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常德保衛戰與國民黨媒體對余程萬忠勇形象的建構

2022-02-24 10:48:05楊子佼
安徽史學 2022年6期

侯 杰 楊子佼

(南開大學 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350)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爆發。常德城作為會戰中心,其能否堅守事關抗戰全局。此城若失,則陪都重慶失去東南屏障,勢必會受到嚴重威脅。故而此時常德保衛戰與守城將士受到官方與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成為輿論焦點。1943年12月3日,負責守城的余程萬師長因無法抵擋日軍猛攻選擇率部“突圍”,引起國民黨高層的強烈不滿,蔣介石更是直接下令將余程萬押送至重慶候審。吊詭的是,在國民黨媒體宣傳中,本應被橫加斥責的余程萬卻依舊以忠勇形象出現,這顯然是國民黨媒體對其形象的有意維護。此前學界關于余程萬的研究或是探討其功績(1)龍子:《常德保衛戰考辨》,《武陵學刊》1995年第2期;韓隆福:《論余程萬在常德會戰中的作用》,《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或是聚焦于余程萬被懲處等問題(2)嚴海建、施祺:《軍法懲處的輕與重:余程萬棄守常德案研究》,《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20年第1期。,未曾注意到圍繞常德保衛戰國民黨媒體對余程萬形象的建構、維護及其背后理路。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分析余程萬形象被塑造的過程、方式與內涵,闡明國民黨的政治訴求與戰時宣傳策略,探究形象建構背后的深層意涵。

一、常德保衛戰中余程萬忠勇形象的呈現

1943年,全面抗戰已持續7年之久,正面戰場因長時間巨大的戰爭損耗和人員傷亡出現疲軟態勢,令國民黨和蔣介石焦慮萬分。蔣介石不止一次在日記中寫下:“前方士氣消沉,紀律廢弛,社會與政治風氣頹靡不振,其將何以挽救”;(3)《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1月“本月反省錄”,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時局正在動蕩起伏之中,經濟、外交、黨務、軍事皆無進步,社會隱憂四伏,人心浮動,黨政軍皆無生氣”(4)《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5月9日“上星期反省錄”,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等文字。然而,侵華日軍卻變本加厲,攻勢不減。1943年夏季,日軍發動鄂西會戰。此次會戰雖以恢復戰前態勢結束,但在蔣介石看來,這樣的結果“全賴上帝默佑之福,幸得轉危為安,此乃天命之予,而絕非人力之所能挽此危局也”(5)《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6月3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流露出對國內軍事形勢的擔憂。更令蔣介石感到不安的是,同時期的太平洋戰場英、俄等國捷報頻傳,“惟我國毫無戰績”,因而內心“殊為慚惶”。(6)《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1月“本月反省錄”,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此時或許只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勝利才能扭轉頹勢、振奮人心。

1943年11月,日軍準備向常德一帶發起進攻。常德為湘西北門鎖鑰,雄據沅江北岸,乃軍事必爭重點。(7)《保衛常德愈戰愈勇》,《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7日,第2版。自武漢失守,常德的戰略地位便顯得愈發重要。如此情況下,常德保衛戰被國民黨寄予厚望。11月25日,日軍進犯至常德城。第六戰區電令余程萬“以常德存亡關系全局,著激勵官兵,堅守待援,發揚革命軍人犧牲之精神,毋得動搖決心”。蔣介石亦下令“第五十七師應固守常德,與該城共存亡”。(8)《第六戰區常德會戰戰斗要報》(1943年12月26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軍事四”,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頁。顯然,保衛常德之戰牽動國民黨、蔣介石的神經,也受到各地將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余程萬和五十七師成為這一時期的輿論焦點。

常德保衛戰打響后,作為國民黨媒體的《中央日報》便持續關注余程萬部的作戰狀態,聚焦激烈的戰斗場面。《中央日報》筆下的五十七師“連日來于興奮之情緒下,對由東北西三面來犯敵努力沖殺”(9)《保衛常德戰況良好》,《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5日,第2版。,表現出“忠勇奮發,不顧犧牲”的頑強斗志。(10)《常德附近敵無進展》,《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5日,第2版。在報道交鋒場面時,《中央日報》注重刻畫其以白刃拼殺、徒手搏斗的情景。(11)《我軍克復漢壽石門》,《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6日,第2版;《我對湘北敵緊縮包圍圈》,《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8日,第2版;《常德外圍我大軍血戰三晝夜》,《中央日報》1943年11月30日,第2版。這些報道有助于直觀呈現守城將士忠勇抗敵的形象,也營造出此戰必勝的輿論氛圍。

