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雷雨》在尼日利亞的歸化改編"/>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非文學的交流誤區與發展愿景
——關于《雷雨》在尼日利亞的歸化改編

2022-02-24 12:25:01朱振武
文史哲 2022年6期

朱振武

引 言

一家駐非中國公司的非洲工人罷工,不僅“觸及了中非之間敏感的經濟話題,也為國際媒體長期以來的‘新殖民主義’的論斷提供著砝碼與支撐”(2)劉東:《費米·奧索非桑的非洲、文學與中國》,2015年12月8日,http://www.oir.pku.edu.cn/info/1037/2782.htm.。奧索菲桑驀然找到了《雷雨》與當下中非境遇的契合點,便將之改譯為英文版《全都為了凱瑟琳》(AllforCatherine)(3)奧索菲桑改譯的英文版《全都為了凱瑟琳》(All for Catherine)尚未單獨出版,本文依據的是《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收錄的楊夢斌譯本。,后來又親自執導,將其搬上北京大學的舞臺。這部非洲版《雷雨》是第一部由非洲人翻譯、改編并執導的中國戲劇作品,作為中國文學走進非洲的典型案例,個中得失及啟示值得細思和深究。

一、《雷雨》在非洲的歸化迻譯與本土化改編

曹禺話劇《雷雨》(1934)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戲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在國際上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為廣泛的”中國現代戲劇(4)王伯男:《曹禺及〈雷雨〉的跨文化傳播》,《上海戲劇》2014年第10期,第50頁。,先后在二十多個國家上演。考察本劇的傳播史,我們看到,如大多數中國文學作品一樣,《雷雨》在國際上的百年傳播與接受呈現出“亞洲熱、歐美冷”的局面,更鮮少進入非洲觀眾或讀者的視野。

奧索菲桑首先從舞臺表演的技術需求出發簡化了《雷雨》的結構。一是大刀闊斧地刪除了原著的“序幕”與“尾聲”。這兩處情節發生于正劇故事結束十年之后,周樸園前往醫院探視罹患精神疾病的周蘩漪。作為正劇的延續,這兩部分必要與否,自《雷雨》發表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在許多人眼里,“序幕”與“尾聲”“不僅在情節上與正劇是游移的,而且在氛圍上也顯得與正劇的緊張激烈并不協調”(6)劉勇:《從戲劇沖突到命運沖突——曹禺劇作的詩性生成》,《中國文學批評》2020年第2期,第99頁。。早在1935年本劇于東京首次公演時,導演吳天就將其刪掉,并解釋說:“首尾都是多余的,因此大膽地刪除了”(7)吳天:《〈雷雨〉的演出》,《雜文》1935年第2期,第34頁。。奧索菲桑原本就有簡化原創劇本的舞臺設計以適應業余演出的習慣,刪減這兩部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舞臺表演之需。二是他將原著的四幕合并為兩部分,并壓縮了戲劇時間。原著《雷雨》共四幕,其中第一、二、四幕均以周公館的客廳為場景,第三幕的場景則轉移到了魯家。奧索菲桑將四幕合并為兩部分,都以李偉業別墅的客廳為場景,原著的第三幕魯家人(對應埃提姆一家)的對話也改在這里展開。《雷雨》的時間跨度是從當天早晨延續到午夜兩點多鐘,而奧索菲桑則將其壓縮為當天上午和下午。英文版《全都為了凱瑟琳》和原著一樣嚴格遵守“三一律”,但前者的時空結構更為簡化。

奧索菲桑改變了《雷雨》發生的年代與國度,以此來增強中非文學的對話氛圍。原著《雷雨》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而奧索菲桑則將其轉移到90年代下半葉(約1997年)的尼日利亞。他還修改了角色姓名以適應戲劇時空的變化,如周蘩漪改為王艷,周萍改為李龍,周沖改為李虎,如此一來,改編后的戲劇就呈現出更加鮮明的時代性。相應地,劇中人物周樸園由煤礦公司董事長變成了在尼日利亞經營水稻種植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李偉業,魯侍萍變成了尼日利亞黑人女仆契卡(埃提姆太太),周宅仆人魯貴變成了黑人奴仆埃提姆,魯大海變成了非洲工人托尼,魯四鳳變成了李偉業家的女傭凱瑟琳(8)托尼是李偉業與契卡的私生子,凱瑟琳是契卡與埃提姆的女兒,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關系,與《雷雨》原著中魯大海和魯四鳳的關系一致。。這樣就徹底改變了原著人物的社會背景與形象,使本劇具有了明顯的非洲性。

