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裕慶,王文革,王丹丹,楊云月,譚漢旭
(1.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兒科,北京 100142;2.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嬰兒濕疹是比較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有研究認為,在嬰兒時期發生濕疹的患兒后期發生過敏性鼻炎、哮喘等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風險相對升高[1]。濕疹的發病機理尚未清晰,免疫學研究理論將輔助性T細胞(helper T cell,Th)1/Th2功能失衡視為其發病的關鍵機制,同時認為白介素(interleukin,IL)-13是Th2細胞分泌的重要細胞因子,在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免疫反應起中軸作用[2-3]。IL-13通過結合其受體后發揮免疫反應,導致嬰兒濕疹等變態反應性疾病的發生[3]。此外,胎兒的遺傳因素影響先天免疫功能,在母親宮內時致敏抗原物質刺激后,Th2細胞激活釋放IL-13等多種細胞因子介質,誘導B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參與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病過程[4-5]。有研究發現,剛出生新生兒的臍帶血中IL-13水平與臍帶血IgE水平呈顯著正相關,臍帶血IL-13水平的升高可能促進了B淋巴細胞的活化及增值,促使淋巴細胞的同型轉化后,誘導B淋巴細胞分泌大量IgE,因此,臍帶血中IL-13與嬰兒濕疹的發生密切相關[6-7]。過敏性疾病早期常常表現為嬰兒濕疹,在生命早期進行有效預測并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可降低濕疹的患病率,進而阻斷其過敏進程,其為十分有意義的探索。然而,目前國內外關于臍帶血炎癥因子,如IL-13水平對嬰兒濕疹預測分析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酶聯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SIA)法測定臍帶血IL-13水平,隨訪42天嬰兒并記錄濕疹的患病情況,分析臍帶血IL-13水平與嬰兒濕疹的關系,探討臍帶血IL-13水平對嬰兒濕疹的預測意義。
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婦產科共采集148例足月健康新生兒的臍帶血,在中心實驗室用離心機以轉速為3 000r/min進行5min離心后,用移液槍將臍帶血的上層血漿分離到編號的EP管,然后將EP管保存在-80℃的冰箱中。該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入選對象的監護人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基本信息的收集
在新生兒出生后,監護人到婦產科登記信息,包括其出生日期、體重、身長、性別、胎齡及分娩方式等;母親懷孕期間是否體健(有無妊娠合并貧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疾病)、有無家族過敏史(有無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食物藥物過敏、哮喘等)等基本信息。
1.2.2新生兒臍帶血中IL-13水平的檢測
將保存在-80℃冰箱中的臍帶血取出,放置于常溫下,采用IL-13的ELSIA試劑盒檢測其水平(試劑盒產品批號:88-7439,Invitrogen公司)。
在嬰兒生后42天進行隨訪,記錄濕疹的發生情況(有無濕疹,濕疹初次發生的時間、誘因、部位、程度、伴隨癥狀、治療情況),詢問家長喂養方式、母親哺乳期是否進食海鮮類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診斷標準依據《濕疹診療指南(2011年)》[8]。根據嬰兒是否患有濕疹將其分為濕疹組87例和無濕疹組61例。

在148例新生兒中,42天隨訪時有87例嬰兒發生濕疹,患病率為58.8%。兩組在家族過敏史、母親哺乳期進食海鮮類食物、喂養方式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新生兒性別、出生身長、出生體重、胎齡、分娩方式、母親孕期情況、母親年齡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results of gener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濕疹組的臍帶血IL-13水平明顯高于無濕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有統計學意義的家族過敏史、母親哺乳期進食海鮮類食物、喂養方式和臍帶血IL-13水平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家族過敏史、母親哺乳期有進食海鮮類食物、混合喂養、臍帶血IL-13高水平是影響濕疹發生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臍帶血IL-13水平的比較[M(P25,P75)]Table 2 Comparison results of IL-13 levels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M(P25,P75)]

表3 嬰兒濕疹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antile eczema
ROC曲線結果顯示:臍帶血IL-13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712,標準誤為0.045,95%CI:0.624~0.800,靈敏度為90.8%,特異度為49.2%,P<0.05,見圖1。

