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偉
(中鐵十六局集團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本文以汕湛高速特大橋梁建設工程項目作為研究對象,該項目內的橋梁中心里程為DK306+756.54,特大橋的總長度設計為8181.12m,從設計圖紙來看,100#-103#橋墩的上部結構采用的是連續梁(64+108+64)m,具體的里程為DK305+981.7~DK306+024.1。
施工單位在對該項目進行全面的分析以后,決定使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方法,將連續梁施工細分為四個部分:0號(下文用“#”表示)塊梁段、懸臂澆筑梁段、邊跨支架現澆梁段、合龍段。當橋墩頂部的0#塊梁段施工結束以后,將掛籃安裝在0#塊梁段上。基于施工層面來看,0#塊梁段的核心功能是為掛籃提供良好的作業平臺,同時為混凝土澆筑提供一個始發作業面,所以必須要保證0#塊梁段的施工質量。0#塊梁段使用的是支架現澆法展開作業,邊跨部分的現澆梁段使用的是鋼管柱支撐現澆法展開作業,合龍段則是使用合龍支架展開作業。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合龍的方向應該是先對邊跨進行施工,然后再對中跨進行施工。
橋墩頂部的0#塊梁段應該與墩身進行連接,并采取臨時加固措施,保證0#塊梁段在施工期間能夠與墩身形成臨時性的剛性結構體,以保證自身擁有足夠的穩定性,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不會發生傾覆現象。
0#塊具體的施工流程為:安裝支架預埋件→安裝永久支座→安裝支架→對支架進行預壓→安裝底模、外模→綁扎底板部位的鋼筋→對底板施加預應力→安裝內模→綁扎頂板部位的鋼筋→對頂板施工預應力→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拆除模板→張拉預應力。
在對連續梁進行懸臂澆筑時,永久性支座應該是處于非受力狀態,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對支座采取錨固措施,確保施工過程中支座的穩定性。
支座與梁底之間應該預埋螺紋鋼(Φ32mm)作為臨時支撐,將3根鋼筋(Φ32mm)加工為一束,預埋在梁體與支墩中,預埋的深度應該控制為1m,每個支墩中需要預埋20束。臨時固結平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
圖1 臨時固結平面布置圖
主墩設計使用的是鋼支座,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地控制鋼支座的標高、水平以及中心線。
在預埋墩頂部位的螺栓時,必須要保證支座的中心線與主墩的中心線相互重合,確保四個螺栓預埋位置的合理性,促使支座的中心線能夠與主墩的中線相互重合。一般情況下,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允許偏差不得超出2mm。
針對于0#塊梁段施工而言,施工單位選擇使用的是鋼管柱支撐現澆法展開作業。現澆支架的承重主要構件是鋼管柱,鋼管柱的布設應該是:沿著高速公路的縱向方向在距離橋墩2.7m處設置單排3根鋼管柱(Φ630mm×10mm)、在距離橋墩5.8m處設置單排3根鋼管柱(Φ630mm×10mm),鋼管柱使用角鋼(100mm×8mm)進行加固。在對鋼管柱進行加固時,應該沿著橫向、斜向進行加固,鋼管柱底部與承臺部位的預埋件進行連接。承重部分的橫梁應該使用I50a工字鋼進行加固,非承重部分的梁端則可以在梁底設置I22a縱梁,然后沿著梁體的縱向方向設置內支撐,最后設置1.5cm厚度的竹膠板。
梁段的支架直接使用吊車完成吊裝,支架與承臺部位的預埋件進行連接加固,當所有的支架全部連接完成以后,應該對支架的位置進行調整,確保支架受力狀況均勻,不會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失穩現象。
支架安全必須要保證支架的標高滿足設計要求,且保證支架連接件的牢固性,此外,施工人員還應該對支架的焊接質量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質量缺陷立即進行整改,杜絕安全隱患存在。
(1)施工人員在安裝底部模板時,應該對支架的變形量、施工過程中的荷載、預應力收縮和龍架的自重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當底部模板安裝完成以后,應該對模板安裝的質量進行檢查,若檢查的過程中發現質量缺陷應該立即進行整改。
(2)側模使用的是鋼模板,鋼模板應該整體進行拼裝。施工人員先沿著底模進行測量放線,然后沿著輪廓線將底模中多余部分切除掉;側模使用吊車進行吊裝,側模與底模之間使用密封條作封堵處理。
(3)內模應該使用木模板與鋼模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施工。
