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巖,賈長明,葉子健,劉建平,韓學哲,周順友
1.吉林省公主嶺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嶺 136100;2.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吉林長春 130000; 3.公主嶺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公主嶺 136100;4.公主嶺市楊大城子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吉林公主嶺 136100;5.長白山管委會池北區畜牧獸醫管理局,吉林白山 133613;6.吉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吉林長春 130062
目前全國各地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的國家戰略,吉林省也積極實施糧倉變肉庫工程。畜牧業就是這一戰略的主要實施者。如何能讓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大的效益,讓我們飯碗中內容物的質量更好,品種更豐富,提高畜牧業的效益和水平,建議試點定向利用廢棄動物蛋白。
主要是指以下幾種動物蛋白:①貂、狐、貉等毛皮動物出欄剝皮后的肉尸;②飼養場出欄至屠宰場途中及屠宰前死亡的畜禽;③超期的肉蛋奶類制品;④餐廚垃圾中的肉蛋奶類制品;⑤各種因災死亡的動物。包括水災、火災、事故、窒息等原因造成的致死、致殘的畜禽等動物。
貂、狐、貉、等特種動物剝皮后的肉尸沒有規定處理措施。其他原則都在認證的無害化處理場做了無害化處理。
3.1 由于國家針對貂、狐、貉等特種動物既沒有檢疫檢驗要求,也沒有定點的屠宰加工場所,屬于制度盲區。
3.2 其他類目前均參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規定的方法和技術工藝及操作注意事項實施無害化處理。下游產物通過有機肥還田。這些畜禽和肉類都是由糧食通過動物過腹轉化而來,這樣簡單地做還田處理是糧食資源的浪費。尤其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國家連續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等法律法規,規范糧食節約標準,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3.3 針對各類廢棄蛋白物質原料監管不到位時,必將導致不良商家“改頭換面”,將廢棄動物蛋白流向餐桌,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安全。
3.4 廢棄動物蛋白管理不當,尤其是隨意丟棄還會成為各類傳染病的優質培養基,成為疫病傳播、環境污染的源頭。
4.1 生物倫理問題。這些物質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質原料,國外和國內都有過加工后添加到動物飼料中的先例。如果同種動物間食用,會產生倫理問題。4.2 也存在動物遺傳疾病同種間傳遞的隱患。美國發生瘋牛病就與牛飼料中添加牛的肉骨粉有很大的關聯性。
4.3 制度限制。目前我國的飼料原料種類都由農業農村部發布到《飼料原料目錄》中,沒有列入目錄的原料不允許在飼料使用。
蛋白質資源屬于稀缺的國家戰略資源。從全球來看,我國的陸上蛋白質資源,人均占有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我國人多地少,可耕種農田主要用于保障能量物質的主糧生產,大豆等植物類蛋白質資源85%以上依賴進口。保障動物蛋白生產的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豆粕。
5.1.1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發改農經〔2020〕350號)。
5.1.2 《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
5.1.3 農業農村部根據技術的發展不定期修訂《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
生物飼料包括一些新型的蛋白和能量飼料來源,如秸稈、羽毛、昆蟲、生產廢棄物等以高新技術為手段,利用微生物工程發酵開發的新型飼料資源和飼料添加劑。如:功能微生物菌劑、功能微生物酵素原料、飼用酵母培養物等。
我國非常規飼料資源豐富,種類多,全國有各類雜粕、糟渣資源1.7億噸,除棉粕、菜粕和花生粕等資源,其他糟渣類和鮮基物料的飼用開發利用率低,有巨大的開發空間。據統計我國可飼料化利用的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總量達到23億噸。
