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農安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農安 130200
導致蛋雞發生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主要是雞毒支原體,其形狀為細小的圓形或卵圓形,沒有細胞壁,革蘭氏染色結果為弱陰性。該病原體引起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過程中,主要是因為其附著在蛋雞的呼吸道上,使其機體抵抗力降低,并且會誘發多種傳染病,使病癥加重。
該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可以說各個日齡的蛋雞都有可能感染發病,特別是在氣候條件較差的季節時,很容易出現大規模發病的情況。但最容易感染發病的是雛雞,這是因為它們的免疫力相對較弱,無法有效抑制病原體,并且在感染發病后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癥狀。成年雞雖然也會被感染,但相對來說不是很嚴重,發病較為緩慢。
該病的主要感染途徑是健康蛋雞在接觸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蛋雞或污染的物品后,就會發生感染,比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蛋雞在平時會產生一些呼吸道分泌物,其中含有的病原就會對空氣、飲水等造成污染,當健康蛋雞接觸污染物后,就極有可能發生感染。此外,種蛋也是傳播該病的一種方式,當種蛋感染后,雞胚就會在孵化中后期發病,甚至發生死亡。
根據對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分析,影響其發病的因素比較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化學因素、生物因素與物理因素。
第一,化學因素。從目前我國蛋雞養殖的現實情況來看,多數養殖場在蛋雞養殖中都存在衛生條件差的問題,這并不是說養殖工作人員沒有衛生意識,只是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沒有采取科學的方法與策略,比如大部分的養殖工作人員都明白消毒的重要性,也知道定期進行垃圾清理,但在消毒劑的使用上存在過量、選用消毒劑不當等問題,對垃圾的清理不徹底,使得殘留垃圾散發出刺激性的氣體,容易產生蛋雞呼吸道問題,從而發展為慢性呼吸道疾病。所以,相關養殖工作人員在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中,理應重視對化學因素的分析,以便為后續防治工作高質量開展打下基礎。
第二,生物因素。蛋雞養殖中,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蛋雞容易受到一些微生物的感染,如細菌、病毒等,這就會導致蛋雞呼吸道發生感染。一般情況下,如果蛋雞的免疫力比較強,這些病原體并不會對蛋雞的健康帶來多大影響,也就避免了病情的發生。但如果蛋雞免疫力差,就會使得機體自身無法抑制這些病原體,從而讓這些病原體可以進行繁殖與發展,最終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飼養不當等問題,讓蛋雞自身的免疫力出現下降,無法對這些病原體進行有效抑制,最終發生了呼吸道疾病。
第三,物理因素。在引起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因素中,物理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但與上述兩種因素相比,此種因素的影響相對有限。不過,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對該因素的分析,其中比較熟悉的物理因素就是空氣中的粉塵顆粒物,當蛋雞吸入比較多的粉塵顆粒物后,極有可能導致其呼吸道產生問題。對此,養殖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場內的清潔工作,防止粉塵顆粒物對蛋雞身體健康帶來影響[1]。
除了上述的幾種發病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會引起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候因素、疾病因素等。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季節,或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災害性天氣時,雞群就容易發病;而疾病因素指的是,其他的一些疾病會誘發該病,例如大腸桿菌病,就會使得蛋雞的抗病能力下降,即便是在康復以后,體質也很難完全恢復到健康的狀態,此時如果稍微出現氣候變化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就會誘發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
由于幼齡雞與成年雞的抗病力存在差異,所以在發病的時候,幼齡雞通常會有非常明顯、典型的癥狀,比如鼻塞、打噴嚏、咳嗽、流出漿液性黏液等,此外還可能出現氣囊炎、結膜炎等。并且隨著這些炎癥的加劇,會出現更為明顯的癥狀,從而造成其食欲減退、生長發育停滯。在發病的后期,眼瞼會出現腫脹的現象,這是由于鼻腔和眶下竇中積聚滲出物引起的,即便在之后會消失,但也無法避免對機體發育帶來的影響。成年雞通常發病時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并且極少出現死亡,但會影響到產蛋量與孵化率,所以該病對蛋雞飼養的經濟效益會帶來嚴重損害。需要注意的是,該病的一些臨床癥狀與其他疾病相似,養殖工作人員要注意鑒別診斷,避免誤診。