與此相呼應的是,《中央日報》特別注意對日軍失利的報道,凸顯在五十七師的英勇抵抗下,日軍的“恐惶萬狀”(12)《以血肉為捍衛常德之堡壘》,《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9日,第2版。,甚至斷言日軍已“陷我包圍圈中,有全部聚殲可能”。(13)《常德外圍我大軍血戰三晝夜》,《中央日報》1943年11月30日,第2版。除此之外,該報還詳細報道五十七師所取得的戰果。如“迄二十四日傍晚,我于各面殲滅敵已達五千余,并擊斃敵之高級指揮官四員”;(14)《我軍克復漢壽石門》,《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6日,第2版。“綜計二十五日所獲戰果,殲滅敵軍達二千五百余人,擊落敵機一架,擊斃敵之第一一六師團高級官一員,奪獲敵輕重機槍二十四挺,及大批步槍、軍用品”。(15)《我對湘北敵緊縮包圍圈》,《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8日,第2版。《中央日報》希冀以輝煌的戰果證明五十七師的作戰能力,反映將士的英勇無敵。

國民黨軍政官員對余程萬的守城表現亦給予很高評價。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接受前線記者采訪時,充分肯定了余程萬的英勇表現:“常德守將余程萬及其所部全體官兵,此次以寡敵眾,抑血肉之軀,當敵陸空及化學兵器之連環猛攻,苦戰已歷八晝夜。尚能確守名城,達成任務,此實為發揚我祖宗五千年來民族傳統精神之崇高表現,本人聞之,引為無上光榮,并感覺無限快慰。”(16)《余程萬達成任務》,《大公報》(長沙)1943年11月29日,第2版。國民政府軍委會發言人也盛贊余程萬“率全體忠勇官兵,誓死扼守,堅強抵抗,與倍我之敵血戰經旬,一任敵飛機大炮毒氣不斷之轟擊,誠所謂一寸河山,一寸血肉”。不僅如此,該發言人還表示:“寧戰死不投降,城存與共,城亡與亡,為我國軍人之最高崇尚。此次余師堅守危城,誓死不屈,實足充分表現我國抗戰到底之偉大精神。”(17)《常德保衛戰發展至最后階段》,《中央日報》1943年12月4日,第2版。經這些官員詮釋,余程萬抗戰忠勇已上升到展現與敵血戰到底之民族精神的高度。

為進一步凸顯余程萬守護常德的信心和決心,《中央日報》專門刊發了余程萬拍出的電文。其一為電復蔣介石保衛常德令:“奉電寄重,保衛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光榮,均抱與常德共存亡之決心,達成任務,以副期望之殷。”(18)《保衛常德愈戰愈勇》,《中央日報》1943年11月27日,第2版。其二為電復常德《新潮日報》副社長陳云章:“感電奉悉,辱承獎飾,愧何可當,弟決守臨別諾言,一息尚存,斷不稍餒。全師官兵均抱定在必死中求成功,決心以期上報領袖付托之重,而達國人屬望之殷。目前雖有傷亡,士氣仍極旺盛,友軍奮勇救援,勝利曙光在望。守土乃軍人天職。”(19)《余程萬師長慷慨陳詞“在必死中求成功”》,《中央日報》1943年12月3日,第2版。在這兩則電文中,余程萬承諾要完成守城任務,與常德共存亡,所體現的舍身為國、視死如歸的抗戰精神直擊人心。

可見,隨著常德保衛戰的展開,國民黨軍政官員與媒體有意歌頌守城戰士的抗日壯舉。作為師長的余程萬更是被樹立為忠勇的典型,其事跡得到官方的大力宣傳。(20)《關于頒發余程萬率部與敵苦戰七日不退之事跡的宣傳指示給中國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特別黨部第九直屬區分部的代電》,1943年,重慶市檔案館藏,館藏號:00330005000040000005000。余程萬面對強敵毫不畏懼、勇于抗擊的英雄形象經國民黨媒體呈現和塑造,在砥礪民心、彰顯抗戰精神諸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當然,在抗戰時期確實迫切需要余程萬這樣的抗戰軍人形象,以便提升士氣,樹立自身威信。

