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紅,沈召偉
扶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
最近幾年陸續出現的一些牛羊疾病,給疾病防治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難,同時也給消費群體帶來了心理負擔。為了解決人們的消費問題,推動動物疾病防治工作的發展,我國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動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并積極頒發了相關的文件,對牛羊疾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因而,科學地防控牛羊疾病,既符合牛羊疾病的防控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整體的牛羊健康水平。這樣能夠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也能夠解決人們對牛羊動物制品的消費需求。
食品安全是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茖W地開展防控工作,能夠提升牛羊動物制品的安全水平,保障畜牧產品的質量。借助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加強疾病的防控工作,能夠推動畜牧產業可持續性發展,也能夠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1]。
牛羊的傳染性疾病很多,流行性眼炎、肺炎、肉毒梭菌中毒,以及傳染性鼻炎、布魯氏桿菌病等,都是常見的疾病。其中,牛羊的布魯氏桿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疫病,它屬于我國的二類動物疫病。無論哪個品種的牛羊,都可能會感染此類疾病。特別是種牛與種羊、妊娠母羊、母牛等,往往更容易受到該病的影響。例如,母牛與母羊可能會出現不孕不育、流產等現象。公羊、公牛則可能會出現睪丸炎,影響生育和繁殖。該病不僅造成養殖戶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患病后康復的牛羊,依然會向外界排毒,從而形成一個移動的傳染源,造成牛場與羊場的反復感染、發病。在診斷該疾病時,可以利用試管凝集試驗,或者使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等,以便于取得更精確的試驗結果。
目前沒有治療該病的特效藥,因此采用封鎖、隔離、撲殺、無害化處理等一系列措施,是主要的應對策略。當發現疫病時,需要立即上報給相關負責人,并按照要求進行封鎖、消毒等措施。使用3%濃度的石碳酸溶液,往往可以取得預期的消毒效果。直到最后一頭患病牛羊死亡以后,才能按照規定申請解封工作。當檢測合格、消毒合格以后,可以按照要求恢復正常的養殖活動。與此同時,該病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利用免疫接種。使用19號布魯氏桿菌的疫苗,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開展接種工作時,需要認真遵守接種規范,并且加強對妊娠母羊、母牛的防護。一旦接種操作失誤,將會造成母羊與母牛的流產,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通常情況下,未發生該病的養殖場無需接種。只有當養殖場出現病例時,才需要進行規范接種,避免形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另外,在日常的養殖工作中,養殖戶要做好管理措施,確保養殖密度合理,做好通風消毒措施。針對具體的養殖情況,及時清理牛羊排泄物、打掃養殖場內的垃圾。強化消毒措施,可以提升養殖的安全性,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與損失。
牛羊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它是我國一類重大的傳染性疾病之一。當牛、羊感染該病時,一定要立刻進行撲殺,做好無公害化處理。就具體癥狀而言,當牛羊感染該病時,初期會出現蹄部紅腫與疼痛,然后會在全身出現潰爛的斑塊,或者全身出現水泡。在口腔與蹄部的位置還會出現痘疹,身體溫度甚至達到41 ℃。采用ELISA檢測試劑盒實施抗體檢測,或者對病變的組織實施瓊脂擴散的試驗,都能夠得到相應的診斷結果。
目前缺乏該病的治療藥物,因而一旦發現患病牛羊就需要立刻撲殺,實施無公害化處理,避免該病大范圍傳播。與此同時,養殖戶需要及時上報疫情,嚴格執行封鎖與隔離的措施。對威脅區域、疫區等實施劃分,并禁止調運動物的行為。針對所有的牛羊個體,分別實施血液采集,分離血清以后實施血清檢測。一旦發現隱性帶毒的牛羊后,則需要即刻淘汰,做好無公害處理的措施。當撲殺之后的14 d內沒有新增病例時,則需要繼續實施衛生消毒措施,并向上級部門的相關領導人申請解封。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牛羊,則需要做好免疫接種的工作。認真開展口蹄疫滅活疫苗的接種工作,促使牛羊群達到相應的抗體水平,保障整體牛羊群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養殖管理中,要加強對產房消毒工作的重視,使用2%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做好細致化的消殺工作。在養殖模式方面,采用自繁自育和全進全出的方式,能夠取得更好的養殖效果,提升養殖的安全性。如果采用引種的方式,則需要重視產地的檢疫,并做好隔離觀察的措施,以確保牛羊群的身體健康。在恰當的時機接種疫苗,并及時做好抗體水平的監測。只有監測水平達標,才能逐漸開始混群養殖的模式。另外,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也要加強疫苗接種的宣傳,鼓勵養殖戶積極開展接種工作,以便于達到合格的抗體水平。
