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琴
山東省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湖西街道辦事處,山東聊城 252000
肉雞養殖中的疾病問題是限制肉雞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阻礙,同時隨著規模化肉雞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疾病在雞群中出現的概率越來越高,顯著降低了肉雞的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腹水疾病是肉雞養殖中常見的功能性疾病,由于肉雞心臟和肺臟器官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組織淋巴液在肉雞腹腔中長時間存積導致腹水疾病,最終引起肉雞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嚴重降低肉雞養殖的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降低了肉雞養殖的經濟效益,制約了肉雞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1]。肉雞養殖中導致腹水疾病出現與肉雞的養殖環境、肉雞品種、飼料以及飼養管理等有密切的關系。
肉雞養殖過程中,若飼養環境中氧氣含量不足將會導致肉雞機體內臟器官功能受阻,例如心臟和肺臟器官的功能受阻,進而導致肉雞機體中血漿滲出,淋巴液逐漸在肉雞腹腔中存積,形成腹水疾病,最終引起肉雞出現心臟等器官衰竭的情況。部分養殖地區冬季氣溫較低,養殖戶為了提高肉雞舍內的溫度,通常將舍中的門窗密閉,而長時間密閉的養殖環境會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而氧氣的含量顯著下降,尤其是多層籠養模式中,下層空氣的二氧化碳濃度更高,氧氣的含量更低,肉雞容易出現機體缺氧的情況,同時規模化養殖中肉雞密度較大,空氣中氨氣和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含量增加也容易導致肉雞出現機體缺氧的情況[2]。部分肉雞養殖場中通過使用火爐進行雞舍的升溫,火爐中的煤沒有充分燃燒將導致雞舍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顯著提高,一氧化碳會導致肉雞機體中紅細胞攜帶氧氣的功能下降,也會導致肉雞出現缺氧的情況。同時現階段規模化肉雞養殖中,為了追求肉雞優秀的生產性能,通常飼喂大量高能高蛋白的飼料,導致肉雞對于氧氣的需求量更高,若沒有良好滿足肉雞的氧氣需求量也會導致肉雞機體出現缺氧的情況。肉雞養殖中機體缺氧是導致腹水疾病的重要原因,缺氧將導致肺部功能紊亂,引起腹水疾病[3]。飼料中無機鹽含量過高、微量元素等含量較低,導致機體營養失衡,抗應激能力降低,易誘發腹水疾病。飼料儲存不當,發生霉變,肉雞誤食變質飼料后,機體內大量霉菌毒素聚集,造成器官受損引發腹水疾病。雞群患有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也會影響肺臟正常功能,從而造成機體缺氧,誘發腹水疾病。另外,養殖期間長期使用慶大霉素、抗寄生蟲藥等也會對機體產生毒副作用,造成心肺功能受損,引發腹水疾病。
肉雞養殖中腹水疾病的出現與養殖環境、飼料營養水平以及飼養管理措施密切相關,通常炎熱季節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相對較高,同時寒冷季節若沒有做好雞舍的通風換氣工作也會導致腹水疾病出現。研究發現,高海拔地區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顯著高于低海拔地區的肉雞養殖,同時肉雞養殖中大量飼喂高能高蛋白飼料的肉雞相比低能低蛋白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更高,自由采食的肉雞養殖中相比限制飼喂的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更高。而且雄性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相比雌性肉雞的更高[4]。
肉雞患腹水疾病后可能在發病初期出現猝死的狀況,通常出現在體重較大的患病肉雞中。部分患腹水疾病的肉雞會出現背部朝下、腿部朝上抽搐死亡的情況。體重較小的肉雞出現腹水疾病后會導致腹部顯著膨大,同時對患病肉雞的腹部進行觸診發現有水波感,患病肉雞的腹部皮膚呈現為紅色。患腹水疾的肉雞出現精神狀態萎靡,長時間不愿走動,雞冠部位出現萎縮的情況,同時患病肉雞出現呼吸困難、被毛凌亂的癥狀。腹水疾病會導致肉雞機體應激狀況增加,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導致誘發多種繼發疾病,給腹水疾病的診斷帶來難度。