二、突圍波折與余程萬忠勇形象的維護

自11月27日起,常德保衛戰進入白熱化階段。余程萬不斷向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報告城內戰況,稱“敵以毒氣火力集中向陣地猛射,中毒者百余”;(21)《孫連仲電蔣中正徐永昌何應欽》(1943年11月27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200-00028-317。“連日炮擊空炸城內,廬舍皆成焦土”;(22)《孫連仲電蔣中正》(1943年11月30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200-00080-013。“敵全力猛襲我碉堡工事,多數摧毀傷亡慘重”;(23)《孫連仲電蔣中正》(1943年12月2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200-00080-020。因此“立懇急進救危”(24)《孫連仲電蔣中正何應欽徐永昌》(1943年12月2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200-00028-325。。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五十七師的處境十分艱難,余程萬向孫連仲敦請援兵迅速到來。12月2日,開羅會議結束后蔣介石回國。在接到五十七師堅守常德遇到巨大困難的戰報后,他立即指示余程萬:“一切糧彈之接濟,與兵力之增援,皆由本委員長直接主持,勿再有所顧慮。只要我全體官兵決心死守,則一當百,內應外合,日內必能達成預期之目的。故以后不必再發乞援之電,以此時只要有安心殺敵之一道也。”(25)《蔣中正電余程萬》(1943年12月2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60100-00183-002。蔣介石明確表示要采取各種辦法保證糧彈接濟與兵力增援,讓余程萬安心殺敵,死守常德城。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余程萬終因五十七師“人少、彈盡、糧竭、援絕、火燒,無立足之地”,不得不以“補給糧彈,迎接友軍進城”為由于12月3日率部突圍。(26)《陸軍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關于戰前敵我態勢及作戰經過報告》(1943年12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軍事四”,第26頁。此舉顯然不符合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期待,立即遭到批評與詰難。軍令部部長徐永昌甚至惡語相向:“有此種人品之將領,國家焉得不弱,求其戰至最后被俘而不可得,遑言其成仁。”(27)《徐永昌日記》第7冊,1943年12月3日,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印,第212頁。后來在檢討常德保衛戰得失時,徐永昌更批評道:“高級干部仍有犧牲精神不堅定者,如57D兼師長余程萬之迭電乞援及擅自棄守常德,即為顯著之例。”(28)《徐永昌關于常德會戰之檢討》(1943年12月31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軍事四”,第52頁。余程萬因此成為了抗戰不利的反面典型。蔣介石得知五十七師突圍的消息后,亦十分憤怒,指責余程萬此番是“置國家軍譽與職責于不顧”,必須“宣布其死刑”。(29)《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12月3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12月7日,蔣介石為陸軍大學特別班及研究院學生講述常德保衛戰的教訓與最后決勝之道,特別強調此次常德失陷,都是因為“守城的師長決心不徹底,精神不堅定,以致功虧一簣,名城淪陷”,并稱其為“一個最大的教訓”。(30)秦孝儀:《“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第5冊上卷,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年印,第451—453頁。至此,蔣介石表示:“余師長程萬不奉命令棄守重城,以致功虧一簣,全體將士所犧牲之成績,幾乎為其以偷生之一念所毀滅,使我官兵榮譽蒙受無窮之侮辱,希即將該師長及其同逃之副師長、參謀長等重要人員一并解渝審判,勿誤。”(31)《蔣中正電郭懺轉王耀武》(1943年12月14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60100-00183-014。旋即下令將余程萬押解至重慶。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亦有官員為余程萬突圍一事辯解。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江防司令吳梧生、第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等紛紛為余程萬求情。(32)何慶華藏、沈云龍注:《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367—391頁。他們一方面強調余程萬此前戰功卓著,希望能對其“從寬處置”。另一方面認為從突圍時的具體戰況來看,余程萬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屬情理之中,其罪不至死。特別是王耀武電函政治部部長陳誠,細數余程萬的功績,為其陳情:

查余師長自供職以來,極為忠誠努力,無論平時戰時,該師軍風紀特嘉。即前年部隊由湘經贛開浙,長途往返,與上次鄂西會戰之急驟增援,該師行軍紀律,特別嚴肅,極得民眾之稱頌。且該師長過去作戰,如江西上高之役,均卓著戰績,立有功勛,此次常德一戰,該師以眾寡懸殊之勢,浴血苦斗十五晝夜,形成核心保衛戰,吸引敵之精銳,而予以最大之挫折,使各友軍得以到達,完成反包圍。旋以彈盡糧絕,城內全成瓦礫,據點工事盡被摧毀,僅有之殘余官兵亦無立足地,以資抵抗,不得已始轉移近郊。然該師長尚能鼓其余勇,會合友軍,繼行拼戰,卒達克復目的。綜攬全部戰功,不能不有所惋惜。迄戰后各國武官與各慰勞參觀團赴常城參觀,彼等均認為此次戰爭之激烈,以及敵所用兵力之多,會戰規模之大,實屬空前。而目睹焦城一片,毒氣死尸,縱橫滿地,指點炸彈與炮彈,痕跡現存,尚有五千余處,其悲壯慘烈,實無比倫。彼等均甚稱許該師長,平時管教督練有方,官兵團結戰斗精神旺盛,故能守城至如是之久,言下誠不勝贊嘆之至。(33)《王耀武函陳誠》(1944年1月18日),陳誠“副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8-010108-00014-024。