(4)端部采用鋼模板,模板直接與鋼筋骨架進行連接。需要注意的是該部分是整個結構中最為脆弱的部位,在澆筑混凝土時應該予以重視。
當所有模板均安裝完成以后,應該對模板的尺寸進行復核,檢查脫膜劑涂刷是否出現漏刷、連接件是否連接牢固、拉桿的數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模板拼接是否緊密等問題。在自檢合格的情況下,報監理單位進行模板安裝質量驗收,在驗收合格后才能夠澆筑混凝土。
3.6.1 加卸載方法
此次預壓采用的是三級預壓作業方式,嚴格地按照施工總荷載的60%、100%、120%的標準施加荷載,施加荷載的順序應該是沿著墩頂方向的里程依次展開,每次施加荷載以后應該暫停1h時間觀察支架的變形狀況。
當所有的荷載全部施加完成后,分別在施加荷載以后的4h、8h、12h、24h時對支架的變形情況進行觀測,當連續兩次觀測變形量之間平均值差異未超過1mm,就可以認定為支架預壓已經處于穩定狀態;當施加荷載后的24h仍然無法達到穩定的標準,那么后續則應該按照4h為間隔的標準觀測,直至支架的變形量符合設計要求以后才能夠卸載。卸載時的順序應該與加載順序保持相反,卸載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地測量支架的標高,并對支架的變形量進行記錄。
3.6.2 測點布置
沿著支架結構橫向方向設置4個觀測面,每個觀測面中設置3個觀測點。
鋼筋直接在加工廠統一進行加工制作,利用運輸車運輸至施工現場,在施工現場進行綁扎。結合設計圖紙來看,0#塊梁段的鋼筋分布比較的密集,在綁扎鋼筋時必須要保證綁扎人員對施工圖紙有透徹的了解,確保鋼筋綁扎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多層鋼筋而言,應該使用點焊的方式進行加固,確保施工過程中鋼筋不會出現位移現象。
在綁扎鋼筋時,應該將鋼筋按照梅花狀進行布設,與橫隔板相互交叉部分的鋼筋可以先不進行綁扎,當腹板部位的鋼筋綁扎完成以后,再綁扎橫隔板部分的鋼筋。
鋼筋焊接應該使用搭接焊的方式進行作業,實際焊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該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確保焊接不會對預應力管道造成影響。鋼筋與預應力管道之間的位置出現沖突時,應該優先保證預應力管道位置不發生變化,小幅度地微調鋼筋位置。
首次綁扎鋼筋:先綁扎底層鋼筋,然后綁扎腹板、橫隔板部位的鋼筋,最后對鋼筋網與預應力鋼筋進行加固。箱梁內部的鋼筋布設比較復雜,且內部的預應力管道密度比較高,在施工過程中確保二者不會相互觸碰,可以適當的移動,但是不得直接切斷。
二次綁扎鋼筋:當頂模安裝完成以后,應該沿著腹板縱向埋設預應力管道,然后開始綁扎頂板部位的底層鋼筋,當預應力管道與鋼筋位置發生沖突以后,可以微調鋼筋的位置,但是不能夠直接將鋼筋截斷[1-3]。
完成上述過程后,沿著頂板的縱向方向安裝預應力管道,最后綁扎頂板部位的鋼筋。鋼筋綁扎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綁扎的方式進行加固,少部分的局部位置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進行加固。此外,還應該注意預埋件的安裝位置、泄水孔的預留位置、掛籃施工預留孔的位置,保證其符合設計要求。
縱向預應力管道選擇使用金屬波紋管,橫下預應力管道應該選擇使用扁形金屬波紋管。其中,縱向預應力管道按照32cm的間距進行布設,對于轉角部位的預應力管道的間隔應該進行加密處理,按照20cm的間隔進行布設;橫向預應力管道按照60cm的間距進行布設,對于轉角部位的預應力管道的間隔應該進行加密處理,按照30cm的間隔進行布設。
3.9.1 頂板部位的混凝土澆筑
在澆筑底板部位的混凝土時,應該從腹板部位出料,底板部位的混凝土可以直接使用泵車進行澆筑。具體的澆筑流程為:從箱梁的腹板位置進行下料,然后對腹板、底板部位澆筑混凝土,并開始振搗混凝土,混凝土會由腹板流動至底板部位,當腹板部位的混凝土加護厚度超過底板的厚度,且不低于30cm時,則可以停止對腹板部位的混凝土振搗,而后直接使用混凝土泵車向底板澆筑混凝土。
每臺混凝土泵車可以配備5臺振搗棒,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對較大,所以在底板部位配備2臺振搗棒,在腹板部位配備3臺振搗棒。
3.9.2 腹板部位的混凝土澆筑
腹板部位的混凝土應該是分層澆筑,單層混凝土的厚度應該控制在30cm以內,混凝土澆筑應該保證一次成型,間隔時間應該控制在2.5h以內。
3.9.3 橫隔墻部位的混凝土澆筑
該部位的鋼筋、預應力管道分布比較的密集,可以使用插入式的振搗棒對混凝土進行振搗。
3.9.4 混凝土養護
當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應該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收面,確保混凝土表面不會在早期階段出現裂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強度以后,則可以開始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灑水養護。
