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丹, 張榮旺, 王坤杰, 李運翠, 唐 玲, 鄂海燕
(1.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內鏡中心, 北京, 100078;2.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腸道門診, 北京, 100078;3.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護理部, 北京, 100078)
經皮內鏡胃造瘺術(PEG)是在電子內鏡協助之下,在胃腔和腹部之間建立通道,將造瘺管留置入胃內,從而實現將營養液由體外直接引入消化道內部的技術,能夠對無法進食的患者提供腸內營養供應,脫離持續靜脈輸液[1-3]。PEG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但對醫護配合熟練度、圍術期護理要求較高,可直接影響造瘺術成功與否。本文總結1例經皮內鏡下行胃造瘺術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經驗,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71歲,主因:“吞咽困難,飲水嗆咳1年余”,于2022年3月2日由門診收入院。入院癥見:癡呆貌,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咳嗽咯痰,偶有腹脹,食欲欠佳,惡心欲吐。既往:阿爾茨海默病6年,曾多次放置鼻飼管后出現頻發喘憋及吸入性肺炎。查體:神志淡漠,貧血貌,形體瘦弱,應答不切題。神經系統檢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上肢肌力I級,左下肢及右側肢體肌力均為IV級。雙肺聽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及少量濕啰音。全血細胞分析:白細胞計數 10.45×109/L,紅細胞計數 3.59×1012/L,血紅蛋白含量100 g/L,紅細胞比積 30.1%,血小板計數 120×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 0.72×109/L,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數 15.1%,血小板壓積 0.15%。肝腎功能及血脂四項等檢查:β2-微球蛋白 4.45 mg/L,前白蛋白 0.128 g/L,谷草轉氨酶 41.6 U/L,總蛋白52.9 g/L,白蛋白 28.54 g/L,堿性磷酸酶 413.7 U/L,谷氨酰轉肽酶 598.8 U/L。
患者入院后治療上給予補液、抗感染、化痰、抑酸、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為主。患者于2022年3月5日給予經皮內鏡下行胃造瘺術,術程順利,術后沿造瘺管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術后6日患者肚臍右上方可見造瘺道形成,瘺口紗布干燥無滲液。患者營養狀況良好,患者家屬要求出院,經請示上級醫師,準予出院。
2.1.1 儀器物品準備:內鏡主機、胃鏡、工作站,COOK蘑菇頭造瘺管套裝、急救藥品和消毒藥品、無菌手套、換藥彎盤。
2.1.2 患者準備:①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并告知其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②觀察患者腹部皮膚情況,必要時做好備皮,保持清潔。③患者術前6 h禁食水。④給予患者平臥位,頭偏向左側。
2.1.3 術前護理:①遵醫囑術前5 min給予患者服用鹽酸達克羅寧膠漿1支,以局部麻醉,并給予安定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②給予患者多功能心電監護。③配制胃內消泡劑:鏈酶蛋白酶、二甲硅油散溶液。
醫生常規進胃鏡,助手沿活檢管道注入胃內消泡劑,以消除胃內粘液。觀察患者胃部情況,利用胃鏡光源確定穿刺點,助手將房間燈光調暗或關閉,以便醫生找到腹壁穿刺點,明確造瘺穿刺位置[4]。助手給予患者腹部進行碘伏消毒、鋪孔巾操作。打開COOK造瘺管套裝,醫生戴無菌手套后取用,先給予利多卡因注射液1 mg局部麻醉,切開皮膚,以套管針垂直刺入胃內,然后拔出針芯,沿外套送入環形導絲;助手沿內鏡活檢管道插入圈套器,套緊環形導絲,與胃鏡一起退出,接著將拉出口腔的環形導絲與造瘺管末端的環形導絲呈“8”字型環扣套牢,牽拉腹壁側的環形導絲,造瘺管經口腔、食管、賁門到達胃內,由腹壁造瘺口拉出。醫生再次進鏡,觀察造瘺管蘑菇頭與胃壁接觸是否合適。觀察腹部無異常,安裝固定造瘺管夾,并采用Y型紗布加壓覆蓋包扎好[5]。病情觀察:手術期間護士要做好生命體征監測。監測呼吸頻率、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針對癡呆患者,根據患者的配合程度,給予適當的約束處理。術中動作輕柔,尊重患者隱私。