相比身處后方的蔣介石和國民黨高級官員,前線將領更了解抗日戰場的慘烈情況,也更能體會余程萬守城之艱難。中央決策者與前線將領的不同立場,使雙方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但無論如何,處于強勢地位的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層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決策力。余程萬違反軍令、損害軍人形象已成事實。(34)常德保衛戰時蔣介石曾連續下令“第五十七師應固守常德”“發揚革命軍人犧牲精神”“與常城共存亡”,要求余程萬戰至最后一刻,哪怕犧牲成仁。但余程萬擅自突圍,顯然違反了他的命令。此外,為加強黨國軍人的精神教育,蔣介石曾制定“軍人讀訓十條”,其中一條便強調軍人應“盡忠職守奉行命令不容有延誤怯懦之行為”。而余程萬此舉正是置軍人軍紀于不顧,嚴重損害了軍人的形象。盡管有陳情者為其脫罪,余程萬還是無法逃脫被軍法懲處的命運。1944年2月初,余程萬被押解至重慶,等候軍事審判。

雖然蔣介石等高層執意要處理余程萬,但國民黨媒體在對外宣傳上卻出現另外一種聲音。圍繞余氏突圍一事,官方力圖從戰局變化等角度加以解釋,維護余程萬的形象。在這類話語下,余程萬突圍并非棄城和逃跑,而是一種戰略選擇。當常德城被日軍占領時,國民政府軍委會發言人表示:“此次湘鄂會戰業已發展至最后階段。戰事之重心,已不在常德一城之得失,而在常德外圍之決戰”;同時稱,“經十三日艱苦血戰之余師,竟獲得鞏固常德、重創敵軍之空前的輝煌戰果”,充分肯定了余程萬在常德保衛戰中的功績。(35)《常德保衛戰發展至最后階段》,《中央日報》1943年12月4日,第2版。待常德城克復,《中央日報》復盤此次會戰始末時分析道:“本來現代戰爭,在戰術上爭奪據點的意義并不大,我守軍此次堅守達十五日,在戰略上有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敵主力吸引在沅水兩岸的小地區內,便利我反包圍作戰和策應作戰。”(36)《常德大會戰始末記》,《中央日報》1943年12月12日,第3版。常德一隅之失是否真的無關緊要?若常德不重要,蔣介石為何要下令余程萬死守?為何又要在余程萬突圍后對其進行軍事懲處?官方話語顯然前后矛盾。余程萬突圍后,國民黨媒體對調整戰略方針的解釋,想必是為了尋找借口,掩蓋其突圍真相。

不僅如此,在官方的詮釋下,余程萬率部突圍成為抗戰處境之所需。國民政府軍委會發言人明確指出突圍是依照當時戰爭環境做出的正確抉擇,因為此時的余程萬師已經“達到重創敵之任務”,“各路大軍,完成反包圍態勢后,已攻迫常德外圍敵軍之陣線”(37)《湘鄂大會戰 我已榮獲勝利》,《湖南國民日報》1943年12月5日,第2版。,所以需要轉移有生力量,“與友軍會合,對被我包圍之敵協力攻擊”。(38)《五十七師與友軍會合常德西北城郊協力擊敵》,《中央日報》1943年12月5日,第2版。相關報道在描繪突圍后的情形時,亦特別強調“士氣振奮,現余已與援軍取得聯絡,正對敵出擊圍攻中”(39)《余部與友軍會師城郊》,《掃蕩報》(桂林)1943年12月5日,第2版。,“我外線各面大軍,繼續緊縮包圍圈,我內線部隊,亦以最大努力,向敵猛攻中”(40)《五十七師與友軍會合》,《中央日報》1943年12月5日,第2版。,一再肯定余程萬率部突圍的必要性和戰略意義,呈現余程萬部突圍后仍繼續抗戰、斗志不減的情形。

余程萬突圍雖為蔣介石和國民黨所不容,然而基于抗戰時期軍政人員社會形象的樹立等考慮,官方媒體并未改變對余程萬輿論宣傳上的原有方向。“突圍”從多個角度予以正面解釋,余程萬仍被視為抗戰榜樣與英雄典型。

三、常德保衛戰后余程萬忠勇形象的確立

顯然,余程萬“突圍”一事受到官方媒體的特殊關照。在常德保衛戰結束后,此事又迎來新的契機。當時,常德城失而復得,蔣介石遂令“報紙等號外宣布攻克常德,中宣部、市政府各機關紛擬令人民擴大慶祝”。(41)《徐永昌日記》第7冊,1943年12月9日,第215頁。在這種情形下,余程萬作為常德保衛戰的核心人物仍舊被官方所稱頌,其忠勇形象亦持續不斷地被詮釋與傳播。