0#塊梁段的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應該及時進行預應力張拉,在張拉預應力筋之前,應該對波紋管進行摩阻試驗。
施工人員應該沿著縱向預應力鋼索兩側同時進行張拉,預應力筋張拉必須要對稱張拉,腹板部位的預應力應該使用該強度的螺紋鋼筋進行張拉,單根鋼筋的張拉控制力為567.2kN。
橫向預應力束使用的是5根Φ15.2mm鋼絞線,實際張拉應該采用單端張拉的方式進行作業,錨固端選擇使用BM15-5、BM15-5P錨具,預應力束的彎曲半徑R=4m。張拉之前應該預留80cm的工作長度,固定端的長度應該為20cm,總計需要預留100cm。
張拉錨固端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封錨,封錨混凝土的強度不得低于C50,混凝土表面應該布設8mm的鋼筋網,鋼筋網的尺寸應該是10cm×10cm。當預應力張拉完成以后,應該及時做壓漿處理,壓漿必須要密實,水泥的強度不得低于C50。
結合設計值來計算出不同類型鋼束的伸長量。預應力筋張拉作用力的計算表達式如式(1):
式中:
P p——預應力筋的張拉作用力平均值,N;
P——張拉端的張拉作用力,N;
e——張拉端至計算截面之間的長度,m;
θ——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弧度角,rad;
k x——預應力管道長度偏差對于摩擦造成的影響;
μ——預應力筋與管道內壁之間的摩擦系數。
預應力筋每段伸長量按式(2)計算:
式中:
P p——預應力筋的張拉作用力平均值,N;
x——預應力管道的長度,cm;
E——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MPa;
A——單束預應力筋截面積總和,mm2。
預應力筋張拉時中途不得中斷,當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5%,混凝土的彈性模量達到設計要求以后,且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低于5d時,才能夠開始進行張拉。
預應力筋張拉應該是保證兩端同時進行張拉,且預應力筋左右應該相互對稱,實際張拉的過程中,張拉順序是先張拉腹板部位的預應力束,然后再張拉頂板部位的預應力束。初張拉的作用力應該控制在張拉應力的20%,當張拉至設計值以后應該穩定3min,測量預應力筋的伸長值。預應力張拉全部都是使用雙控法展開作業,簡單而言就是利用伸長量來確定張拉控制力,通常情況下,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間的偏差應該控制在±6%內。
當張拉作業完成以后,應該在2d以內對預應力管道進行壓漿。壓漿作業完成以后的3d內,梁體的溫度不得低于5℃。在壓漿前應該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好詳細的交底記錄[4-5]。
(1)在啟動起重機之前,應該先開始進行試運行,確保起重機可以正常運行以后正式投入使用。起重機駕駛員必須要具有執業證書。實際施工需要投入2臺起重機,2臺起重機之間的間距不得低于2m,以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2)在預應力筋張拉作業完成后,且尚未注漿之前,嚴禁敲打預應力管道,且施工人員非必要情況下不得靠近預應力筋的端部。當液壓系統處于高壓狀態下時,不得拆卸結構組件,油管必須要妥善地予以保管,確保油管不會出現損壞;預應力筋張拉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地按照現行的規范流程進行施工。各施工人員應該事先進行培訓,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教育的力度,提升施工人員個人安全意識,嚴禁出現違規操作。
(3)支架體系必須要具備加強的承載力,避免支架出現不均勻沉降。支架結構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強度、剛度以及穩定性,拉桿的安全系數不得低于1.3、穩定性系數不得低于1.5。
綜上所述,使用上文中所介紹的施工方法對特大橋梁的0#塊梁段進行施工,可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成效。采用臨時支墩來對梁體進行加固,不但能夠有效地縮短施工時間,同時還可以提高梁體的穩定性,有效地提高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設成本,加快施工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