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本刊編輯部 文/圖 陜西省公路局 王惠 宋成志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攻堅克難,十年不忘初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緊緊圍繞“改革攻堅、養護轉型、管理升級、服務提質”方針,著力增強路網供給能力、提高公路養管質效、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美化路域通行環境,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現代化水平,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堅強的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
十年來,陜西省公路總里程從15.2萬公里增加到18.3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3801公里增加到超660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農村公路總里程從13.9萬公里增加到15.7萬公里,重點鄉鎮通二級公路、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和通客車;普通國省道通車里程從9270公里增加到20078公里,美麗干線公路創建成效卓著,80%以上的原國省道已完成創建,成為陜西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亮麗的新名片。
“十四五”時期,陜西公路以“打造智慧交通、建設美麗公路、提升服務品質”為主線,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公路總里程將突破19萬公里,謀劃高速公路項目34個,建設規模超過1700公里,總里程突破7000公里;謀劃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項目155個,建設規模超過3500公里;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重力爭達到90%,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力爭達到85%。

國道316線潘家河大橋
“現在啊,我們的翠香獼猴桃熱銷全國,絕對可以和新西蘭的奇異果較量一下?!痹陉兾魇∶伎h近郊種植了十余畝獼猴桃的老徐不再發愁美味獼猴桃的銷路,得益于陜西省“四好農村路”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的優勢互補,使得陜西的特色農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手中。
目前,陜西省已建成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農村公路相輔相成、通達便捷的立體公路網體系,為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帶一路”新支點輻射全國、聯通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便捷的條件。
“十三五”期間,黃陵至延安、漢中至坪坎、吳起至定邊、柞水至山陽、綏德至延川、平利至鎮坪等高速公路相繼通車,陜西省增加了25條出省大通道,其中4條高速通道連通陜南、兩條高速通道連接陜北。
2020年8月,平鎮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鎮坪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兩地車程由原來的150分鐘縮短為45分鐘,鎮坪縣正式歸入安康市的“1.5小時經濟圈”。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讓鎮坪迎來兩前所未有的大開放,這一年國慶期間,鎮坪縣接待游客5.51萬人次,同比增長23%,旅游綜合收入3000萬元。高速公路的產業效應立竿見影。
同樣立竿見影的還有農村公路的建設成果。10年來,陜西省累計實施通村公路12000公里,實現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和具備條件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以建制村通硬化路、鄉鎮通三級公路、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建設為重點,累計投入資金超過750億元,完善提升農村公路超過7.5萬公里,著力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提升農村地區公路通暢水平,全省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的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全省農村公路列養率和經常性養護率均達到100%,優良中等路率達到75%以上,“縣鄉道縣管、村道鄉村管”的體系基本建立,農村公路基本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步伐持續加快。

國道108線寧強棋盤關路段
10年來,陜西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歇,干線公路路況水平持續提升。截至“十三五”期末,陜西省國道里程超過14000公里,省道超過1100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919公里,二級公路10121公里,三級公路1511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87.57公里。
陜西省始終堅持“高品質建設是最好的養護”理念,加強普通國省道升等改造,重點提高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建成以“沿黃觀光路”為代表的普通國省道路網建設項目104個共3416公里。同時,陜西省先后出臺了《陜西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一流服務時限標準》《陜西省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普通干線公路防汛和水毀修復工作管理辦法》《干線公路網運行調度管理辦法》《陜西省公路橋梁養護工程師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并結合公路網調整工作,明確了新增普通國省道移交和接養相關規定,落實養護管理責任,公路養護管理體系運行順暢。
“十三五”交通運輸部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評價組認為,“十三五”時期,是陜西公路交通“建設大發展,路況高質量,管理新跨越,治超見成效,服務有溫度”的5年。
“目前,養護作業已全部完成,全路段路況情況良好,橋梁健康狀況良好,所有車輛正常通行。”渭南公路局養護科賈廣平正在養護作業現場使用道路巡查終端,向渭南公路局應急指揮中心實時匯報道路巡查情況。渭南公路局應急指揮中心可通過“布控球”監測公路健康狀況和一線養路工的打卡巡查情況。
經過多年的發展,渭南市的公路管理養護日趨智能化、數字化。“十三五”期間,渭南市投資600余萬元,建成了以市、縣、應急養護中心三級指揮中心為骨架的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接入了120路路網運行監測設施、交調站點、可變情報板、養護巡查車等公路養護、路政、治超視頻監控數據,為公路高效管養提供了信息化支撐。
在陜西省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不斷更新的電子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路網運行的各項信息,614處路網運行監測點實現了全省普通干線公路重要節點、重點路段通行狀況、阻斷信息、交通流量的采集,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了全省公路路網的“可視、可測、可控、可調度”。
近年來,陜西省加強公路行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推進陜西省公路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建設和公路養護管理系統建設,以市、縣級公路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項目為依托,進一步完善全省公路行業信息傳輸網絡,完成了公路基礎數據及電子地圖與地理信息的融合工作。編制《陜西省“數字公路”“十四五”規劃建議》,制定《陜西省公路數據采集更新管理辦法》,確保了全省公路數據管理的統一性,為數據共享打下堅實基礎。
除了注重公路養護管理的數字化,技術賦能、創新賦能更是不可或缺的管養“秘笈”,陜西省注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展具有綠色環保特色的“四新”應用研究和落地推廣。
素有水泥公路博物館之稱的銅川市,高度注重養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強調精細化養護、國省干線城市化養護。銅川堅持推行“共振碎石化”工藝,不斷深化《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術推廣應用研究》課題項目研究成果,完成了《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技術指南》,推廣應用了微表處、開普封層等預防性養護技術、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并聯合長安大學開展環氧樹脂SMA瀝青混凝土研究。