從中非文學交流史角度看,奧索菲桑迻譯《雷雨》再次開啟了中非文學交流的大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于與非洲各國有著一致的反殖反帝訴求,中國始終高度重視中非關系。在政治與外交關系的引領下,中非文化關系也開始起步。從1956年起,中國與埃及互派文化代表團。1957年之后,郭沫若兩度訪問埃及,寫下了《金字塔》《埃及,我向你歡呼!》和《游埃及雜吟十二首》(一作《訪埃雜吟十二首》)等詩歌。1962年,以茅盾為團長、夏衍為副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到開羅參加第二屆亞非作家會議(9)同行的還有楊朔、冰心、嚴文井、艾芙、葉君健等知名作家。參見張華、趙璞:《人文學術:東方與西方》,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3頁。。這些活動掀起了第一次中非文學交流的熱潮。從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翻譯引進了大量非洲文學作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對非洲文學的認知。

奧索菲桑至今已創作或改編戲劇50多部,其作品先后在非洲、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上演,無論是在非洲大陸還是在歐美西方都產生了廣泛影響。作為非洲著名作家,奧索菲桑首次主動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并對其進行一系列非洲化改編,為中國現代話劇與非洲戲劇提供了碰撞與對話的機會。他的改譯變換了原著的戲劇時空與人物形象,把非洲本土較為尖銳的殖民問題、種族問題和階級問題等融入到角色的命運沖突之中,對原著的中國隱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非洲化轉換,彰顯了奧索菲桑藝術觀念中強烈的非洲意識。這些改變固然有利于作品在非洲的傳播與接受,但是改譯者的歸化策略可能帶來的誤讀風險也不可忽視。畢竟,非洲在中國的形象也還沒有完全擺脫歷史印象、政治話語及西方媒體報道的歪曲化渲染。

二、《雷雨》在非洲的誤讀空間與隱喻性轉換

奧索菲桑將《雷雨》的文學隱喻轉向非洲本土,使這部誕生于20世紀初的中國話劇在新的時代與語境中煥發出別樣光彩,但也正是這種順應接受語境的翻譯策略,同樣會給中非文學交往創造誤讀空間。原著中女仆魯侍萍被掃地出門是因為她與周樸園門不當、戶不對,階級差距是主因。而在奧索菲桑的譯本中,僅用貧富差異和地位懸殊來解釋契卡與李偉業之間的恩怨并不充分。雖然奧索菲桑有意保留了階級差距原因,但種族差異或種族歧視也成為“棒打鴛鴦”的重要原因。英文改譯本中的李偉業(對應周樸園)私通黑人女傭契卡(對應魯侍萍)并使其懷孕。李偉業母親抵達尼日利亞后“非常嚴厲地批評他居然和黑人搞在了一起”(12)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楊夢斌譯,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439頁。,并于除夕夜將契卡趕出家門,后來契卡生下了混血兒托尼(對應魯大海)。多年后重逢,契卡回憶說:“……你是中國人而我是尼日利亞人。那時候你媽媽來了,你突然想起了我們的不同。你記起來我是個窮人你是個富人,是個富有的外國人”(13)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42頁。。從這些細節看,李偉業拋棄契卡的原因既有種族因素也有階級因素,但后者比重更大一些。

奧索菲桑顯然比曹禺更加突出勞資沖突的尖銳性。托尼與妹妹凱瑟琳之間的對話表明,以李偉業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托尼為代表的工人階級之間存在著嚴重沖突。

托尼(恨恨地):你看,在這里的大多數外國企業主,尤其是像李老爺這樣的中國人,都是不懷好意的。我見慣了過去那些年他們在種植園里的勾當,我很了解他們。他們假裝自己是來幫助我們的,其實他們只是來把我們的國家敲詐干凈。我恨透了他們。

……

托尼:別告訴我你是瞎子,凱瑟琳!甚至就拿這個房子,這個富麗堂皇的房子來說,你會說你不知道它是用那些大米磨坊里被壓榨的工人的血建成的!(14)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02頁。

這兩段對話表明,托尼清楚地意識到外國資本對尼日利亞人民的壓榨與剝削。不僅如此,他還進一步向凱瑟琳揭露了資本家的欺詐與偽善:

凱瑟琳:李老爺給幾百個失業的人安排了工作。每年他都給幾個我們絕望的青年提供獎學金。所以,如果他自己建造一個像樣的房子,又有什么不好呢?(15)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02-403頁。

托尼:他當然玩得起慈善家那一套,他們都那樣做了,不是嗎?這些有錢的外鄉人。

……

托尼:來求一個自己心安,不是嗎?在累死了那么多工人之后,做出這些善行!但是你看到過他生活在我們中間,在我們的人民中間嗎?決不會!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房產,這些閃閃發光的新豪宅,還用高高的柵欄圍上,因為他們輕視我們!(16)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03頁。

而且,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資本家不會因為膚色而有所不同,所有富人階層、“大人物”都是一丘之貉,與窮苦百姓之間的“對抗”是不可避免的:

凱瑟琳:不是還有些尼日利亞人也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嗎?

托尼:沒有什么不同,親愛的妹妹!我這不是在說他們的膚色。這是對你我這樣普通人殘酷的剝削,他們和我們的政府串通起來,用增加就業的名義來詐騙我們。所有的大人物都在騙我們,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這是那一小撮富人和窮苦的、無力的大眾在對抗。(17)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03頁。

托尼對資本的認識本質上是奧索菲桑思想的反映,上述幾段對話就已經清晰地表達了奧索菲桑的階級意識。此外,奧索菲桑還通過劇中角色托尼多次痛斥李偉業為富不仁、官商勾結、虛偽欺詐、剝削乃至屠殺工人的惡行,展示了本劇中勞資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托尼:不,都是假的。你偽造了這張紙(即復工協議)來騙我們。所有的工人們都看到他們的同胞被你們的安保人員掃射——足足三十個啊!你知道的!——他們不能……不能像這樣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就屈服,沒有——不!你偽造了這個文件,你這下賤骯臟的騙子!(18)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44頁。

托尼:……你們這些富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尼日利亞人,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賺錢,不管手段有多臟。偷、搶、殺——(19)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45頁。

就連酗酒嗜賭、愛慕虛榮、奴顏婢膝、貪圖小利和慫恿女兒凱瑟琳委身“龍少爺”(李龍)以攫取錢財的仆人埃提姆也背后怒罵“這些姓李的毫無道德,毫無顧忌”(20)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06頁。。而在李偉業眼中,非洲工人懶惰、奸詐、不忠誠。他反復強調:“這些工人,對他們的老板是一點忠誠都沒有——”“你問問這里大多數的老板們,他們都會告訴你,黑人是懶惰和不值得信任的!”“這里普通工人的心態都是你在剝削他,不管你給他們付了多少錢!他就是要……蓄意破壞你生意……”“我們所有開公司的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都感覺到這片土地上隨處可見的不忠誠。”(21)費米·奧索菲桑:《全都為了凱瑟琳》,李安山主編:《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6)》,第417頁。

20世紀70年代以后,有些非洲作家開始從階級視角分析問題。他們描繪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甚至鼓動顛覆存在壓迫與剝削的社會秩序。這類主題在非洲戲劇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東非的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 1938- )、米塞爾·吉泰·穆戈(Micere Githae Mugo, 1942- )、易卜拉欣·侯賽因(Ebrahim Husseni, 1943- )和穆科塔尼·魯杰恩多(Mukotani Rugyendo, 1949- )為代表的作家,他們面向知識階層創作西方式的嚴肅戲劇;另一種是奧索菲桑、博德·索萬德(Bode Sowande, 1948- )、科勒·奧莫托索(Kole Omotoso, 1943- )和奧拉·洛第米(Ola Rotimi, 1938-2000)為代表的尼日利亞作家,他們面向普通民眾創作通俗戲劇。這兩類戲劇主題相似,即“揭穿資本主義的神話體系,進而推翻資本主義并實現社會主義秩序”(22)Saint Gbilekaa, Radical Theatre in Nigeria (Ibadan: Cultop Publications Nig Limited, 1997), Introduction.;它們的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啟發、喚醒民眾,并讓他們相信自己是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

