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清
吉林省東遼縣白泉鎮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獸醫服務站,吉林東遼 1366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無污染、無殘留的綠色生態豬肉及其產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益生菌制劑又稱為微生態制劑或微生物,因為其可以直接飼喂動物并通過調節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動物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活性的作用。據研究表明,養豬生產中發生的生產性能下降、生豬營養不良、豬肉品質下降、生豬生長過瘦、過肥、應激反應過大、過敏現象等多種因素,都與生豬腸道內的微生物平衡有關,因此它的使用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本文介紹了益生菌制劑的科學選擇、合理使用等,目的是在養豬生產中保護好生豬腸道的健康,使益生菌制劑在生豬養殖中合理的使用,發揮出益生菌制劑的應用效果。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針對益生菌制劑展開深入研究,現在每年的產量已經達到了1萬噸。產品基本上都以芽孢桿菌、乳酸菌居多。其中,基于芽孢桿菌制作的復合制劑效果最佳,使用率最高。現如今市場中有著多種不同的制劑種類,缺少統一的標準,質量極為不穩定,不同企業的生產產量各不相同。有的豬場發現在用了之后,效果不顯著。由于各類菌種對于外部環境的耐受水平完全不一樣,像是乳酸菌就會對飼料質粒溫度造成破壞,使得內部活菌受到一定程度損失。由此看出,選擇一些具有較強耐受水平,功能表現較好的菌種極為重要[1]。
此外,少部分企業的生產模式十分單一化,部分技術完全不過關,導致活菌數并不達標,里面包含了許多雜菌,穩定性不足。所以,豬場在對制劑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調查工作,了解廠家的生產狀況,并對產品展開評估,把握其綜合質量。通過和一些有著良好信譽的企業合作,購入一些高質量產品,以防出現嚴重損傷。
在進行養殖的時候,依靠先輸入生菌搶占腸道位點,能夠有效防止病菌入侵。像是一些動物在出生之后,腸道一直處在無菌的狀態,此時就要立刻應用益生菌制劑,以此防止原菌發生入侵,避免腸道疾病出現。另外,仔豬斷奶后、豬康復后、應激素出現之前,都是加入益生菌制劑的關鍵階段。
即便采用相同的制劑,若動物的種類、年齡有所區別,實際產生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進行生產的時候,就要將動物的種類、生產階段全部考慮進來,合理選擇制劑。像是某些制劑的內部基本上都以乳酸菌和酵母菌為主,通常會在一些年幼的動物身上應用。究其原因便是這些動物的腸道沒有任何病菌,因此能夠更好地吸收,讓這些菌種占有全部環境,促使動物自身的微生物處在平衡狀態,以防外部菌種入侵。現如今部分企業會參照益生菌功能的差異,并根據豬的年齡和生理特點,專門制作一些特定的制劑,諸如乳豬專用、保育仔豬、肥育豬、后備母豬等。豬場可以參照自身養殖豬的具體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制劑。如此一來,益生菌的價值就能全部展現出來,確保豬能夠健康生長[2]。
對益生菌制劑來說,其劑型有很多種,諸如粉狀、顆粒以及微膠囊等,既能選擇拌制,也能通過水液飼喂。具體來說,需要參照豬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益生菌本身的作用便是依靠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大量生理活動慢慢實現,最終效果基本上和益生菌的整體數量有著直接聯系。若益生菌數量不達標,很難取得優勢,自然無法發揮效果。但如果數量超標,不僅不會讓功能表現進一步增強,反而還會導致浪費。目前,各類動物具體需要投入的益生菌量并未得到確定,因此養殖人員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把握,合理控制,讓最終用量處在合理的范圍之中[3]。在生豬生長的不同階段,其所需要的益生菌數量實際上是不同的,如對于剛剛出生的仔豬來說,自身臟器發育不完善,體內菌群的繁殖速度比較慢,此時就需要適當地添加益生菌,但是添加數量要嚴格控制,以小劑量添加為宜,因為如果添加劑量比較大,仔豬的腸胃器官負擔可能會加重,難以適應外界添加的益生菌群,影響自身的正常生長。