相較于戰時直接描寫五十七師激烈的搏殺,戰后的宣傳更傾向于揭示戰事的殘酷與慘烈,從不同側面烘托余程萬與抗日將士們的英勇。官方話語下,常德保衛戰是余程萬率部“在敵人的炸彈與毒氣中,在頹垣斷瓦里,在眾寡懸殊的苦況下,不避艱險、不稍餒縮、不露波瀾,一直堅持了半個月的惡戰”。(42)社論:《攻克常德 丑虜就殲》,《湖南國民日報》1943年12月10日,第2版。面對不擇手段的強敵,將士們不僅“以一當百之精神,堅阻逾旬,守軍與工事同歸于盡”(43)《參政員張炯贊守城將士精神》,《大公報》(長沙)1943年12月23日,第4版。,還“力挫強虜,克保名城”(44)社論:《檢討湘西戰役——克復常德志感》,《中央日報》(貴陽)1943年12月10日,第2版。,此誠“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真實寫照。如此反復呈現戰爭的慘烈情景,旨在凸顯守城戰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抗敵精神。

余程萬在抗戰中,尤其在常德保衛戰的表現,受到國民黨媒體的高度贊揚。《掃蕩報》稱:這種光榮史跡,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他的起因和經過的。接著,該報列舉了余程萬的三大抗日戰功:一為上高戰役,余程萬“以少數兵力,堅守上高,保衛友軍撤退,陣地雖失三分之二,仍屹立不倒,達成任務,因此這成贛北空前大捷”;二是廣豐之役,余程萬“堅守五峰山防線,面對數倍于我之敵軍,血戰數日,保守陣地,得到最高統帥嘉勉”;三是此次常德保衛戰,余程萬“親自督戰與敵肉搏,官兵愈戰愈猛,使名城無恙,建立不朽功勛”。(45)挹芬:《血戰洞庭保衛常德的余程萬將軍追述記》,《掃蕩報》(昆明)1943年12月11日,第2版。該報借記敘余程萬抗日生涯中所取得的赫赫戰功,進一步傳揚其忠勇形象,規避“突圍”一事帶來的負面影響,爭取社會各界人士的同情與理解。

國民黨媒體還從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透過余程萬的生活細節,豐富和完善其抗日形象。《掃蕩報》用六個詞概括余程萬的性格,分別是沉著、鎮定、忍耐、吃苦、負責、果敢。然后又選擇一些典型事例,進行細致刻畫。如余程萬平時“對家庭觀念甚淡薄,然對其子女之教管,則極為注意。軍中大小事務,必須親自過目,平日生活,與士兵無異”;“治軍異常嚴謹,極注重小節,對上服從信仰,對下寬厚信任”。(46)振聲:《記余程萬師長》,《掃蕩報》(桂林)1943年12月9日,第4版。還有報道言余程萬對民眾態度可用“愛民如子”四字加以概括,一點也不嫌過頭。(47)黃潮如:《常德孤軍——五十七師》,《中央日報》(貴陽)1943年12月19日,第4版。國民黨媒體除了刻意呈現作為軍人的余程萬在戰場上正義凜然的一面,還揭示其在日常生活中善良寬厚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將其視為“我國復興的象征”。(48)黃潮如:《常德孤軍——五十七師》,《中央日報》(貴陽)1943年12月19日,第4版。但事實并非如此。據軍法執行總監何成濬披露,常德保衛戰結束后,常德難民代表10余人呈控余程萬毫不顧及民眾,對部下不僅約束不嚴,而且有縱兵殃民之嫌。他們稱:“戰前民眾出城避戰,守軍竟然向每人勒索數千元,否則不肯放行,導致受害者甚多。”(49)何慶華藏、沈云龍注:《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1944年1月14日,第371頁。余程萬或許并不完全像國民黨媒體所歌頌的那樣,其有選擇的宣傳報道顯然更有深意,其中不乏塑造抗戰將領忠勇形象的政治需要。而何成濬披露的信息也為余程萬定罪提供了佐證和依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余程萬本人也十分重視對常德保衛戰的宣傳。這對維護五十七師抗日將士的尊嚴,修補自身形象取得一定的效果。常德保衛戰結束后,余程萬在接受《大公報》記者采訪時,不失時機地講述了五十七師的守城經過。他以沖進“城區之敵,仍藉迫擊炮、毒氣彈、燃燒彈之掩護,卜晝卜夜,波狀猛撲”來形容戰事的激烈。謂及當時的作戰場景,他更是表示“敵炮雖吼聲震天而來,我軍則一街一巷,一尺一寸,不死不休,全師火夫、擔架兵、傳令兵、副官等,莫不爭先請纓”(50)《余師長語本報記者暢談常德守城經過》,《大公報》(長沙)1943年12月16日,第2版。,強調他指揮的五十七師抗日將士們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與強敵寸土必爭的守城氣概。他還為常德《新潮日報》副社長黃潮如撰寫的《常德守城戰紀實》作序,稱“我以有限人數、血肉之軀,與敵做殊死戰,最后官佐勤雜兵夫及政工人員亦概編入苦撐惡斗,迨建筑物及碉堡盡毀,守兵與殘破工事,節節同歸于盡”(51)黃潮如:《常德守城戰紀實》,民興書局1945年版,第1頁。,借此突出自己與五十七師在戰爭中的英勇與犧牲。余程萬的剖白,不僅進一步宣傳了五十七師守城壯舉,亦在輿論空間為自身樹立忠勇形象做出努力。耐人尋味的是,余程萬接受記者采訪和為書做序并沒有受到國民黨的限制,與媒體宣傳形成呼應。