奧索菲桑同情被壓迫階級,譴責權力集團,甚至鼓動推翻現政權,具有明顯的左翼思想傾向,而書寫階級對立與階級沖突是其戲劇作品的常見主題。《阿爾廷的憤怒》(Altine’sWrath,1986)描述了不公正的經濟結構所導致的階級分層——以拉瓦爾(Lawel)為代表的剝削階級和他的妻子阿爾廷(Altine)所代表的被壓迫者。《紅色是自由之路》(RedIstheFreedomRoad,1983)講述了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壓迫與剝削,進而導致了被壓迫者奮起反抗的故事。尼日利亞第二代作家普遍視“文學為社會變革的武器”,奧索菲桑就明顯“繼承”(heir apparent)(23)Muyiwa P. Awodiya, The Drama of Femi Osofisan: A Critical Perspective (Ibadan: Kraft Books Limited, 1995) , 25.并發揚了這一思想。他不僅支持無產者反抗國家的結構性壓迫,倡議窮人與被踐踏者不再溫順地接受暴政和權威的枷鎖,批判一切壓迫者及其代理人,還試圖讓觀眾行動起來,變革腐朽的社會秩序。這種通過“激發被壓迫者反抗壓迫者,從而推翻和改變現狀”(24)Muyiwa P. Awodiya, The Drama of Femi Osofisan: A Critical Perspective, 25.的做法是“革命性”的,帶有明顯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實踐的影子。從階級立場來看,奧索菲桑對《雷雨》作如此改編是有其思想淵源的。

然而我們也看到,他的改編將富人與窮人、資本家與工人、中國人與非洲人放置到對立面,這很容易引發非洲讀者對中國的負面想象。奧索菲桑本人也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根據非洲文學研究者程瑩的說法(25)奧索菲桑在中國訪問期間,程瑩在北京大學亞非系攻讀非洲文學研究生,她作為陪同和翻譯參與了奧索菲桑全部的講座與交流活動。參見劉艷青:《中國:另一扇探索之窗——一位非洲作家的中國印象》,2011年11月23日,http://www.chinafrica.cn/chinese/abc/txt/2011-11/23/content_413281.htm.,奧索菲桑對《雷雨》的改編至少有六種不同版本。他將其早期版本寄給他的中國學生、同事和朋友,征求他們的意見。經過多次溝通,他最終接納了讀者的意見,刪除了李偉業關于“墮落的尼日利亞青年”(degenerate Nigerian youths)、“懶惰、惹事、偷盜的尼日利亞人”(lazy, troublesome, thieving Nigerians)等一些夸張而直截了當的評論(26)Cheng Ying, “History, Imperial Eyes and the ‘Mutual Gaze’,” 106.。即便如此,程瑩仍然認為,“在這部旨在促進‘跨越地理和種族邊界的相互理解’的戲劇中,仍然存在著刻板、夸張的中國形象”(27)Cheng Ying, “History, Imperial Eyes and the ‘Mutual Gaze’,” 97.。如果是出于不同藝術理念和文化基質的改編,尚能將誤讀限制在文學領域,但將種族主義或“新殖民主義”矛盾糅進劇本,就可能使誤解突破文學界閾進入現實層面,從而對當下中非關系的相互體認產生一定消極影響。

的確,中非文學間的誤讀風險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現實存在的。劉洪耀小說《混血兒》的主人公朱文惠在東非先后遭遇武裝劫匪、非法監禁和軍事政變,作品中的暴力、野蠻和混亂的非洲印象,既有作者對非洲現狀的有感而發,也與西方媒體的大力渲染脫不開干系。賴翠玲的自傳體小說《嫁到黑非洲》(1996)以切身經歷述說了一段蕩氣回腸的跨國界、跨種族的愛情故事,據此改編的電視劇《嫁到非洲》曾榮獲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書寫中國人與非洲黑人之間浪漫愛情的作品也曾飽受國內觀眾的質疑。中國香港電視劇《天涯俠醫》(TheLastBreakthrough,2004),一部反映中國醫生無私援助非洲并與當地人結下深情厚誼的作品,也被懷疑是醫生因醫術不精而不得不靠情感(empathy)療法去醫治病人(28)參看Karen Laura Thornber, “Breaking Discipline, Integrating Literature: Africa-China Relationships Reconsidere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4(2016): 708.。

