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偉 柯妍
NVG 是由于虹膜和小梁組織表面新生血管增生而引發的眼病,以眼壓升高、角膜水腫、視力模糊以及劇烈的疼痛感為主要表現,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還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小梁切除術是目前公認的抗青光眼治療的有效方法,也是NVG的常用術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青光眼發作的幾率,但術中及術后虹膜出血的風險較高,影響手術效果[2]。既往研究指出[3],高水平的VEGF 是促進NVG 新生血管形成的關鍵原因,故臨床多采用抗VEGF 藥物聯合手術綜合治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誘導新生血管萎縮,其中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療效確切且副作用少,受到臨床醫師和患者的廣泛青睞,但哪種藥物更具優勢仍有爭議。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輔助小梁切除術治療NVG 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60 眼)NVG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NVG 診斷要求[4];②經最大劑量青光眼藥物治療后眼壓>21 mm Hg;③年齡18~65 歲,具備正常溝通能力;④單眼發病;⑤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青光眼;②青光眼手術史;③眼內活動性出血;④精神異常。按治療方法異同分為A 組和B 組,各30例(30 眼)。A 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2.72±6.95)歲;平均病程(5.17±1.29)年;原發病: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CRVO)19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10例,頸動脈狹窄1例。B 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3.10±7.16)歲;平均病程(5.59±1.10)年;原發病:CRVO 17例,DR 12例,頸動脈狹窄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術前接受局部或全身降眼壓藥物治療,嚴格無菌操作,鹽酸奧布卡因凝膠(商品名:綠州,沈陽綠洲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1023203,規格:30 mg∶10 ml)表面麻醉,沖洗術眼結膜囊,開瞼,于距角膜緣4 mm 睫狀體平坦處進行垂直穿刺,進針至玻璃體腔內。A 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商品名:朗沐,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30012,規格:10 mg∶0.2 ml)玻璃體腔內注射0.05 ml;B 組:注射雷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諾適得,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冊證號S20170003,規格10 mg∶0.2 ml)玻璃體腔內注射0.05 ml。注射完畢后,兩組均對針口應用棉棒輕壓(當眼壓≥40 mm Hg 時,應立即行前房穿刺)。術后7 d 進行復查,當眼壓穩定及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小梁切除術:常規0.5%地卡因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球后及結膜下浸潤麻醉。開瞼,上直肌牽引縫線,以穹隆部為基底作結膜瓣,使鞏膜面區域充分暴露,切口處灼傷止血,做1 個平行于角膜緣作3 mm×4 mm的四邊形,切口深度約1/2 鞏膜瓣厚度,分離至清亮角膜區1 mm 處,于角膜緣血管前作透明角膜前房穿刺口,并將部分房水緩慢放出。將2 mm×2.5 mm 周邊虹膜及2 mm×1.5 mm 小梁組織切除,恢復虹膜。對位縫合鞏膜瓣和結膜瓣。術后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療效:術后1 周,參照文獻[5]評估療效。顯效:眼部疼痛、角膜水腫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視力恢復,眼壓<21 mm Hg;有效:上述癥狀相對緩解,視力提高,眼壓21~30 mm Hg,需局部使用抗青光眼治療藥物;無效:上述癥狀指標無明顯改善或加重,需再次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眼壓及視力:治療前、治療后1 周分別使用YZ7A 型Schiotz 壓陷式眼壓計(蘇州醫療儀器廠)、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測量眼壓水平和BCVA。③安全性評價: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眼(%)]
2.2 兩組眼壓及BCVA 比較 治療前,兩組眼壓、BCV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眼壓低于治療前、BCVA 高于治療前,且A 組眼壓低于B 組、BCVA 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眼壓及BCVA 比較()

表2 兩組眼壓及BCVA 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B 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A 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B 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眼(%)]
NVG 是臨床常見的青光眼類型,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各種疾病(CRVO、DR、視網膜脫落等)導致眼后節缺氧或局部眼前缺氧,釋放大量VEGF 刺激虹膜及小梁組織表面生成大量新生血管,使小梁網堵塞,房角關閉,眼壓升高,是一類致盲率極高的難治性眼病[6]。小梁切除術是治療NVG 的有效方法,能快速降低眼壓,促進視功能恢復;然而NVG 患者由于虹膜及小梁組織存在大量新生血管,易增加術中、術后大出血的風險,導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7]。近年來研究發現VEGF 在NVG 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臨床多傾向于應用抗VEGF 藥物聯合手術治療來提高手術成功率[8]。
康柏西普由VEGF 受體1、2 和免疫球蛋白片段融合而成,親和性良好,可與VEGF 競爭性結合,拮抗病變部位VEGF 的過度表達和激活,降低VEGF 水平,起到減少新生血管活動和阻礙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9]。雷珠單抗是第二代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片段,分子量小,能有效穿透視網膜,是臨床常用的抗VEGF 藥物,療效確切,但藥物作用靶點單一,藥效持續時間短,需多次用藥,且價格昂貴,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10]。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眼壓低于治療前、BCVA 高于治療前,且A 組眼壓低于B 組、BCVA 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B 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輔助小梁切除術治療NVG 的療效相當,但康柏西普在控制眼壓、改善視力方面更具優勢,且術后并發癥更少,與其他報道結果相似[11]。分析其原因:與雷珠單抗相比,康柏西普的靶標更完全(靶點為VEGF-A/B 和胎盤生長因子),其通過與VEGF特異性結合阻止VEGF 與受體結合,阻斷VEGF 受體來源,降低VEGF 活性,促進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為后期小梁切除術創造條件[12]。
綜上所述,康柏西普輔助小梁切除術治療NVG 的臨床效果較好,不僅能促進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控制眼壓、改善視力,還能減少術后并發癥,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較短,僅分析了兩種藥物的短期療效,其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