山東省已經開展了“功能微生物酵素資源戰略開發項目”,深入研究評估各類動植物生物質資源的營養價值與生物轉化機理,研究利用生物質高效解聚與生物聚合集成化技術,探索構建“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微生態物質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與產業化運行新路徑。近年來該項目系列技術成果受到該省各級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山東省政府、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山東省科技廳等省市領導先后都對該項目進行調研指導,并將該項目推廣列入該省政府辦公廳督辦事項。
昆蟲類蛋白質是新興的飼料蛋白原料,具有蛋白含量高于各種常用的動植物蛋白含量。最低的也超過了同等重量的魚肉、牛肉、羊肉、豬肉、雞蛋等,有些甚至超過好幾倍。如干的黃蜂含蛋白質約81%,蜜蜂43%,蟬72%,草蜢70%,蟋蟀65%,稻蝗60.08%,柞蠶蛹52.1,%,蠅蛆60.88%,黃粉蟲63.19%,鼎實多刺蟻64.50%,紅胸多刺蟻58.60%等。昆蟲還富含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鈣、鉀、鎂、磷、硫、硒、鋅等數十種營養元素。
根據現在的科研水平,目前活體高蛋白昆蟲已形成食品、飼料、肥料、菜品、能源、環保等6項目產業,主要替代魚骨粉、肉骨粉、高效生物有機肥、飼料添加劑、高效化肥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會有新的用途。
為了探索這些廢棄蛋白質的處理之路,河北省和遼寧省分別選擇了一家企業開展“毛皮動物屠體飼料化定向使用”試點,并獲得了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的批準。這些試點工作為我們開展這些廢棄蛋白安全高效利用提供參考和遵循。
根據農業農村部批準的試點方案要求政府監管、企業實現“切實落實監管措施,確保閉環運行、全程可追溯,規范生產工藝,嚴控產品質量標準,做好跟蹤監測”。為毛皮動物屠體(大體相當于本文中的“貂、狐、貉等毛皮動物出欄剝皮后的肉尸”)飼料化找到了出口。在《毛皮動物屠體飼料化定向使用試點要求》,明確了以下規范和操作參數,為我們開展其他廢棄蛋白質的利用帶來了參考。
一是以狐貉為對象,分別進行定點收集屠體、加工肉骨粉等飼料產品,實行定向“點對點”銷售使用。突破了《飼料原料目錄》的限制。
二是規范了加工程序。分別對屠體回收、肉骨粉加工、產品加工銷售、飼喂動物幾個環節做出規范性的要求。
三是明確了關鍵環節的技術參數。對加工后肉骨粉的蛋白質含量、賴氨酸含量、酸價、揮發性鹽基氮、水分、灰分等主要技術參數做出規定;對屠體高溫滅菌做出壓力和溫度的規定。
6.1 在一定范圍內試點,將上述無害化處理后的廢棄動物蛋白物質針對不同畜種定向作為寵物飼料和毛皮類動物飼料的原料,或作為高蛋白昆蟲的原料,以昆蟲蛋白的形式添加到飼料中。禁止進入食物鏈,做肉、蛋、奶類畜禽的飼料原料。禁止做同物種的飼料原料。
6.2 在試點范圍內無害化處理后廢棄蛋白物質采取生物飼料或飼喂活體高蛋白昆蟲后,用作寵物飼料和毛皮類動物飼料的原料。
6.3 通過試點,總結成熟經驗后制定、出臺地方標準或條例,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7.1 法治保障。地方政府或人大出臺許可或地方性法規,允許這些物質定向使用到限定范圍。監管部門依據規定實施追溯管理,確保有章可循,又不濫用。
7.2 通過市場監督系統針對餐飲行業的廢棄物采取可追溯措施,保證餐飲廢棄物全部實施無害化處理。
7.3 牧業系統針對定點屠宰廠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要加強監管,確保能夠達到《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的技術參數要求。達不到要求的,要全部送到認可的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
7.4 牧業系統采取可追溯的措施,確保無害化后的動物蛋白物質真正定向用于特種動物飼料的原料。
7.5 針對超范圍使用的要出臺懲處措施,使業戶不得超越許可范圍使用。
8.1 先試點運輸途中及宰殺前死亡畜禽的飼料化轉化。用于寵物飼料原料或生物飼料,這些畜禽自出欄開始就處于畜牧系統的監管之下。便于掌握流向,可以做到全程監管。從出欄、運輸、屠宰、無害化處理、飼料廠管理、飼料流向都可以做到可追溯管理。這部分的數量占這四類物質的大多數。據統計,肉雞從途中到宰前死亡率在0.3%左右,按照長春地區年屠宰肉雞2億只計算,會有600萬只死雞,每只死雞按2 kg計算,會有1.2萬噸的檢疫后死雞。如果再加上蛋雞、生豬、牛、羊等畜種,那將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
8.2 其次在摸清轄區貂、狐、貉飼養底數后,處置方式以飼養高蛋白昆蟲蛋白和生物飼料為主。
8.3 集中處置超期動物蛋白產品、餐廚垃圾和因各種災害死亡的動物,處置方式以飼養高蛋白昆蟲蛋白和生物飼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