同樣,不少非洲作家筆下的中國形象也充滿了話語偏見和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色彩。小說《我們需要新名字》(WeNeedNewNames,2003)在涉及中國于津巴布韋開發項目的一章中,中國被描述成非洲人文與自然環境的破壞者,是一個“尋人吃的紅色惡魔”,而歐美國家則被認為是“最受歡迎的國家”(29)NoViolet Bulawayo, We Need New Names (New York: Reagan Arthur Books, 2013), 49.。阿迪契的《美國佬》(Americanah,2013)中,中餐、直發以及吃狗肉等皆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人被認為是“狡詐”(wily)的,中國的石油公司和其他外國石油公司一樣都是“流氓”(riffraff)。《塔,國父不再》(Ta,O’reva(30)南非前總統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2013)在科薩語中被尊稱為“塔塔”(Tata),意為“父親”。小說題名Ta O’reva源自宣傳標語“Tata, Foreva!”,原意為“永遠的父親”,作者將標語修改后意義相反。,2014)初稿中的“煙消云散”(“All for nothing!”)一節,幻想中國控制了非洲大陸并于2031年將非洲合并成立“中非共和國”(Chica Republich)(正式出版時刪除了這一章節)。短篇小說《兜售世界力量》(“Selling World Power”,2007)則暗示中國貨幣將取代肯尼亞貨幣,中國經濟也將最終控制肯尼亞經濟。這樣的認識與評價既體現了某些非洲作家的偏聽偏信,也反映了西方話語對非洲觀念的影響與滲透之深。

三、中國文學的價值訴求在非洲的接受與齟齬

當然,奧索菲桑顯然不是有意針對中國資本的,因為跨國資本在尼日利亞早已成為過街老鼠。1960年獨立后,尼日利亞成為國際資本的逐鹿場。以石油產業為例,到1970年時,石油經濟已經成為尼日利亞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尼日利亞政府雖然控制著石油資源,但其開采、提煉等生產過程嚴重依賴國外技術,致使政府很快淪為西方跨國石油公司的買辦。精英階層與跨國公司相互勾結,從中收取巨額回扣,大量財富轉移到私人手里,而普通民眾卻承擔著石油污染的后果,致使人民對政府和跨國公司都非常不滿。90年代發生了兩起事件:一是“奧戈尼九君子”(Ogoni Nine)事件(31)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盛產石油,但這里的五十多萬奧戈尼(Ogoni)人卻無法分享這一資源帶來的收益。他們請求政府公平分享石油收益并采取措施阻止環境惡化,但境況卻始終沒有得到改善。為爭取正義和自治,避免環境進一步惡化,1990年10月,他們發起“奧戈尼人生存運動”(Mov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Ogoni People,MOSOP)。1993年1月,30多萬奧戈尼人舉行示威游行。1994年5月,4名奧戈尼酋長遇害。阿巴查(Abacha)政府將其歸罪于“奧戈尼人生存運動”組織,逮捕了包括著名記者、作家肯·薩羅-維瓦(Ken Saro-Wiwa, 1941-1995)在內的九位領導人。這九位領導人被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并被秘密執行。這起事件引發廣泛的國際批評或制裁,尼日利亞被中止英聯邦成員國資格三年。參見托因·法洛拉:《尼日利亞史》,沐濤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第1871頁。,二是杰塞(Jesse)石油管道爆炸事件(32)杰塞地區盛產石油,但其他產業落后,人民生活極其貧困,一些窮苦百姓鋌而走險,從石油管道竊取原油轉賣謀生。1998年10月18日,杰塞石油管道爆炸引發火災,附近整個村莊被毀,1000多人喪生。這起事故激化了民眾的反政府與反跨國公司情緒,他們組織起來破壞輸油管道,攻擊政府及其支持者。參見托因·法洛拉:《尼日利亞史》,第199頁。,進一步激化了民眾對跨國公司的敵視情緒。

這種情緒通過新聞、戲劇與各種傳言不斷發酵,演變成敵視國際資本的話語環境,至于資本的主人是誰,荷蘭人、英國人、美國人……人們并不關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與尼日利亞的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中國企業開始在尼日利亞大量投資,中國資本逐漸成為國際資本的代名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某些不明真相的人的敵視對象。如此說來,雖然沒有創作過批評國際資本的作品,但考慮到其左傾立場以及這樣的國內語境,奧索菲桑在《全都為了凱瑟琳》中突出勞資之間的階級對立就更容易理解了。