在動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益生菌制劑的效果各不一樣。因此,豬場就要參照豬的具體生長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時機,對制劑進行使用。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分別是出生、斷奶以及肥育。豬在出生之后,體內菌種還不夠平衡,免疫力差,此時為其提供益生菌,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微生態體系打造,以防會有其他病菌入侵。但是在添加益生菌的時候,也要結合仔豬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添加,因為仔豬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是十分的成熟,如果不能準確地把握添加的劑量,那么很可能會對仔豬體內原有菌群造成破壞,影響仔豬各個器官的正常發育,這對于仔豬的健康生長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說在添加益生菌時必須要慎重,在正式添加之前,需要充分考慮仔豬的生長情況靈活添加。豬在斷奶之后,不再具有母源抗體,外部環境有所轉變,很容易導致腸道部分受損。因此就可以在飼料之中加入一定量的制劑,讓其盡快適應外部環境,強化體內的防御系統,降低疾病出現的概率。動物在進入康復期后,同樣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采用針對性措施,投入相應的制劑,以此使其體內功能得到恢復。由此發現,合理把握添加時機對于制劑效果的發揮影響非常大。生豬育肥期間,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眾多,許多養殖戶在此階段往往過分關注生豬營養的補給,但是對于其他方面的關注度比較少,大量攝入食物將會加重生豬的腸胃負擔,也可能會對生豬體內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在該階段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及時為生豬補給益生菌制劑。
益生菌制劑相較于其他幫助生豬健康生長發育的藥物不同,其是含有活菌的生物制劑,活菌制劑在其加工生產、包裝、運輸和存儲環節很容易喪失活性。益生菌制劑一旦喪失活性,其作用就難以有效地發揮,生豬食用了這種益生菌制劑對于其健康發育實際上是毫無益處的。因此,針對即將準備給生豬使用的益生菌制劑必須要妥善保存,要定期對菌種的活力以及產品質量進行檢測,評估其作用是否有效發揮出來,保證其在給生豬食用時作用有效發揮出來,這樣才更有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和繁殖。在生豬成功攝入益生菌制劑后,還需要保證其已經達到了生豬腸道的相應位置,這才是保證益生菌制劑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益生菌制劑可以與生豬所需要接種的各類疫苗配合使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不會受到任何干擾,同時益生菌的作用也不會因此而降低。但是在具體配合使用環節也有諸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一般情況下,生豬在接種疫苗之前的15 d在其食物中投放益生菌制劑是最為有效的,這樣更容易幫助生豬順利的在體內產生抗體,優化生豬體內抗體水平,使得抗體的持續時間不斷延長,保證免疫效果能夠充分發揮出來,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避免生豬在接種疫苗之后出現應激反應,其對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和繁殖是極為有利的。
針對益生菌制劑的作用原理以及效用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情況下,部分養殖戶可能會將益生菌制劑與抗生素聯合使用,認為這兩種物品都是幫助生豬健康生長的,那么將其聯合在一起使用將會產生“1+1>2”的效果。但實際上,一般情況下益生菌制劑最好不要與抗生素、抗菌類藥物、驅蟲藥物等聯合在一起使用,其將會對益生菌效果的發揮產生嚴重制約,不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和發育。如果需要同時使用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藥物,最好間隔一段時間再使用,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藥物作用,減少各類疫病發生率,使得生豬更加健康地生長發育。此外,飼料成分也可能會對益生菌制劑的使用效果產生一定的干擾和影響,比如說,飼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抗氧化劑等都可能會導致益生菌制劑的活性降低,因此在使用相關飼料時,最好不要同時投放益生菌制劑,避免益生菌制劑的效果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保證生豬的健康繁殖和發育,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進行養豬生產的時候,益生菌制劑的使用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早期由于部分養殖人員知識水平不夠扎實,對益生菌制劑的學習和使用了解不充分,在實際生產中使用的機會和數量也不多,因此存在益生菌制劑使用不合理現象,不但沒有發揮出益生菌制劑的應有效果,還使得正常的養殖工作受到了一定負面影響。因此,當前養殖人員就要轉變以往陳舊的生產觀念,轉變學習和應用新知識態度,結合本場養殖的實際情況,思考相關注意事項,合理應用益生菌制劑及當地所產宜于選購的各種優質飼料,確保仔豬在科學的飼養管理下能夠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