2.3.1 心理護理:①患者術后留置胃造瘺管,不適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針對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避免病情反復。②術后患者自我形象的認識比較敏感,通過心理疏導及日常生活協助,取得患者及家屬的認可。③鼓勵和贊賞患者,并配合使用肢體語言安撫患者,增加患者對疾病預后信心,同時也有助于增進醫患關系。
2.3.2 管路護理:①置管當天予胸部及腹部X線檢查,確保管路位置正確。胃造瘺管采用防過敏彈力貼妥善固定,管道固定松緊適宜,協助患者翻身或活動時要動作輕柔,防止管道扭曲打折、脫出。②置管24 h后可用無菌生理鹽水和紗布清潔胃造瘺口處局部皮膚,并清潔造瘺口的分泌物、污漬和血漬。③鼻飼前后均用溫水沖洗管腔,以免營養液或藥物存積于管內引起腐爛或阻塞[6]。④為避免患者無意識掙脫或拔管,夜間給予患者佩戴無指手套。
2.3.3 腸內營養護理:①置入造瘺管4 h之后可開展腸內營養,保證患者能量及營養物質的攝入。管飼前后均予20~50 mL溫水沖管,確保管路通暢后再緩慢注入食物。②管飼前患者應取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管飼后保持此臥位至少30 min,防止食物反流引起誤吸[7]。③術后喂養4~5次/d,300~400 mL/次,間隔2~3 h/次,注入時間控制在 15~20 min/次[8],并注意觀察患者消化能力及需求循序漸進增量。④藥物需要與營養液分開給予,給藥前后給予20 mL溫水沖洗導管,藥物需碾碎后融入30~50 mL溫水中。⑤管飼的注入速度需勻速、緩慢,食物濃度適宜,可注入魚粥、富含維生素及高蛋白易吸收的流食,營養需均衡、搭配合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⑥每次管飼前需回抽胃殘留物,若殘留量>100 mL及時告知醫生,根據醫囑進行合理調整[9]。⑦根據簡易營養評估量表(MNA)合理進行營養監測[10]。
2.3.4 常見并發癥的預防:①感染:觀察造瘺口紗布有無滲血滲液,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造瘺口每日給予2%碘伏消毒,置管后第1周,敷料更換2次/d,1周后可每周更換2次[11]。并保持造瘺口局部皮膚清潔干燥,防止感染的發生。②腹瀉:遵醫囑給予患者進行便常規檢查,觀察患者營養液的配制、輸注速度、量、溫度,并遵醫囑適當調整營養液配比及量;觀察患者腹脹、腸鳴音情況,及有無惡心、嘔吐。③肉芽組織增生:胃內容物經造瘺口滲出,對造瘺口造成長期持續性的刺激,需保持瘺口處皮膚的清潔干燥;減少過度牽拉瘺管,防止瘺口變大;若出現肉芽組織,每日予10%濃鹽水局部濕敷30 min,再予0.9% 生理鹽水清洗后棉簽擦干,最后予無菌紗布“Y”固定,直至肉芽組織痊愈[12]。④吸人性肺炎、胃反流:胃造瘺術后給予腸內營養支持,避免經口喂食嗆咳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腸內營養機械刺激,避免患者體內胃腸道黏膜萎縮,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
2.3.5 出院健康宣教:①建議患者家屬家中常備破壁機、水溫計、有刻度的碗和水杯、專用注射器、敷料、棉簽、蘇打水,并教會家屬正確使用方法。②保持瘺口皮膚清潔,避免食物殘留。③食物研磨成糊,注入速度不宜太快,溫度 38~40 ℃[13]。④沐浴時注意保護瘺口,可使用保鮮膜包扎,防止打濕瘺口,并注意及時更換瘺口敷料。⑤避免牽拉、銳器刺損造瘺管,經常更換造瘺管調節器的夾閉位置,避免長期在同一位置導致耗損、斷裂。⑥若發生堵管,可先往管道內注入蘇打水浸泡幾分鐘后再抽吸,無法解決時及時就醫。⑦每日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⑧對患者穿衣、飲食、運動鍛煉進行耐心指導。
PEG術后腸內營養支持,能有效解決長期不能進食患者的營養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本案例采用專業的內鏡下胃造瘺術式解決患者營養問題,經過術前宣教,術中護士嚴格、熟練、安全的操作配合,術后瘺口觀察、管路護理及合理的腸內營養搭配等,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造瘺耗材成本低,維護方便,極大的減輕了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嫻熟的內鏡配合,專業的腸內營養護理,能夠達到改善患者營養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的目的。另外,在家庭腸內營養中,醫護人員需要對照顧者定期進行指導,以更新和糾正錯誤操作[14]。護理人員通過開展延續性護理,定期電話回訪指導,建立微信平臺發布喂養知識,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庭腸內營養管理能力,避免不良事件。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