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迎來新福音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以下統稱三重制度)綜合保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同時避免過度保障。
按照《意見》,醫療救助公平覆蓋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根據救助對象類別實施分類救助。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按規定給予救助。對不符合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低保邊緣家庭條件,但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救助。
《意見》要求,困難群眾依法參加基本醫保,按規定享有三重制度保障權益。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財政補助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給予全額資助;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給予60%的定額資助;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過渡期內可按照不高于低保對象資助標準,享受一定期限的定額資助政策,具體資助標準和期限由各市(地)政府(行署)根據實際確定。適應人口流動和參保需求變化,靈活調整救助對象參保繳費方式,確保其及時參保、應保盡保。
《意見》規定,促進三重制度互補銜接,發揮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功能,嚴格執行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和標準,實施公平適度保障;增強大病保險減負功能,探索完善大病保險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的傾斜支付政策,發揮補充保障作用;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按照“先保險后救助”的原則,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支付后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救助對象,按規定實施救助,合力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風險。完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醫保幫扶措施,推動實現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摘自《生活報》)
我省醫保個人賬戶
可“多人使用”
為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更好地解決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門診保障問題,切實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統一了全省普通門診統籌支付比例,三級醫療機構為50%,二級醫療機構為60%,一級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支付比例為70%;退休人員按醫療機構級別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2000元,確保調整統籌基金和職工個人賬戶結構后,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允許各統籌地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自行設定起付線,以平衡基金收支,避免對基金安全運行造成風險。
《意見》要求,個人賬戶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的政策范圍內的自付費用。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擴大了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同時規定,個人賬戶不得用于公共衛生費用、體育健身或養生保健消費等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的支出,進一步明確了個人賬戶的使用邊界。
《意見》提出,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一是在職職工個人賬戶按照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計入;二是退休人員個人賬戶按定額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實施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摘自《新晚報》)
我省困難群眾可獲補貼
每人每月最低補貼25元
為切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近日,省發改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規定,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對象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以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
《通知》規定,當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同比漲幅達到3.5%,或者CPI中的食品價格單月同比漲幅達到6%,滿足以上任一條件即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在相關價格指數發布當月足額向保障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當地CPI單月同比漲幅回落至3.5%以下,CPI中的食品價格單月同比漲幅回落至6%以下,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方可中止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停止向保障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通知》提出,價格臨時補貼標準以市(地)為單位統一確定,按月測算,價格臨時補貼標準為低保標準與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SCPI)同比漲幅的乘積金額,并四舍五入取整到元。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城市低保對象、城市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城市優撫對象、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城市孤兒、城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城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月人均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按照當地月人均城市低保標準×啟動當月市(地)SCPI同比漲幅計算。
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優撫對象、農村孤兒、農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月人均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按照當地月人均農村低保標準×啟動當月市(地)SCPI同比漲幅計算。
《通知》要求,按照不低于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影響的原則,設定全省統一的價格臨時補貼最低標準(以下簡稱“全省統一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25元。各地按上述公式測算的補貼標準低于全省統一最低標準的,按全省統一最低標準發放;超過全省統一最低標準的據實發放。
(摘自《黑龍江日報》)
我國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增強老年健康服務意識,做好老年健康服務,強化老年健康服務的組織保障。《通知》提出,做實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結合各地實際開展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項目,重點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評估和健康服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及分類指導,積極開展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健康指導,提高公眾對老年癡呆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做好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失能、高齡、殘疾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到2025年不低于80%。提高老年醫療多病共治能力,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 (據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