牛羊的結核病,是結核分歧桿菌導致牛羊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作為國家二類動物疫病,這種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而且容易導致人畜共患,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威脅養殖戶的身體健康。感染該病的病牛,通常會出現膿性鼻涕,且患病牛羊會出現脫毛、消瘦、腹瀉等癥狀。在診斷該疾病時,采用結核桿菌的菌素進行皮下注射試驗,如果注射區域內存在腫脹的情況,則可以初步認定試驗牛羊感染了結核病。
由于目前尚未出現一些特效疫苗和特效藥,因而結核病的控制方法較為困難。為了降低該病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制定預防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養殖戶需要提高預防意識,及對該病的重視性,以便于保障牛群、羊群的健康。在日常飼養管理的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保障飼養環境清潔、衛生。對于那些已經確診的患病牛羊,則需要即刻淘汰,避免傳染給其它健康的牛群與羊群。做好患病牛羊的尸體處理工作,嚴格執行無公害處理的方法,減小該病的傳染范圍。對于那些檢驗結果為陰性的牛羊,則可以劃定為假定健康牛,并進行單獨隔離飼養。定期對這些牛羊進行檢測,如果連續三次的結果都沒有隱性帶菌瘤,則可以認定為凈化完全,進而打造出一個健康的牛羊群。
當養殖場面積過小,或者牛、羊的運動量不足時,以及青飼料較少時,都可能會導致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例如,瘤胃食滯、瘤胃酸中毒等。患病牛出現食欲減退、腹瀉、腹痛、瘤胃鼓脹等情況。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家畜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動物源性的產品質量下降,及生產性能下降,進而給養殖戶帶來損失。對于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主要是設置運動場,增加牛羊的運動量。與此同時,飼養時注重配比的科學性,適當增加優質牧草的比重。對于那些反芻異常的動物,則需要實施相應的限飼管理,促使它們恢復正常的進食與消化能力。另外,當牛羊出現中毒性的疾病時,通常是由飼料配比不平衡導致。當鹽分過多時,可能會引起鹽中毒,牛羊會出現身體震顫、口吐泡沫等情況。針對患病動物的具體情況,實施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的措施,或者灌服醋的措施,可以得到較好的救治效果。
在養殖場內,寄生蟲感染也是常見的牛羊疾病。例如,肝吸蟲、鉤蟲、蛔蟲等都是常見的寄生蟲,這些都可以引起牛、羊等動物出現感染、生病等情況。氣候濕潤、雨量過大季節,當牛、羊受到蜱蟲叮咬時,往往會導致寄生蟲病的發生。當牛、羊出現貧血、精神不振、行走困難時,往往要考慮是否存在患病的情況。針對這種疾病,主要的防控措施是消毒、驅蟲。結合獸醫的建議規范用藥,避免產生抗藥性。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進行消毒,可以避免食槽上附著寄生蟲,減少感染機會。及時地清理牛、羊糞便,可以減少高溫、高濕度環境中寄生蟲的孵化、產卵等情況[2]。
針對牛羊常見疫病,養殖戶需要提高警惕,加強對這些疫病的了解,逐漸提升防控水平。一方面,堅持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平衡的生態環境,優化養殖場的環境質量,能夠提升牛羊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生物技術的應用力度。重組動物干擾素,以及抗菌肽與載體疫苗等,都是牛羊養殖中常見的生物防治手段。另外,重視疫苗免疫的工作,選擇經過認證的高質量疫苗,合理規范地開展免疫工作,杜絕濫用藥的情況,這些措施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3]。
總而言之,在牛羊的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病毒侵襲,遇到口蹄疫、布魯氏桿菌、結核病等常見疾病。這些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力與致死性,并且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人身健康威脅等。因而,一旦發現患病牛羊后,養殖戶需要按照要求做好撲殺、無公害處理等工作,并且認真執行封鎖、隔離工作。積極落實免疫接種工作,提高養殖場的安全性,確保牛羊達到免疫水平,能夠顯著提升養殖戶的綜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