顯然,奧索菲桑是一位突出主體性的翻譯家,也是一位對非洲社會現實高度關切的作家。其創作深受第一代戲劇家索因卡、克拉克及奧拉·洛第米等人影響,曾對前輩們無視非洲現實問題頗多訾議,既有批評時政的,也有表達主體訴求的。如反對戈翁(Yakubu Gowon, 1934- )軍政府的《閑聊與歌聲》,諷刺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 1937- )政府的《誰害怕索拉林?》,批評謝胡·沙加里(Shehu Shagari, 1925-2018)文人政權的《午夜旅館》(MidnightHotel,1986)以及批評巴班吉達(Ibrahim Babangida, 1941- )軍政權的《阿林金丁和守夜人》(AringindinandtheNightwatchmen,1991)等即屬前一類。奧索菲桑幼年喪父,在顛沛流離中讀完大學,生活非常貧困。這一經歷使他對尼日利亞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更加敏銳,對階級矛盾理解更加深刻,對獨裁統治與腐敗政治的憎恨更加強烈,宣稱通過“革命”建立人民的政權——“我們只有通過革命才能逃出……悲慘的循環:必須把暴君從權力的樓梯上拉下來,底層人民必須獲得權力,必須組成代表人口各部分的開明領導集團,以之取代現在的篡位者”(33)費米·奧索菲桑:《“秘密起義”:軍人統治下的后殖民國家戲劇》,黃覺譯,《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6年第4期,第123頁。。奧索菲桑的這種創作意識在改譯版《雷雨》中也有充分體現。

改編后的作品中,李偉業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資本家,家族在喬斯(Jos,尼日利亞城市)操持礦業多年,后來經營水稻種植公司又積累了大量財富,是一位典型的外國資本家。原著周樸園所代表的封建家長制對家庭的獨斷專行,在新版本中雖然都有所保留,但劇中他與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之間的階級矛盾,特別是改編之后中國老板與尼日利亞工人之間的勞資矛盾,構成了奧索菲桑作如此改編的內在動因。奧索菲桑的作品大都具有深刻的政治“啟蒙性”,其創作就是為了喚醒民眾,特別是喚醒知識階層,并將他們培育為有擔當、有作為的非洲社會領導階層。可以說,在當下中非關系背景下,“中國如何自證‘雙贏政策’,非洲如何看待與中國的合作關系,這些都是當前非洲文學的重要語境”(34)劉東:《費米·奧索非桑的非洲、文學與中國》。。高度關注非洲現實的奧索菲桑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啟發中非知識界思考當下的中非關系,估計是奧索菲桑此舉的重要目的和訴求。

一般來說,譯者的主體訴求難以離開特定社會語境的約束。經歷過獨裁政治洗禮的奧索菲桑深知,要想突破政治審查與限制,藝術家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以保護自身,并讓對政府的批評與抗議“通過密道……抵達公眾的視聽”(36)費米·奧索菲桑:《“秘密起義”:軍人統治下的后殖民國家戲劇》,《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6年第4期,第122頁。,這就是他的“秘密起義”。奧索菲桑通過變換戲劇藝術的表達方式掩飾其創作的真實目的,讓作品順利通過審查并達到“公眾視聽”。可以說,他既具藝術自覺亦深諳避禍之道。他將原著《雷雨》中工人階級與資本家的沖突修飾為非洲工人與跨國資本之間的“新殖民主義”矛盾,將侍萍與周家的階級差異涂抹上種族主義色彩,同時又讓這些矛盾在人的命運沖突與悲劇面前顯得不那么刺眼。奧索菲桑確實很好地把握了當下中非關系語境中雷池的邊界。

另外,作為一位后殖民時代的作家,奧索菲桑及其他許多非洲作家的創作深受西方中心情結的支配。非洲文學呈現出“異邦流散”“殖民流散”和“本土流散”等三大流散表征(37)關于非洲文學的三大流散理論,詳見朱振武、袁俊卿:《流散文學的時代表征及其世界意義——以非洲英語文學為例》,《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7期,第135-158頁。。對非洲作家而言,跨越地理或文化空間的“異邦流散”司空見慣,然而,這些非洲作家為什么大多不來中國?個中有慣性思維使然,有空間距離使然,更有心理距離使然,但最關鍵的應該是其潛意識中深厚的西方情結使然。

非洲現代教育肇始于西方宗教的滲透與殖民統治。非洲高校直接以西方高校為模本,人文教育內容大多是西方的名家名作,英語、法語、葡萄牙語等殖民語言在教育體系中廣泛應用,使非洲知識分子更加親近歐美文化。后殖民時代的非洲政治腐敗,政變頻仍,政局動蕩,一些非洲作家因言獲罪,以致流亡歐美,成為異邦流散者。而在當下,一些新銳作家通過贏得西方設立的各種文學獎項提高曝光率,提高其知名度及其作品的銷售量,“獎金的物質鼓勵,非洲作家求知若渴;新鮮的精神刺激,非洲作家甘之如飴;廣泛的國際認可,非洲作家更是翹首苦待”(38)趙白生:《非洲文學的彼岸情結》,樂黛云等編:《跨文化對話(第35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第260頁。,加上西方發達的物質文明及其話語的絕對控制,非洲作家喜歡聚集在歐美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中國與非洲文學交流的困境與出路