圖1 臍帶血IL-13水平與42天嬰兒濕疹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IL-13 and 42-day infant eczema
濕疹是嬰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病,為變態反應性疾病的早期表現,且近些年來其發病率有不斷升高的態勢,影響著5%~20%的兒童[9]。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的研究顯示,我國0~2歲的嬰幼兒過敏性疾病患病率高達40.9%[10]。王召陽等[11]隨訪了2011至2012年就診于北京市海淀婦幼保健院的2 177例42天嬰兒,有1 260例嬰兒發生濕疹,濕疹發病率為57.9%,不同地區濕疹發病率有著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入選148例嬰兒,42天隨訪發現有87例嬰兒患濕疹,濕疹患病率為58.8%。濕疹的發病原因復雜,由遺傳、免疫、飲食、環境等眾多因素相互作用,其中遺傳因素及免疫功能失衡被認為是引起濕疹發病的關鍵因素[2,12]。大量研究證實濕疹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有家族過敏史其后代患有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風險也相應升高[12]。本研究顯示家族過敏史在濕疹組與無濕疹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家族過敏史與濕疹的關系,結果表明家族過敏史是影響濕疹發生的危險因素。除遺傳因素外,近些年也有越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喂養方式、母親哺乳期飲食與嬰兒濕疹的發生有密切關系[13-14]。有文獻報道純母乳喂養的嬰兒濕疹發病率低于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嬰兒[14]。也有學者發現母親哺乳期有進食海鮮類食物的嬰兒濕疹發生率高于母親哺乳期未進食海鮮類食物的嬰兒[13]。本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有進食海鮮類食物、混合喂養的嬰兒濕疹發病率均高于母親哺乳期未進食海鮮類食物及母乳喂養的嬰兒。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母親哺乳期有進食海鮮類食物、混合喂養均是影響42天嬰兒濕疹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家族過敏史、母親哺乳期有進食海鮮類食物、混合喂養均是影響濕疹發生的重要因素。
濕疹發病原因復雜,有研究認為Th1/Th2失衡在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中起核心作用[2,15]。IL-13是Th2細胞激活后分泌的重要炎性細胞因子,在濕疹的發病中發揮中軸作用。IL-13與其受體相互結合后激活一系列免疫反應,可使單核細胞表面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MHCIIB)及細胞膜CD23的水平升高,促使機體的B淋巴細胞被激活后生成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同時誘導機體內生成IgE,IgE一旦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Fcε段的受體結合后,可激活機體的初次免疫應答,導致機體再次遇到類似的抗原刺激時,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迅速脫顆粒釋放多種活性物質介導免疫炎癥反應,從而引起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生[2,5,16]。同時,機體IL-13水平升高可使淋巴細胞上皮Kazal相關抑制劑及人角質形成細胞的絲聚合蛋白(filaggrin,FLG)水平下調,或FLG代謝有關的絲氨酸蛋白酶水平上調,使得FLG在機體內表達減少,可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從而促使機體的表皮增厚、皮膚纖維化,進一步加重濕疹的進展[17]。IL-13介導的免疫反應引起機體皮膚的屏障功能損傷后,使得多種抗原物質容易通過受損皮膚處進入體內,誘發一系列免疫炎癥反應,進一步削弱皮膚屏障功能,加重了濕疹發展進程[17-18]。因此,IL-13在濕疹的發病機理中有關鍵作用。臍帶血IL-13等炎性因子水平能反應新生兒最早的免疫功能狀態,因此,研究臍帶血IL-13等免疫相關的炎性因子與嬰兒濕疹患病的關系,對嬰兒濕疹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有研究表明,新生兒的臍帶血中Th1/Th2細胞水平失衡會增加嬰兒濕疹的患病風險,臍帶血IL-13水平升高也與患有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危險性有關[19]。樹葉等[7]和林榮軍等[20]應用ELSIA法測定足月健康新生兒臍帶血IL-13水平,通過隨訪發現濕疹組的臍帶血IL-13水平高于無濕疹組,表明臍帶血IL-13水平與嬰兒濕疹的患病有關,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臍帶血中IL-13等細胞因子水平反應的是遺傳及環境等多種因素對母親體內胎兒免疫功能的影響[6]。臍帶血IL-13水平升高表明胎兒在宮內時已被母體的抗原物質致敏,出生后的嬰兒遇到類似抗原物質刺激后,易患有濕疹等變態反應性疾病。所以有必要對高風險的嬰兒進行預測,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并對阻斷過敏進程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發現,濕疹組臍帶血IL-13水平明顯高于無濕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臍帶血IL-13對嬰兒濕疹發生的影響,結果表明臍帶血IL-13水平是影響嬰兒濕疹患病的重要因素。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臍帶血IL-13的AUC為0.712、95%CI:0.624~0.800,標準誤為0.045、靈敏度為90.8%,特異度為49.2%,說明臍帶血IL-13水平與嬰兒濕疹的發生有關聯,且對嬰兒濕疹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如果新生兒臍帶血的IL-13水平能作為過敏性標志物,作為早期篩查指標識別患有濕疹等過敏性高危兒,將對降低嬰兒濕疹的患病率、阻斷過敏進程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臍帶血IL-13與嬰兒濕疹的發病有關,且臍帶血IL-13高水平是嬰兒患有濕疹的重要危險因素。臍帶血IL-13水平對嬰兒濕疹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在預防、干預早期嬰兒濕疹等變態反應性疾病方面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