果。今年,大概不會與辦賽水平提升的方向離太遠。
今年在賽事上讓人期待的部分,可能來自于《英雄聯盟電競經理》從20 日不刪檔測試開始到26 日,這一周時間里的表現,以及同樣剛剛上線的《暗區突圍》對于觀賽方式模式上的刷新。

今年統一了一個有意思的詞,叫“系列賽事”,可能大家也都意識到了把所有精力都給到職業賽事和大聯盟上并不是一個良性的模式,雖然容易出成績,也容易陷入桎梏。
怎么樣讓自己項目相關的版權價值相互帶動,雖然之前都喜歡用金字塔模型來說,但實際上并未真正重視塔基在方法論上的構建。
體育總局還分競體司和群體司,本質上就是因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在發展上有很大的區別,并非單純設計一個向上的通路就可以實現向上目的的。我們可以期待一下“系列賽事”的版權方們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
回到標準構建、規則探索和商業探索這個三個關鍵詞上。從2016 年社會上開始給予電競更多的關注開始,想要制定標準的機構和組織并不在少數,可事情并不是以誰先做而轉移的。
直接點說,標準的背后是權力,寫有用的標準不易,讓標準落地則更難,從2021 年下半年開始,電競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經歷了從疑惑到注視,從注視到觸碰,從觸碰到支持的過程。
所以,我們才能在7 月26 日的會上第一次見到行業組織作為指導單位。我們常說產業鏈上下游這個詞,對于中國大部分的產業來講,某一段產業鏈一定是由一個行業組織協同管理的。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電競一直沒有長時間地擁有過負責協同管理的對口協會。如今,這個狀況正在發生改變,一個月之前成立的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電子競技工作委員會,也就是這次峰會的指導單位,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行業在接下來構建標準的著力點,這是其一。
另一方面,由于電競在2021 年前后制造的巨大社會影響力,對于規則的探索也到了必須加速的地步。我們在中國游戲電競發展的歷史上看到過很多并不美好的節點,正是由于行業內外對于規則探索的忽視而造成的。
如果2000 年時候的網吧,能像2020 年開始的劇本殺一樣迅速開始消防規范和標準的探索,就有可能避免藍極速的慘劇,也許通過網吧給中國互聯網帶來的助推也會比如今更快,中國電競的第一輪基礎建設也許可以建得更穩一些。
現如今,對重視規則的共識成了決定下一步是泥沼還是坦途的關鍵一步。騰訊電競又一次把規則探索擺在很前面的位置,這中間牽涉的卻并不止騰訊電競。主管協會和時事大潮是當下中國電競不同以往的兩個新發力點,也是歷史留給這個行業的機遇,把握住則更上一層樓,失去了可能又是漫長的等待和積蓄。
這是一個時代的窗口期,也是搭建新支柱的著力點。相比于其他的電競業者,騰訊電競在過去幾年里展示出的政策把握能力可以說是少見的,如今看,也是卓有成效的。
當有了切實的標準構建和規則探索之后,商業化和電競產品工具更像是水到渠成之后對田地的灌溉,是大水漫灌,還是一路精準滴灌,其實更多來自于一次次實踐層面上的嘗試。就像去年對辦賽工具概念的提出,可能并沒有取得預想之中的進展,但我相信方向是有價值的就終歸會迎來好的結果。
從幾年前尋找自己的產業站位,到找準站位之后對著力點的錨定,再到如今天時地利已至,對產業邏輯再上一層的推動,騰訊電競這幾年的邏輯脈絡是足夠清晰而有延續性的。剩下就看怎么利用商業化和電競產品工具這兩個抓手去實現對更大產業空間的探索和產業價值的挖掘了,可能是正片里最精彩的部分,我們留在7 月26 日下午再見分曉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