較長時間里,中非都曾難以擺脫西方的文化遮蓋和話語建構,也曾唯西方理論馬首是瞻,甚至以西人文論作為文學批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中非之間的文學交流不光受制于西方話語,還受制于西方的出版渠道。中國文學越洋出海,更重視的是歐美市場,而且一定程度上以西方接受作為成功標準。而“西方媒介和語言的過濾決定哪些中國文學書籍將被配送到非洲國家,進而影響這些書籍在非洲的最終歸宿”(41)凱瑟琳·吉爾伯特:《中國文學的非洲語譯作太少了》,王會聰譯,《環球時報》2016年11月23日,第6版。,許多中國文學譯作就是這樣經由美、英、法等國出版社進入非洲的。此外,中國文學的非洲本土語言譯本嚴重缺乏,更不利于中非之間建立直接的跨文化對話。同樣,非洲文學的優秀作品在過去也只能借道西方才能進入中國,決定非洲文學價值的同樣不是非洲人而是西方人。如此一來,在中國、非洲、西方世界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他者”的三角:中國和非洲同為西方人眼中的他者,而處于中心地位的卻是西方。

的確,很大程度上,中非文學中間依然橫亙著遼闊的歐洲大陸,使中非文學交流與對話常常陷入邊緣困境,使中非之間在美學觀念上存在不少認識盲區。奧索菲桑對《雷雨》的改編就顯示出他在中國傳統文學知識方面的缺乏。他的改編有意觀照中非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使英文版變成一部映射中非關系的“問題劇”,這恐怕是曹禺本人也無法認同的,也是許多學者不能茍同的。原版《雷雨》在東京首演后,曹禺曾表達不滿,認為它“決非一個社會問題劇”,而是“一首詩,一首敘事詩”(42)曹禺:《〈雷雨〉的寫作》,《雜文》1935年第2期,第34頁。,是一首充滿“幻想”的“詩”。曹禺其實更希望讀者能讀懂劇本對人類命運悲劇的詩意表達,而不是“斤斤以為藝術”“禽獸之不若”的“蒸母奸妹之劇”(43)羅亭:《雷雨的批評》,《雜文》1935年第2期,第36-37頁。,也不僅僅是反映階級斗爭或封建大家庭罪惡的社會現實劇,它的“最重要的價值……是命運沖突,是人類命運的沖突,是人類命運和宇宙關系的相互沖突,這種沖突本質上體現了曹禺對詩的追求”(44)劉勇:《從戲劇沖突到命運沖突——曹禺劇作的詩性生成》,第96頁。。

奧索菲桑在改編中去除了“序幕”與“尾聲”,與許多劇團將其刪掉的原因如出一轍。根據舞臺空間與表演的需要去掉這兩部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考慮到曹禺戲劇的詩性追求,則“被刪掉的序幕與尾聲恰恰是曹禺最想要表現的東西”(45)劉勇:《從戲劇沖突到命運沖突——曹禺劇作的詩性生成》,第99頁。。這兩部分頗似《紅樓夢》首尾處“大荒山無稽崖”頑石墜紅塵的前情與歷經溫柔鄉后的歸隱之間的照應,也像極了《水滸傳》“洪太尉誤走妖魔”與“宋公明神聚蓼兒洼”的橋段。這些橋段與主體故事之間的關系看似不甚緊密,但這種敘事方式卻頻頻出現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情趣和觀閱期待。“序幕”與“尾聲”是曹禺對中國傳統敘事美學的繼承,而奧索菲桑將其刪掉固然便利了舞臺表演,但也損害了原著的美學氣象。而且,曹禺刻意營造的“白頭發的老祖母講從前鬧長毛的故事”的氛圍,為的是“在這氛圍里是什么神怪離奇的故事都可以發生的”(46)曹禺:《〈雷雨〉的寫作》,第35頁。,為的是圓融過分偶然與巧合造成的情節突兀。在此處動刀的奧索菲桑顯然還難以理解中國文學的傳統表達方式,而這類知識空白會對中國文學的非洲之旅造成一定障礙,從而延緩和遲滯中非文學的有效交流。

