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慶
藥學服務作為眾多服務模式的一種,其主要通過對藥物治療合理性做出保證,由此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具體在實施藥學服務質量工作期間,通過加強藥品干預力度及處方規范化程度,顯著提高藥學服務質量[2]。在實施藥學服務期間,需要充分強化藥學干預力度,優化臨床路徑,創建以患者為中心的藥物服務體系,明確藥學服務質量標準,合理展開精細化干預操作[3]。加強藥品信息化建設,明確醫院藥品流通,創建健全藥學服務質量評價機制,督促醫務人員,使其藥學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從而顯著改善整體藥學服務質量[4]。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00 張處方進行藥學干預研究,旨在探討加強藥學干預針對全程化藥物服務產生的影響,為達到用藥合理性及提高服務水平的目標,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00 張處方進行藥學干預研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50 張。常規組處方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25~69 歲,平均年齡(45.69±8.69)歲,研究組處方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26~71 歲,平均年齡(45.72±8.8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處方中資料收集完整的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內容、順利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處方治療中中途退出者;存在精神疾病者,無法確保實驗順利開展者。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給予常規藥物服務干預。對藥房工作人員及相關醫務人員展開對應藥學服務培訓,就用藥目的、藥物名稱、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對患者按時服藥進行指導。
1.2.2 研究組 給予常規藥物服務+加強藥學干預,具體如下。①積極做好藥品干預工作,在進行具體干預期間需要將藥品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作為干預目的,依據藥品具體類型對應完成分類干預操作,加強藥性及藥理方面培訓力度,提高分類擺放準確性。依據藥品應用、藥品購入以及藥品庫存情況,加強監督力度,需要按時清點庫存,認真檢查藥品質量合格情況。最大程度控制藥品質量,降低差錯率。安排專人清點,對于異常情況可以做到及時發現以及及時上報,通過了解藥物管制情況,合理完成專項干預操作。加強出臺及審批流程干預力度。②保證藥物信息化干預,通過了解臨床路徑信息情況,合理采用信息化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審核檢查信息完整性,合格后告知藥師,保證藥物使用信息掌握的全面性。此外利用大數據對應展開藥物分析操作,了解藥物調配合理性,明確藥物是否呈現出變質現象,保證藥物質量。加強藥物條形碼監督力度,針對藥品于購入環節直至生產廠家系列信息均于系統中逐次錄入,對后續藥學服務數據信息化處理依據提供做出保證,提高干預效果。③積極做好責任落實工作,在了解干預目的基礎上加強財務、藥品以及處方等干預量化考核力度,依據設備損耗情況以及具體干預標準,統一個人考核以及不同時間等考核,充分落實責任追究制。④合理完成藥學服務干預制度創建。強調各崗位人員責任,各司其職。加強基層人員考核力度以及藥房干預力度,保證考核與個人績效統一,不斷完善獎懲機制,提高工作責任心及積極性。加強系統性培訓工作力度,組織藥學基層人員以及藥師培訓頻率為每2 周1 次,保證參與率。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藥品不良反應、藥品知識、藥方配置合理性、預防措施以及藥品之間辨認等,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加強科室之間聯系力度,尤其在購進新藥品后需要加強知識普及以及推廣力度,對于藥房藥品名單需要及時更新。對于新藥品藥理作用以及系列知識需要在第一時間學習,加強醫師以及藥師巡防力度,掌握患者病情。對于藥物進行合理配置,提高用藥精準度。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利用自擬服務質量評定表進行評定,評定分值為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服務質量越高。②比較兩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③比較兩組用藥不合理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比較 (,分)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2.2 兩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比較 研究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比較(,min)

表2 兩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比較(,min)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用藥不合理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有2 張(4.00%)處方呈現出不合理現象;常規組有12 張(24.00%)處方呈現出不合理現象;研究組用藥不合理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醫療事業中,藥學服務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如未認真做好藥學服務工作,不但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而且無法對用藥安全性做出保證,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對應威脅[5]。對此確定有效方式加強藥學服務質量意義顯著。首先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學習力度,認真學習與運用藥學相關法律知識以及理論知識,提高藥品干預實踐能力,確保可以充分勝任藥學工作,對于系列突發事件可以及時處理,進一步提高藥學服務質量及效率[6]。在給予全程化藥學服務基礎上強化及完善相關藥學干預措施,提高用藥科學性,改善藥學服務質量,以此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通過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合理完成藥學服務體系創建后可確保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包括病理診斷、疾病治療、疾病護理、服藥、疾病監測以及用藥等[7]。通過與患者實際用藥需求進行結合,合理完成系統性、全面性藥學服務計劃創建,充分保障患者用藥需求,實現用藥全過程干預,減少用藥期間系列突發事件,保證用藥安全性[8]。
在藥學服務過程中通過加強藥品干預力度,獲得良好干預效果[9]。例如保證處方規范化,提高藥學服務質量,可獲得理想效果。依據患者病情完成用藥服務計劃創建,能夠顯著提高用藥安全性以及用藥效率[10]。通過采用信息技術,可簡化用藥流程[11]。通過定期進行藥學服務人員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工作素質以及能力[12,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評分、藥房服務質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用藥不合理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加強藥學干預可顯著改善全程化藥物服務質量,有效提高全程化藥學服務質量、藥房服務質量,縮短取藥等待時間、藥物盤點時間,降低用藥不合理情況發生,對患者的服務水平做出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