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龍
黃河鑫業有限公司,青海西寧,811600
在技術水平不斷發展背景下,太陽能資源已經成為重點資源研究對象,但在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過程中,部分企業意識到廠房資源被長時間擱置,一方面,影響企業資源應用效果,使企業出現資源浪費等問題,另一方面,企業項目成本增加,發展受到限制。針對資源問題,2020年,我國提出“2030年完成‘碳達峰’任務、2060年完成‘碳中和’任務”的目標,使可再生、無污染資源被廣泛應用在社會中。各企業為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但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閑置資源問題始終存在。針對企業發展問題,重新應用長時間被擱置的資源,為企業創造實際價值,使企業擁有合理的決策方案,提高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水平。
A企業主營高壓裝飾板生產業務,生產并銷售防火材料等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和材料。通過調查發現,A企業生產產品應用的廠房屋頂長時間被擱置,不僅占用成本,還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針對相關問題,企業需要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決策方案,使企業的效益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其主要目標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實現可再生資源應用效果,使電力資源生產和應用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同時,為避免供電環節受到陰雨天氣等惡劣氣候的不良影響,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以及時解決太陽能資源儲存和應用問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需要應用在屋頂上,在其設備作業過程中,僅需要進行定期除塵。A企業引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具有重要價值。第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為企業帶去綠色能源,解決電力資源問題,使企業堅持“綠色能源”原則。第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為企業解決屋頂閑置問題,提高企業閑置資源利用率,提高資源利用水平。第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起到保護屋頂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使廠房得到充分保護,避免廠房出現溫度較低問題。第四,廠房屋頂得到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充分保護,避免其受到雨水等自然災害破壞,減少企業維修等費用,增加廠房的應用壽命,為企業降低成本。第五,太陽能資源是我國大力開發的資源,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企業應用太陽能資源屬于跟隨國家發展的行為,有利于推動企業發展,并為企業樹立正向形象,吸引更多客戶,同時,我國十分重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情況,企業引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有利于得到政府的支持,逐漸擴大建設規模[1]。
A企業在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時,其主要可以選擇的運營模式包括兩類。第一,企業自建電站,此類模式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二,企業進行合同能源管理,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此類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減輕部分經營壓力和項目開發壓力。A企業根據自己的財務能力,選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合作期間,合作企業負責開發項目的一切事宜,擁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所有權,被稱為能源管理公司,A企業將獲得部分分享能源,在合同期滿后,項目所有權將轉移至A企業,其被稱為能源使用公司。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A企業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凈收益=合同期內優惠電費收益+合同期滿后節省電費收益+合同期滿后并網收益。
在分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收益情況時,需要計算投資回收期、投資回報率、凈現值等指標,其中,投資回收期=累計凈現金流量為正的最小年份-1+累計凈現金流量為正最小年份的前一年累計凈現金流量絕對值/累計凈現金流量為正最小年份的現金流量,投資回報率=項目在生命周期內的凈收益總額/屋頂光伏發電總投資,若投資回報率數值越大,說明項目盈利能力越強,光伏發電系統第t年期的凈現金流量/(1+i)t,n代表預計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使用時間,t代表具體時間,i代表折現率,若凈現值數值越大,說明項目盈利能力越強。
對A企業的效益進行深入分析,本文主要站在地理位置、氣候等角度對其發電量進行測算,為下文中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提供數據支持。站在地理位置的角度,A企業位于平地,地質結構緊湊、堅固,是交通干線的交接處,屬于理想的項目建設位置[2]。站在氣候的角度,A企業所處位置的氣候條件較好,其氣溫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A 企業所處位置氣溫變化情況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地區在7月份迎來高溫時間,12月、1月處于低溫時間,同時,日平均輻射量也跟隨氣溫變化呈現凸字形狀態。
通過調查資料發現,太陽能電池第一年衰減率約為2.5%,第2-25年年衰減率為0.7%,結合上文提到的氣溫變化情況和地理位置,對A企業在應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后10年的年發電量情況進行預測,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A 企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量預測表
從表1中數據繼續進行推算,在A企業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25年之后,年發電量達到3196251kWh,每年的發電量達到3481823kWh,25年的總發電量達到87045599kWh。從數據中可以發現,A企業的總發電量可以節省大部分能源,其開發成本得到保障,為企業有效節省資金,并解決大部分問題,說明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對企業發展有重要價值[3]。