不僅如此,余程萬還在1944年1月派曠文清、李岳山二人拜訪著名作家張恨水。他們向張恨水表示:“因為敬惜同袍在常德死得十分壯烈,八千多人戰死百分之九十幾,作為后死者,要把這些壯烈事跡表揚出來。”(52)張恨水:《虎賁萬歲》,百新書店1946年版,第1、5頁。因此,他們殷切地希望張恨水以常德保衛戰為原型創作小說,傳揚英雄事跡。在曠、李二人的請求下,張恨水寫就《虎賁萬歲》一書,使五十七師在常德保衛戰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張恨水在小說的序言中毫不諱言:“常德之戰,守軍不能說毫無弱點”。可是,他更滿懷深情地指出:“但我們知道,這八千人實在已盡了他們可能的力量。一師人守城,戰死得只剩下八十三人,這是中日戰史上難找的一件事,我愿意這書借著五十七師烈士的英靈,流傳下來,不再讓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53)張恨水:《虎賁萬歲》,百新書店1946年版,第1、5頁。由此可見,余程萬派曠文清、李岳山二人請張恨水創作這部小說,即希望通過文學作品的形式,廣泛宣傳五十七師抗日的壯烈事跡,減輕自己因棄城突圍產生的負面影響。小說等文學作品比新聞報道、評論能更完整、細致地呈現歷史事件,因此其“虎賁”形象通過這篇小說得以強化與流傳。(54)五十七師所有將士都在軍服的左臂上佩載一個品字形符號,上面印有“虎賁”二字。這是他們1941年在上高戰役中贏得的榮譽代號。“虎賁”一詞來源于《書經》,其中《牧誓·上篇》記載:“武王有戎車百輛,虎賁三百人”。“賁”字和“奔”字同音同義,意思是武王的英勇兵士像老虎奔向羊群,所向無敵。此后,歷代都將英勇無敵的部隊稱為“虎賁營”。參見宋波:《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頁。

雖然經歷了突圍波折,但是國民黨媒體并沒有完全改變輿論導向。常德保衛戰結束后,余程萬的忠勇形象依舊受到國民黨媒體的推崇,其自我剖白也為其形象的建立、流傳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虎賁萬歲》小說的問世,使得余程萬與五十七師英勇抗日事跡被社會各界人士所了解,進而受到廣泛關注。

四、余程萬忠勇形象建構的內在邏輯

余程萬因棄城突圍被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層橫加斥責,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在多種復雜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下,余程萬的忠勇形象似乎并未瞬間崩塌,反而繼續得到官方媒體的支持和贊揚,將其視為忠勇將領與民族英雄。官方宣傳之所以如此,不僅是戰時宣傳策略的延續,亦是現實所需。

從1938年開始,國民政府相繼頒發《戰時新聞檢查辦法》《修正戰時新聞禁載標準》《戰時新聞違檢懲罰辦法》《戰時新聞禁載標準》《戰時新聞違禁懲罰辦法》《各省市新聞檢查規則》等規章,對戰時的新聞宣傳嚴加管控。(55)參見馬瑞潔:《喉舌之困——國民黨黨媒制度與新聞宣傳(1945—1949)》,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按照這些標準及政策規定,“一切不利于我方軍事的記載”,“有損軍譽及有礙軍民合作者”,“足以動搖人心、妨礙抗戰信念及治安秩序者”都不予刊登。(56)《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頒行修正〈戰時新聞禁載標準〉》(1943年10月4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文化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99—414頁。而“軍民間可歌可泣的故事”,“舉凡足以增進民族自信心之歷史故事”,“凡是不利于敵而有利于我們的事件”都應當做最寶貴的資料進行努力宣傳。(57)《宣傳工作要點》(1939年4月13日),陳誠“副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8-010102-00011-006。在這樣的新聞管控政策下,官方媒體對戰事報道的選擇性極強,任何不利于抗戰的內容皆被歸入禁止之列。

