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霞
駐馬店市中醫院外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變,臨床表現為靜脈擴張、迂曲[1]。據國內相關調查結果指出,≥15 歲的人群中下肢靜脈曲張發病率約為8.6%,而≥45 歲的人群發病率達16.4%[2]。國外相關研究指出,一般人群中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約為20%,女性更為常見[3]。大隱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曲張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其早期無明顯不適感,若未予以有效干預措施,病情進一步發展,會出現腿部疲乏勞累、肢體沉重等癥狀。臨床主要根治方式為手術治療,但術后伴有疼痛感,從而減少活動,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LEDVT)發生率提高,加劇患者生理負擔,因此需予以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本研究選取駐馬店市中醫院接收的104 例大隱靜脈曲張術后患者,旨在分析間歇充氣壓(Intermitr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縮泵+踝泵運動對LEDVT風險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8 月駐馬店市中醫院接收的104 例大隱靜脈曲張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52 例。實驗組:男22 例,女30 例;年齡30~61 歲,平均年齡(45.81±7.48)歲;病程11~17 年,平均病程(13.87±1.37)年;CEAP 分級為12 例C2 級,18 例C3 級,22 例C4 級。常規組:男23例,女29例;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4.15±6.61)歲;病程10~18 年,平均病程(14.25±1.66)年;CEAP 分級為11 例C2 級,17 例C3 級,24 例C4 級。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通過學術委員會與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納入標準:經臨床表現、相關影像學檢查診斷為大隱靜脈曲張,符合手術指征且采用手術治療,臨床資料完整,知情并簽署自愿參與協議書,單側發病,原發性病變。(2)排除標準:麻醉禁忌證,凝血功能嚴重異常,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
1.3.1 常規組 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術后臥床休息期間保持床單干燥、整潔,并抬高患肢至15°~30°。彈性繃帶包扎與按摩下肢腓腸肌,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被動活動等干預,治療期間最大限度避免進行有創治療。應用抗凝藥物,嚴密觀察皮下是否出血、鼻出血及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2 實驗組 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用IPC 縮泵+踝泵運動。(1)IPC 縮泵:于操作前講述相關注意事項,于床上平躺,保持肢體放松。將壓力護套套在下肢,充氣,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取適宜模式和壓力。通過循環壓力對腿部進行階梯壓力按摩,每天3 次,每次20 min。操作中注意觀察足部色澤、溫度以及動脈搏動情況,以免壓力過大,影響血液循環。(2)踝泵運動:是由背伸、環繞及跖屈組成,囑咐患者平躺在床上。大腿處在放松狀態,伸展下肢且抬高5°~10°,維持10 s,后環繞。盡量背伸、內翻、外翻、跖屈,每次80~100下,每天5次。兩組患者持續干預7 d,觀察效果。
(1)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 d、7 d LEDVT 發生率。診斷標準[4]為:術后下肢產生疼痛與水腫等癥狀或淺表靜脈曲張,經下肢靜脈血管彩超等檢查結果顯示,腔內呈強回聲且加壓之后無血流,便可診斷為LEDVT。(2)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 股靜脈血流指標,包括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及血流量(BF)。采用飛利浦HD15彩色超聲儀對股靜脈血流指標予以檢測、計算。(3)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 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體(D-dimer,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小板。取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采用法國STAGO公司制作的Stago Compact全自動血凝儀進行分析。(4)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5],分值為0~10分,10分為劇烈疼痛,0分為無疼痛。其中≤3分為輕微疼痛,可忍受。4~6 分為疼痛干擾睡眠,還可忍受。>6分為強烈疼痛,難忍受。本量表Cronbach’α 系數是0.846,本研究重測量表信效度,重測Cronbach’α 系數是0.829。(5)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 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評估[6],內容從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身體疼痛、生理職能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評估,共計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本量表Cronbach’α 系數是0.809,本研究重測量表信效度,重測Cronbach’α系數是0.814。