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蘭師
腦血栓是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所致腦部缺血性壞死病變,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類型[1]。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殘率高、病亡率高等特點,發病時會出現口鼻歪斜、口齒不清、肢體麻木等癥狀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并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2]。抗血小板藥是治療腦血栓常用藥,其中阿司匹林為臨床首選抗血小板藥物[3]。但臨床發現,單獨應用抗血小板藥的治療作用有限,聯合應用他汀類藥物更能夠提升臨床療效[4]。基于這一研究現狀,本研究以本院腦血栓患者為例,展開隨機對照研究,從臨床療效、血小板參數、預后情況等觀察指標出發,分析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藥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腦血栓患者,以隨機信封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4∶19;年齡41~75 歲,平均年齡(62.05±7.02)歲。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3∶20;年齡39~76 歲,平均年齡(61.98±7.6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腦血栓;②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愿意參與,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異常;②有其他腦血管疾病;③對涉及藥物過敏;④精神、意識異常。
1.2 方法 入院后予以所有患者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對癥處理、平衡電解質、降血壓、降血糖、營養支持等。
1.2.1 參照組 予以抗血小板藥治療,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商品名:久聯,合肥久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217,規格:0.3 g/片)0.3 g/次,1 次/d口服,連續用藥3 個月。
1.2.2 研究組 予以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使用方法與參照組相同;阿托伐他汀鈣片(商品名: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規格:20 mg/片)20 mg/次,1 次/d口服,連續用藥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3 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小板參數,預后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基于相關癥狀、生活自理能力評定療效,①治愈:相關癥狀消失,完全具有自理能力;②好轉:相關癥狀明顯改善,語言、運動、認知功能均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生活能力均未改善[5]。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血小板參數: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采集每例患者3 ml 肘靜脈血,以WD-5000 血細胞分析儀[吉林省維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吉食藥監械(準)字2011 第2400109 號]進行檢測,包括血小板計數及血小板粘附率。預后狀況:統計患者功能障礙(語言、肢體功能、認知障礙)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 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02%(40/43)高于參照組的76.74%(33/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小板計數、血小板粘附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小板計數(264.11±17.33)×109/L、血小板粘附率(31.06±6.85)%均低于參照組的(308.72±14.65)×109/L、(39.77±7.0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參數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參數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治療3 個月后,參照組2例患者發生語言障礙,5例患者發生肢體功能障礙,2例患者發生認知障礙,功能障礙發生率為20.93%;研究組2例患者發生肢體功能障礙,功能障礙發生率為4.65%。研究組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n(%)]
腦血栓發病原因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脂代謝異常為腦血栓發病的重要因素,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經一系列作用機制致使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栓形成[7]。抗血小板藥物能夠直接作用于血小板,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粘稠度,促進病情改善。阿司匹林為臨床中常用抗血小板治療藥物,將其應用于腦血栓治療當中,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促進血栓溶解,達到治療目的[8,9]。但是,腦血栓病情發生、發展機制復雜,阿司匹林雖然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能消除脂代謝異常,長期存在的血脂異常是導致血小板聚集的長期誘因,單純抑制血小板聚集無法消除根本病因,作用效果有限[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02%(40/43)高于參照組的76.74%(33/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小板計數(264.11±17.33)×109/L、血小板粘附率(31.06±6.85)%均低于參照組的(308.72±14.65)×109/L、(39.77±7.0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功能障礙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藥能夠提升腦血栓患者臨床療效,促進血小板參數改善,減少后遺癥,優化預后,比單獨應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更具有優勢。其主要原因為[11-17]:①阿托伐他汀有良好的調脂作用,能夠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促進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改善血脂,進而避免血脂異常所致血小板聚集、血液粘稠,抑制血栓形成;而且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改善神經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作用,能夠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病情改善,減輕神經損傷,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的發生;②阿托伐他汀與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兩種藥物均能夠抑制環氧化酶合成,共同應用更能夠強化作用效果,進而強化抗血栓,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在上述作用機制下,研究組患者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綜合效果顯著優于參照組。由此判斷,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藥治療腦血栓效果良好,與單獨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相比更具有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在腦血栓治療中應用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藥的作用優于單用抗血小板藥治療,能夠增強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改善血小板參數,優化預后,具有推廣使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