對患腹水疾病死亡的肉雞進行解剖分析發現,急性死亡的肉雞通常不會出現內臟病變的情況,觀察發現急性死亡肉雞心臟肌肉組織出現增厚的情況。對于慢性死亡的肉雞可以發現肉雞腹腔和心臟包膜中出現大量透明的黃色液體,部分肉雞腹水呈現為淡血色。解剖一段時間后腹部積水會出現凝固的情況,呈現為膠凍狀。患病肉雞的肝臟組織出現腫大。慢性腹水疾病感染的肉雞通常會出現并發性疾病,容易導致疾病的誤診。
肉雞實際養殖生產中出現腹水疾病通常難以獲得痊愈的治療,所以肉雞腹水疾病預防大于治療。肉雞實際養殖生產中通常需要合理控制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的水平,通常建議在30日齡之前不易飼喂高能高蛋白飼料,良好控制肉雞的生長發育速度,避免過快生長導致腹水疾病的出現。在肉雞養殖的35日齡之后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飼喂。肉雞實際養殖生產中還可以通過限制肉雞的光照時間來控制肉雞的采食量和運動量,以良好避免腹水疾病的出現[5]。肉雞養殖中光照時間可以在1~3日齡雛雞養殖中使用全天照明,在肉雞養殖4~21日齡時每天光照時間控制在6 h左右,在肉雞養殖的22~28日齡光照時間控制在8 h左右,肉雞養殖的29~35日齡時光照時間控制在10 h左右,在35日齡后可以將光照時間控制在12 h左右。同時在肉雞養殖的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肉雞血液攜帶氧氣的含量,避免機體出現缺氧的情況。通常維生素C的添加量在0.5~1.0 kg/t左右。肉雞養殖過程中降低雞機體內器官的需氧量可以有效節約氧氣的用量,促進肉雞生長發育的同時降低腹水疾病出現的概率。在飼料中添加尿素酶抑制劑可以有效降低肉雞養殖中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部分肉雞品種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較高,所以肉雞養殖前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肉雞養殖品種。
肉雞養殖中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是預防腹水疾病的關鍵,同時改善肉雞群體的養殖管理條件和環境條件是關鍵。首先需要處理好寒冷季節養殖中肉雞欄舍內溫度和空氣質量之間的問題,在保障肉雞欄舍溫度的前提下,保障肉雞欄舍內獲得良好的通風,改善欄舍內的通風換氣條件,降低肉雞養殖欄舍中二氧化氮和氨氣的含量,同時需要把控欄舍中的溫度,避免溫度過低導致肉雞機體應激,以期降低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肉雞養殖中還需要合理調整肉雞養殖的密度,避免養殖密度過大導致肉雞之間出現擁擠的情況。肉雞養殖中適當的限飼可以有效避免腹水疾病出現的概率,肉雞早期限飼處理可以通過在肉雞養殖的第3周減少10%左右的飼料飼喂量,在給肉雞進行限飼處理后1周恢復正常的飼料飼喂量,后續逐漸提高肉雞的采食量,補充前期由于限飼出現的體重損失,使肉雞出欄時的體重達到標準水平。肉雞的限飼處理可以通過在夜間定時熄燈或者定時清空料槽,早期養殖中的限飼可以有效降低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肉雞飼料營養物質的合理配置是避免腹水疾病出現的有效措施,飼料營養物質的供給需要保障肉雞的營養需求,減少肉雞養殖中油脂的水平,可以通過在肉雞養殖中3周齡前控制能量的攝入,采取低能量飼糧的飼喂或者高能飼糧的限飼處理,3周齡后飼喂高能飼糧。保障肉雞飼糧中氨基酸水平的均衡,可以適當減少蛋白質的供給。在肉雞飼糧中補給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例如維生素E、硒、鈣、磷等,其中鈣和磷的供給水平需要保持均衡。在肉雞顆粒飼料中可以適當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補充量推薦為500 g/t和10 000 IU/t。肉雞養殖中適當使用粉料替代顆粒飼料后可以有效降低肉雞出現腹水疾病的概率,同時需要在飼料中禁止添加呋喃唑酮、變質魚粉等物質。降低肉雞腸道組織中氨的水平可以有效避免腹水疾病的出現,通過在肉雞飼料中添加尿素酶抑制劑,添加劑量控制在125 mg/kg為宜,降低腹水疾病出現的同時降低肉雞的死亡率,同時對于肉雞的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有良好的作用。肉雞飼料中額外添加碳酸氫鈉等弱堿性的飼料添加劑對于降低腹水疾病出現的概率也有良好的作用。
肉雞自身生長速度較快,飼料轉化率和對養殖環境條件的要求相對較高,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或飼料搭配不合理等,肉雞很容易感染腹水癥。肉雞養殖中腹水疾病的出現會顯著降低肉雞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同時腹水疾病的出現難以獲得良好的治療,秉承防大于治的措施,做好飼養管理以及營養物質的供給可以有效避免腹水疾病的出現,促進肉雞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