不僅有新聞檢查的標準和辦法,蔣介石還有具體的指示。例如全面抗戰初期,他就軍事宣傳發布指令:“前次晉城克復,本可大事宣傳,而乃稱敵軍死傷五百人,此言即將全部效力完全喪失。現在宣傳有許多本為預定計劃,且有全非事實者,例如敵國宣傳擊落俄機卅架四十架等等之宣傳,固屬過度失效,但須知其事實與宣傳之數字有不及十分之一者,亦不知其宣傳有否效力……至于我國數月來對長江敵軍紛紛向下游撤退之消息,此為最拙劣之宣傳,直可視為反宣傳,而我軍事正式宣傳,不僅不將此種消息除去,而且亦照常報道,實為痛心,亦至可恥也。”他明確表示就軍事宣傳而言,“只要鼓勵其民氣士氣,則其目的已達”。(58)《蔣中正電徐永昌》(1939年9月4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10300-00027-005。顯然,在蔣介石看來,軍事新聞報道都要符合戰時需要,講求打擊敵人、呈現己方正面形象,至于內容與事實是否存在出入似乎并不重要。由此可見,國民黨媒體對余程萬有關的報道、評論不僅遵循了這樣的規矩,而且進行了靈活運用,有意識地、有傾向性地加以篩選,淡化了突圍等違背蔣介石主觀意志、有損抗戰和國家形象的內容,突出了余程萬和將士英勇守城等展現抗戰精神的內容,并構成官方媒體大力宣傳的重點。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將士抗戰英勇等訊息需要借助媒體傳達給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引起普遍的關注。常德保衛戰期間,國際形勢出現重大變化。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舉行開羅會議,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蔣介石高度評價開羅會議的意義,稱此次會議是其登上外交舞臺的第一幕,“實為中外古今所未曾有之外交成功也”。(59)《蔣介石日記》(手稿本),1943年11月28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希望常德保衛戰能夠以一場勝利獲得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關注,以鞏固和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贏得國際聲譽。常德保衛戰打響后,蔣介石囑咐余程萬務必要“與常城共存亡,以完成此次輝煌戰績,勿使史大林格勒之戰史獨美于前也”(60)《蔣中正電余程萬》(1943年12月2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60100-00183-002。,就有此意。在蔣介石看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有助于蘇聯的國際威望顯著提高,他亦希望常德保衛戰能成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中國贏得盛名。故而此時大力宣傳將士英勇守城就顯得十分必要。

不僅如此,如此宣傳也是為了進一步贏得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支持。早在抗戰初期,蔣介石就特別希望能夠把中國的抗戰與歐洲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事聯系起來,通過國際聯合陣線制裁、戰勝日本。(61)鄧野:《蔣介石的戰略布局(1939—194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2頁。所以蔣介石與國民黨十分注重戰時國際宣傳,認定“加強抗戰中的國際宣傳,是爭取抗戰勝利的一個重要任務;因為只有取得全世界人民正義的同情,我們才能孤立侵略者,取得國際的實際援助,增強抗戰的國際力量,聯合世界上同情我國之民族,對付共同的敵人”。(62)郭沫若:《戰時宣傳工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8年印,第77頁。無獨有偶,常德保衛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王世杰告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湘西我軍英勇挫敵,訪英團同人聞之至為興奮,英報對于此役亦甚重視。據聞英國對遠東戰略仍在躊躇未定之中,湘戰如獲重大成果當可影響英方對我陸軍現時作戰能力之觀感,且其關于遠東戰略亦不能不尊重我方主張。同人等深信我忠勇將士在委座及吾兄指揮下定可繼續建立殊勛,轉移國際視聽。”(63)《王世杰電何應欽》(1943年12月7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103-00013-131。換言之,在此時若要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形勢的判斷,獲得國際援助,爭取更多的同盟軍,國民黨媒體必須盡可能地宣揚抗日將士在常德保衛戰中英勇善戰的一面。顯然,余程萬違背命令棄城突圍的消息出現在官方宣傳中是不合時宜的。即便事實如此,也需要進行正面解釋。