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3 d、7 d實驗組LEDVT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3 d、7 d LEDVT發生情況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BF、Va、Vp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7 d 實驗組BF、Va、Vp 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股靜脈血流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股靜脈血流指標情況(±s)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干預前實驗組(n=52)常規組(n=52)t值P值干預7 d實驗組(n=52)常規組(n=52)t值P值BF(L/min)Va(cm/s)Vp(cm/s)0.88±0.25 0.90±0.28 0.384 0.702 14.59±1.67 14.37±1.17 0.778 0.438 23.84±3.30 23.25±3.72 0.856 0.394 2.10±0.11a 1.40±0.14a 28.351<0.001 37.51±0.56a 24.14±1.13a 76.448<0.001 52.96±4.87a 43.87±4.30a 10.090<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D-D、APTT、PT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干預7 d兩組患者FIB、血小板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7 d 實驗組D-D 少于常規組,APTT、PT 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凝血功能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凝血功能情況(±s)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干預前實驗組(n=52)常規組(n=52)t值P值干預7 d實驗組(n=52)常規組(n=52)t值P值D-D(mg/L)APTT(s)PT(s)FIB(g/L)血小板(109/L)0.12±0.06 0.13±0.04 1.000 0.320 31.04±4.32 30.85±3.95 0.234 0.815 11.61±1.42 11.85±1.33 0.890 0.375 2.60±0.40 2.74±0.46 1.656 0.101 268.39±24.30 269.25±29.34 0.163 0.871 0.33±0.07a 0.40±0.06a 5.475<0.001 31.32±2.93 29.06±2.90 3.953<0.001 11.58±0.46 11.30±0.44 3.172 0.002 2.72±0.45 2.85±0.57 1.291 0.200 255.24±35.45 260.53±34.15 0.775 0.440
干預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SF-36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7 d 實驗組SF-36 評分高于常規組,VAS 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與生活質量情況(±s)分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與生活質量情況(±s)分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實驗組(n=52)常規組(n=52)t值P值SF-36評分干預前72.65±4.55 73.08±5.09 0.454 0.651干預7 d 92.24±3.35a 87.34±3.16a 7.673<0.001 VAS評分干預前4.26±0.54 4.15±0.50 1.078 0.284干預7 d 1.18±0.28a 1.96±0.24a 15.252<0.001
大隱靜脈曲張是臨床血管外科常見的病變之一,嚴重者可出現潰瘍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7]。臨床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屬于根治性治療方案,但具有創傷性,可引起術后腫脹、疼痛等并發癥,導致患者術后活動量減少,增加LEDVT 發生風險[8]。因此術后需予以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
本研究結果表明,IPC 縮泵+踝泵運動可降低LEDVT發生率,增強股靜脈血流情況,改善凝血功能。IPC 縮泵可加快下肢靜脈血流排出速度,增加血流量,繼而改善由于血流緩慢所致的凝血因子于血管內膜粘附、聚集,預防血栓形成。且血流流速增加,可減輕血栓形成因子濃度,減少血栓和內膜接觸時間,增加纖維溶解酶原活性,從而阻止血栓形成。此外,在IPC 縮泵作用下,可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切應力,發揮一氧化氮以舒張血管并刺激血管形成等多種反應,且還可誘導下肢骨骼肌中血管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異構調整,促進一氧化氮分泌,進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風險[9]。踝泵運動存在安全簡單、無需特殊設備、易被患者掌握以及經濟實惠等多種優勢,是一種主動活動運動。當背伸時,可放松伸長小腿處三頭肌,收縮脛前肌而變短。當跖屈時,放松伸長脛前肌,收縮小腿處三頭肌而變短。當肌肉收縮時,可加壓淋巴液和血液,促使其回流。當肌肉放松時,可補充新鮮血液,加速血液循環與回流。規避下肢血液聚集,避免血栓形成[10]。IPC 縮泵、踝泵運動從不同角度對下肢靜脈血流予以干預,發揮相互協同效果,從而加強預防血栓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IPC縮泵+踝泵運動可減輕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凝血功能為臨床預測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標,其中D-D為源自纖溶酶溶解交聯的纖維蛋白凝塊,有反應纖維蛋白溶解功能,其水平越高則說明發生血栓風險越高[11]。高凝血液能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逐漸降低凝血功能,刺激并激活纖溶系統,使機體處在低凝狀態,隨著病情進展,延長APTT 與PT[12]。本研究結果表明,IPC 縮泵+踝泵運動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從而降低血栓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大隱靜脈曲張術后患者采用IPC 縮泵+踝泵運動,可減少LEDVT 發生風險,調節股靜脈血流情況,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