奧索菲桑改變故事的年代和國度,改變人物的種族和國籍,放大非洲工人和外(中)國資本之間的沖突,這些都使戲劇沖突的性質變得更加復雜。一位中國老板與非洲黑人工人之間的矛盾,一位中國富家子弟與非洲黑人女仆之間的恩怨,這種改編在當下仍受西方話語嚴重制約的中非關系語境下,是否給新版本涂抹上一層“新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色彩,這是值得擔憂的。目前中非合作雖然碩果累累,但大多集中于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中非交往中人文關懷淡漠,對雙方政治經濟聯系對人們實際生活的影響缺乏關注,非洲人與中國人的私人關系不密切”(47)Karen Laura Thornber, “Breaking Discipline, Integrating Literature: Africa-China Relationships Reconsidered,” 697.,這一表述雖然角度不對,語意偏頗,但所言中非雙方人民的相互了解明顯不夠,交流意愿也還不算強,這點還是成立的。偏見、偏執與誤解仍是時有之事。加之中國大批援助人員進入非洲后,西方那套“人權危機、環境污染、民族問題、專制獨裁”等指責性話語的推波助瀾,都易于引發非洲讀者對這樣改編的劇本做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的解讀,從而使中非雙方讀者都落入西方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話語的陷阱。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當下來看,中非文學都還處在西方價值與話語構建的邊緣困境之中,要想突破這種困境并達到中非文學之間互知、互信、互鑒的目的,還需要雙方堅持對自我的追尋與體認,需要摒除西方中心主義的桎梏,開辟直接的文學交流與對話渠道。奧索菲桑的改編表明,很多時候,在非洲讀者眼中,包括《雷雨》在內的許多中國文學作品或許只是一起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作品的普遍價值沒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較為深刻的解讀,因此,尋求文學對話的契合點對中非文化交流來說至關重要,這些都給中國文學“走出去”以深刻啟示。

進入21世紀,中國文學“走出去”成為國內學界的熱點話題。研究者發表大量文章,從“走出去”的主體、策略、機制、路徑、渠道、方法和意義等多個方面,對中國文學個案或文學文化出海作了有益探討。這些成果較全面地梳理了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傳播與接受現狀,爬梳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對當下中國文學“走出去”實踐大有裨益。然而,當前研究至少還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默認將走進歐美發達國家作為評價作品成功“走出去”的標準,這從我們制定的目標語出版社的清單中就可以找到明證;二是對已經“成功”“走出去”的作品缺乏系統的、正反兩方面的效果評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持續推動文學走出國門,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文學交流,在國際上營造積極、正面的中國形象,進而不斷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實現真正的文明互鑒和文化多樣性。很顯然,歸化過度不利于文學文化交流與互鑒,“心儀西方”更不能全面客觀地評估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狀況,而不重視“走出去”效果則無法獲知目標讀者對作品的理解與接受,這些都會影響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根本目的的達成。奧索菲桑對《雷雨》的改譯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也是雙向的和立體的。

結 語

2016年9月20日,第23屆開羅國際當代實驗戲劇節(The 23rdCairo 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Experimental and Contemporary Theatre)開幕,奧索菲桑受邀作為嘉賓出席,恰逢曹禺話劇《雷雨》(Thunderstorm)被選為開幕劇上演。這次演出由陳大聯執導,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出演。演出結束后,埃及網絡媒體金字塔在線(english.ahram.org.eg)發表通訊文章,認為本劇將“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化、生活融為一體”,探討了“僵化的傳統主義與富人階層的虛偽帶來的災難后果”,將“保守社會的嚴酷與奴性歸因于權貴的腐敗”,這不僅是一個“中國問題”,也是一個“世界問題”(48)May Selim, “Chinese ‘Thunderstorm’ Brings a Haunting Past to Egypt’s Contemporary Theatre Festival,” Ahram Online, 21 Sep., 2016, https://english.ahram.org.eg/NewsContent/5/35/244383/Arts-Culture/Stage-Street/Chinese-Thunderstorm-brings-a-haunting-past-to-Egy.aspx.。應該說,這一評價符合人們對《雷雨》的一般認知,與陳大聯導演“忠實”于原著有直接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久久国产乱子|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综合色88|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久久77777|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国产夜色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综合专区|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自拍|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www精品久久|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在线国产你懂的|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亚洲人免费视频|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色综合婷婷|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