除此之外,對余程萬形象的維護也是國民黨對日抗戰宣傳的需要。在國民黨看來,抗戰期間的對日宣傳不僅要“揭發敵之危機,使其恍然大悟對華作戰之……代價,增長其厭戰反戰情緒,則于加速敵之總崩潰”(64)《程潛呈蔣中正》(1938年9月22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200-00285-019。,更要反駁日軍的不利宣傳,與其展開輿論戰。常德保衛戰時,日方持續散布余程萬逃跑、五十七師投降等消息,稱“渝軍第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于常德陷落前,率部下若干名,只乘船三艘,渡沅口逃亡”(65)《常德作戰 傳余程萬戰死》,《新天津》1943年12月7日,第1版。,“按防守常德之偽軍自命為中央直系軍之最優秀者……遂終于棄甲投降”(66)《守常德渝軍戰意不堅》,《晨報》1943年12月6日,第1版。,甚至揚言常德保衛戰的凄慘可與“南京大屠殺”相提并論。(67)「悽愴 常德血の攻略七日間 南京攻略戰を彷彿」,『朝日新聞』(東京)1943年12月4日,第1版。日方此番宣傳對國民黨極為不利,嚴重損害其國際形象。為消減日方媒體宣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國民黨必須要依靠自身媒體澄清事實,發揮輿論的力量進行反擊。

總體看來,國民黨媒體對余程萬忠勇形象的建構與傳播符合戰時抗戰宣傳政策的總體思路,也是尋求國際合作和支援的必然之舉,更是反擊日本侵略者輿論攻勢的需要。歸根結底,此乃國民黨對自身形象的呈現,隱含著官方對黨國抗日形象建構的意圖。

結 語

常德保衛戰中,余程萬的忠勇形象在“突圍”事件后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突圍前,國民黨媒體對其形象的呈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抗戰動員、弘揚抗戰精神的需要。突圍后,國民黨媒體對其形象的維護已不僅僅局限在抗戰動員等層面,更蘊含著國民黨對自身聲譽、國家榮譽的庇護和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呼應。余程萬忠勇形象建構的背后,既凸顯了戰時國民黨特殊的宣傳策略,亦反映出政治考量下歷史事實與歷史記憶建構的錯落與差異。

從此前國民政府將武漢、南昌的接連陷落刻意塑造成抗戰戰略的偉大一步(68)《南昌放棄后我敵形勢》,《中央日報》1939年4月19日,第2版。,到對常德保衛戰守將余程萬以忠勇冠之,再到在衡陽保衛戰的宣傳中掩蓋方先覺等將領的投降問題,不難看出抗戰背景下官方宣傳或超出事實范圍,或與事實相背。官方媒體善于開動輿論宣傳機器,營造抗戰必勝的氛圍,在實際宣傳過程中甚至不惜掩蓋失利事實,建構自身英勇抗戰的主體身份,維護黨政軍形象。由此不難發現,戰時輿論宣傳存在兩種張力:一是對抗戰戰局的正面引導,堅定抗戰決心,動員民眾投身其中;二是國民黨對抗戰的宣傳,樹立抗戰形象,加強政治認同。

在官方媒體的大力宣傳下,常德守將余程萬的忠勇形象得以確立。時人不惜以“余師長苦戰苦斗之精神,舉世共仰”(69)陳清:《一寸河山 一寸血肉 仇恨的火花之三》,《大公報》(長沙)1943年12月30日,第4版。,“常德沒有一片瓦,一塊石,一根焦木不是五十七師官兵的熱血所浸潤過的,你隨便站在任何壕溝或彈坑邊,那里都會有過一場壯烈的搏戰”(70)高集:《常德戰績永在》,《文摘月報》1944年第1—2期,第21頁。等話語高度評價余程萬及五十七師的抗日壯舉。常德的百姓也多成為其忠勇的見證者和支持者,表示“只要碰見‘虎賁’戰士,就不惜拿出余糧來煮飯給戰士吃……這也不過是一點意思,他們的血都流在城里了,我們還能愛惜一點糧嗎?”(71)高集:《常德會戰中的戰士與民眾》,《文摘月報》1944年第1—2期,第16—18頁。余程萬與常德保衛戰亦引起國外媒體的關注。美國《紐約時報》評價余程萬有“寧死不屈”的精神(72)“Changteh Entered by Japanese Units”,New York Times,Nov 29,1943,p.5.,并以“常德英雄”冠之。(73)“Changteh Retaken by Chinese Forces”,New York Times,Dec 10,1943,p.1.英國的媒體在常德保衛戰期間持續不斷地報道戰況,認為此役是“整個中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斗之一”。(74)Reuter,“Chinese City Destroyed”,Hull Daily Mail,Dec 30,1943,p.4.足見國內外輿論對余程萬及常德保衛戰均予以充分肯定。由此觀之,國民黨媒體的宣傳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為民革中央委托項目“長江與抗戰”的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久热精品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综合色在线|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91麻豆国产在线|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欧美精品xx| 超碰91免费人妻|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日本久久免费| 欧美笫一页|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91娇喘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区一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97在线公开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无码aaa视频|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网| 日韩午夜伦| 国产天天射|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91在线丝袜|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国产一二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欧美日韩午夜|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一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公开视频|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www.精品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