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野
高血壓是臨床上多發的慢性病之一,該病患者容易同時并發冠心病,兩種疾病相互影響,會促使彼此病情進展,提升患者風險性,該合并癥患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特征為動脈壓升高,患者的心臟負荷會增加,在其長期影響下,患者的心臟功能和結構會出現變化。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損傷到患者心肌細胞,致使其凋亡[1]。選取安全、高效的藥物治療該病,緩解患者病情,意義重大。本次研究以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74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齡(63.18±5.89)歲;觀察組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齡(63.76±5.1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測量血壓、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臨床資料完整;知曉本次研究。
1.2.2 排除標準 精神失常、藥物過敏、其他臟器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活動性肝病以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氨氯地平(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6)治療:初始劑量為10 mg/次,1 次/d,口服,后續根據患者病情適當增加用藥劑量。治療2 個月。
1.3.2 觀察組 給予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Goedecke GmbH,國藥準字J20080048)治療:10 mg/次,1 次/d,口服,以患者臨床療效為基礎,適當調整用藥劑量。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包括HDL-C、TC、LDL-C、TG。③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2]:顯效:患者的乏力、頭暈等癥狀基本消失,心絞痛發作頻率降低>80%,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有效:患者的乏力、頭暈等癥狀有明顯改善,心絞痛發作頻率降低50%~80%,血壓呈現出明顯的降低趨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心絞痛發作頻率和血壓未呈現出好轉趨勢??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 (,mm Hg)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比較 (,mm Hg)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2.2 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HDL-C 為(1.35±0.25)mmol/L、TC 為(4.34±0.56)mmol/L、LDL-C為(2.43±0.12)mmol/L、TG 為(1.67±0.18)mmol/L;對照組的HDL-C 為(1.11±0.23)mmol/L、TC 為(5.74±0.87)mmol/L、LDL-C 為(3.26±0.45)mmol/L、TG 為(2.24±0.34)mmol/L。觀察組的HDL-C 高于對照組,TC、LDL-C、TG 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297、8.231、10.840、9.012,P=0.000、0.000、0.000、0.000<0.05)。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顯效19例,有效11例,無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1.08%;觀察組患者顯效30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3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45,P=0.025<0.05)。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發生率,相對比于健康群體來說,高血壓患者同時并發冠心病的幾率更高,在長期高血壓影響下,患者的左房會呈現出增大趨勢,室壁會呈現出增厚趨勢,容易致使患者出現高血壓性心臟病。近些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該合并癥發生率逐年提升,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安全[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影響下,患者的心肌出現缺氧、缺血,甚至是壞死等現象,引發冠心病。臨床上致使高血壓發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故而,在該合并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取有效藥物控制患者血壓變化,降低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和危險指數,具有積極意義。
臨床上多給予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壓藥物治療,對患者的心肌重構起到抑制作用,對室壁呈現出增厚趨勢和左房呈現出增大趨勢形成阻礙,進而抑制患者病情進展[4]。氨氯地平是高血壓患者在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也常被應用于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中。氨氯地平屬于一種長效拮抗劑,能夠有效作用于患者血管并對其平滑肌緊張度起到舒緩作用,可以擴張患者的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血,對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預防患者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能夠發揮出顯著的抗心絞痛功效,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降壓作用[5]。氨氯地平具有藥效穩定、半衰期長以及起效快等特征,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6]。阿托伐他汀常被應用于TC、載脂蛋白B(ApoB)、LDL-C、TG 升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預防患者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能夠對患者機體內部的膽固醇水平展開調節,同時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7,8]。阿托伐他汀屬于調脂類藥物,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9,10]。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是一種復方劑型,其主要成分為阿托伐他汀鈣片以及氨氯地平,其中氨氯地平是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被廣泛應用于心絞痛患者和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阿托伐他汀鈣片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11]。該藥物中含有的氨氯地平成分能夠作用于患者體內的鈣離子并對跨膜內向進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產生明顯抑制作用,該成分能夠直接于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產生作用,能夠促使患者血壓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可以顯著緩解患者產生的心絞痛癥狀;同時對于HMG-CoA 還原酶來說,該藥物中含有的阿托伐他汀成分是其競爭性、選擇性抑制劑,而HMG-CoA 的主要功能為促使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 進一步向甲羥戊酸轉化[12]。TC、LDL-C 和TG 指對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來說具有推動作用,是致使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一項危險因素,HDL-C 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之間密切相關,當HDL-C 表現出升高趨勢時,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會隨之而降低,而阿托伐他汀成分能夠有效調節各項血脂指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壓指標、血脂指標、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單獨應用氨氯地平治療情況下,患者的血壓會呈現出下降趨勢,患者的生活質量會隨之而提升,但是在血脂和血糖的影響下,患者的實際降壓效果難以獲取到預期中的臨床療效,故而,在降壓治療的同時,落實降脂治療,有利于促使患者病情轉歸,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的應用可以促使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壓降低,調節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預防患者出現猝死和心肌梗死等癥狀,臨床療效顯著,有利于提升患者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給予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壓水平,臨床療效顯著,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