在實際情況中,企業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在不考慮額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收益情況進行分析,得到表2中的數據,對A企業在應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后10年的收益情況進行預測,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A 企業分布式光伏發電收益明細表
從表中數據繼續進行推算,到25年,A企業年發電量約為3196251kWh,自發自用電量約為3196251kWh,年現金流量約為365331元,累計稅前凈現金流量約為9949312元,從中可以發現,年現金流量變化幅度較小,但累計稅前凈現金流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由此可以發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具有重要開發價值[4]。
綜上所述,在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過程中,A企業的利益水平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為進一步體現“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適用性,本文對A企業選擇“自建電站”模式進行決策預測,發現其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累計凈現金流量=電費收入+折舊抵稅-總投資-所得稅)。
通過對比上文中的數據發現,選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進行開發,使A企業的收益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后期的維護成本較低,有利于企業發展,符合我國“綠色能源”原則。
在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過程中,企業需要進行投資,而在投資之前,上文已經對其收益情況進行評估,企業還應該對項目風險進行分析,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進行深入解決,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決策工作奠定堅實基礎[5]。
在政策風險方面,我國重視能源發展問題,鼓勵各行各業開發能源項目,地方政府已經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扶持資金,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對相關項目的扶持力度較大,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項目開發工作。但在資金籌備期間,若企業發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需要更多的資金,而地方政府無法繼續支持企業開發相關項目,企業將出現損失問題,無法按時完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工作。在考慮地方政府扶持的基礎上,我國出臺地方政府補貼政策,給企業發展提供推動作用,但企業開發新項目的風險問題一直存在,如何控制政策風險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6]。
在項目設計風險方面,針對新項目開發環節,企業需要先進技術支持,若沒有得到先進技術支持,新項目開發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階段,項目評估和指標優化工作屬于基礎性工作內容,若企業沒有引入先進技術,基礎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相關工作沒有及時落到實處,盈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使企業發展受到限制。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過程中缺少專業人員支持,其容易出現多種安全問題,使項目開發工作出現安全隱患,給企業帶去威脅,不利于企業發展。在項目進行之前,需要對開發位置進行確定,在沒有確定開發位置情況下,容易出現項目被擱置問題,同時,若確定的項目開發位置存在缺陷,將影響具體實施進度和實施效率。除此之外,項目設計風險還包括設備老化等問題,使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工作面臨一定威脅。
在外部環境風險方面,天氣變化問題也影響項目開發效果,在極端的天氣,項目的使用壽命縮短,企業將承擔巨大損失。外部環境因素屬于不可控因素,風險造成的危害對企業有嚴重不良影響,若企業沒有及時做好準備工作,將直接影響項目的實施效果[7]。
首先,企業應該吸取經驗,重視政策風險。隨著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企業開發項目的成本逐漸降低,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為基礎項目,地方政府可能酌情縮小對其項目的補貼比例,將補貼投入新項目開發環節中[8]。面對政策風險,企業需要在不斷開發新項目的環節中提高風險辨識度,將中風險和低風險項目放在核心開發位置,適當規避高風險項目。同時,企業需要提高研發水平,吸引專業人才,引進先進技術,使企業開發成本得到控制。在開發項目過程中,企業可吸收多源資本,使企業不會出現資源短缺問題,有效幫助企業降低項目風險[9]。
其次,企業需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做好準備工作,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壽命為25年左右,其設備容易受到酸雨、灰塵等外界條件的影響。為延長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使用壽命,企業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對設備問題進行分析,估算項目的壽命,并核算其收益情況,判斷企業是否擁有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能力[10]。
最后,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自然風險影響因素,建立環境監測系統,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啟動自然風險預警方案[11]。企業可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購入項目保險,將項目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能源問題屬于重要問題,各個企業需要站在能源供應角度,開發新項目,滿足能源需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屬于一種重要的項目類型,對開發新能源有重要幫助,企業利用閑置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提高利益水平,創新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