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中華詩詞因其萬古不磨的藝術魅力,一直奔騰在源遠流長的歷史大河里,鮮活在炎黃兒女的眉間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領袖的語錄,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經典的耀眼光芒,讓我們看到了中華詩詞,歷經三千年風霜洗禮之后的榮耀。也讓中華詩詞,在當代社會的精神力量和社會功能中完美引爆。
詩詞的引領功能:中華詩詞每每在重大時刻,迸發出力挽狂瀾的氣勢。比如毛澤東主席的“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領袖的心聲是戰勝困難的指針,指引著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水調歌頭·追思焦裕祿》)。總書記堅定豪邁的慷慨誓言,表達了他朗如日月、清如冰鏡的忠誠情懷,引領著國家公仆們勇于擔當、勤政廉潔的道德風尚,回蕩著新時代“父老生死系”的壯麗交響。
詩詞的教化功能:詩詞不僅教會我們識文斷字,蒙昧初開。而且教導我們知書達禮,修身齊家。比如孝敬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人民“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國家“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珍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鼓勵戰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勤奮學習“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等。我們的詩詞,就是這樣一部集人生、人文、人性的活典范。它通過詩詞的陶冶來塑造人格,砥礪精神。
詩詞的審美功能:人們經過詩詞的長期浸潤,就會用詩美的眼光來待人接物,審視社會。比如朋友來訪:會有“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驚喜。觀山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看海會有“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春天來了,會有“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歡欣;秋花謝了,會有“林花謝了春紅,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惋惜。人的身心經過詩詞的滋養,山河歲月,日常點滴就都會有詩意的流露,人生也會多了詩意的精彩。
詩詞的抒情功能:“詩為心聲”“詩緣情而綺靡”等經典論述,都凸顯了詩詞抒情的本質特征。古往今來的不朽作品,大多搖曳著以情動人的風采。比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戀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親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家國情)等。歲月變遷,人事代謝。但亙古不變的是人的情感,喜怒哀樂,七情六欲,都在詩詞的流動中得到了最美的表達。
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詩詞的功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詩詞也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精神底座。人如果錯過了詩詞,就是錯過了四季最明媚的時節、錯過了旅途最燦爛的風景。讓傳統詩詞的功能,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成為推動當代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這是中華詩國應有的擔當和自豪。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