目前,在預防與治療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過程中,由于養殖場環境復雜、病毒活動和感染隱秘等原因,防治工作量比較大,加上部分工作人員防治理念更新不及時,缺乏較強的工作能力,使得防治效率低下,甚至出現了防治速度跟不上病毒傳播、繁殖的速度,這不僅讓防治工作量變得更大,也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資金[2]。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技術、方法與措施,但這些都只在部分地區進行了推廣應用。還有一些地區在蛋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中,采用傳統防治技術,這不僅會影響到防治的效果,還無法適應當前蛋雞慢性呼吸道防治工作的高要求,從而讓蛋雞飼養產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第一,加強養殖場衛生管理。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主要與養殖場內的衛生條件好壞有直接關系。所以,在預防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過程中,養殖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場內衛生,最好可以經常性進行打掃,最少一周進行一次大掃除。除此以外,還要注意雞舍內的通風情況,避免有毒氣體含量超標。當然,在保證雞舍通風良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保溫工作,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要協調好保溫與通風的關系,以免冷空氣的過度吸入對蛋雞呼吸道造成嚴重刺激,從而使蛋雞發病。
第二,做好免疫預防及藥物預防工作。在該病的預防中,免疫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與方式,目前,常用的疫苗有滅活苗和弱毒苗。其中,在使用弱毒苗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飲水免疫的方式,接種次數為一次,一般是在雛雞12周齡的時候進行接種,必須注意的是,在使用該疫苗的前后5 d要禁止給免疫對象使用抗生素。而滅活苗作為比較常用的一種免疫疫苗,在蛋雞飼養中的使用是比較廣泛的,一般是在雛雞10日齡與開產前進行接種,既可以對該病起到良好地預防效果,確保蛋雞的產蛋量,也可以防止氣囊炎等病癥的發生。
第三,重視先進防治技術的推廣。在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下,養殖工作人員在預防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過程中,也要大力引進先進防治技術,構建現代化的防治體系,比如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可以應用最新的排污處理設備、通風設備,保證雞舍環境的舒適性。這樣既能對該病的防治起到較好的效果,還能促進蛋雞飼養的規范化、科學化與標準化,這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第四,關注腸道保健。作為禽類的一種,蛋雞的消化道與呼吸道存在密切聯系,二者甚至可以被看作一個整體,當蛋雞發生腸道感染后,極有可能繼發呼吸道類疾病,所以關注腸道保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為此,養殖工作人員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有益于腸道保健的藥物,如天然植物提取物、中草藥、微生態制劑等,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用量,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否則會起到反作用。
在治療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養殖工作人員需要堅持對癥用藥的基本原則,一般常用的藥物主要是大環內酯類,比如泰樂菌素、紅霉素等。除了對癥用藥外,還應選擇合適的用藥方法,以泰樂菌素為例,在用藥中主要是采用飲水用藥的方式,且需要在2~3 h內完成,同時要保證用藥的連續性。針對一些病情嚴重的病雞,在治療的過程中則可以選擇注射的用藥方式,使用的藥物一般為黃芪多糖注射液100 mL、100萬IU鏈霉素2支、80萬IU青霉素2支,同樣也要連續使用,通常最少為3 d。
在治療上,養殖工作人員需要明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而發病時間越長,則會增加治療的難度,同時需要聯合用藥。在藥物治療中,部分養殖工作人員可能會選擇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切記不能長期使用,并且要控制使用的劑量,此外對于繼發感染其他疾病的情況,應進行綜合治療。
作為蛋雞養殖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蛋雞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發病率、病程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雖然很少會因為該疾病直接出現死亡現象,但會誘發其他疾病,導致蛋雞身體健康嚴重受損,影響蛋雞養殖的綜合效益。所以,相關養殖工作人員在蛋雞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該疾病的了解,并根據具體的發病情況制定有效的預防與治療策略,從而保證養殖戶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