沿黃觀光公路上的秋景

國道210線西安秦嶺山區段美麗干線公路 何家昌 攝
銅川市是陜西省強化技術支持,提升公路基礎設施韌性的一個縮影。目前,陜西省已健全完善了一整套公路養護管理規章制度,推行養護決策科學化、養護技術綠色化、養護生產集約化、養護管理信息化,聚焦公路設施技術狀況提升,以次差路段整治和推進部省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專項工程為重點,實施國省道路面大中修、公路危舊橋梁改造、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隧道提質升級、橋梁安全防護及獨柱墩橋梁運行安全提升、連續長陡下坡安全通行能力提升等工程,著力推進交通事故多發易發路段的干線公路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工程。10年間,陜西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累計完成14608車道公里,普通國省干線養護大中修及預防性養護工程累計完成15239公里;一大批公路快速養護、再生循環利用、節能減排、橋隧健康監測等“四新”應用研發得到落地推廣,獲得省部級獎項76項,4項入選了交通運輸部科技成果推廣目錄;出臺相關地方標準89項,行業標準2項。
“我們以美麗干線公路創建為契機,高標準完成了國道312線茶坊服務區、武關服務區、毛坪停車區、原省道203線吳莊、漫川停車區等15座服務設施建設任務,加強了國道312線丹鳳武關及商南茶坊服務區日常管理工作,在突出停車休息、如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兼顧為公眾提供多元化出行服務需求,確保第三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免費熱水、無線Wi-Fi等正常使用,國省干線公路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滿足了公眾安全文明出行的需求。”商洛市公路局總工程師路鵬介紹,美麗干線公路創建全面提升了普通國省干線的服務能力,一些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普通公路服務設施周邊,甚至成為不少公眾短途旅行的目的地。
“十三五”時期,陜西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深入總結和集成以往“文明樣板路”“養護管理示范路”成效基礎上,主動適應公眾出行服務需求升級的新趨勢,以人民滿意為根本追求,響亮地提出了打造“美麗干線公路”的新戰略,將推進公路養護科學決策、提高管理效能、提高裝備水平、加大技術創新、健全路地共建機制和開展行風建設等新內涵融入其中,從美麗干線公路的統籌規劃、設計入手,從點到線,從線到片,建養結合,美麗干線公路和美麗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旅游經濟等緊密結合在一起,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生動詮釋了公路行業的初心使命和核心價值。
何為美麗干線公路?美麗干線公路創建圍繞“公路設施美、路域環境美、養護管理美、出行服務美、行風人物美”五個方面,出臺了《陜西省美麗干線公路創建實施方案》和《驗收標準》,明確了六大類38項140分項指標,以構建“暢、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環境為目標,建立了一套美麗干線公路創建標準體系,總結了創建做法。
鏈接:
美麗干線公路創建的內涵
公路設施美: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提高路況水平、加強危橋病隧整治、加強路基邊坡防護、完善安保設施、完善標志體系、完善排水設施、提高平交道口通行能力、加強過村鎮路段整治、統一公路管理設施外觀等內容。
路域環境美:推進路域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路域環境“八個無”活動、提升公路綠化美化水平、路地共建模式拓展沿線服務設施、路側空間宣傳公路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內容。
養護管理美:加快養護管理機制改革、提高養護科學決策水平、深入推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養護工程管理、提高養護生產機械化水平、加強路產管理、強化治超管理、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加強養護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養護技術進步等內容。
出行服務美:提供出行信息服務、提高路網應急保障能力、提高行業服務水平等內容。
行風人物美:打造陜西特色行業文化和培育行業先進示范人物等內容。

國道210線漢中西鄉紅石梁公路驛站 張紀平 攝
陜西省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規體系,省政府、省人大先后發布了《陜西省公路隧道安全保護辦法》《陜西省公路橋梁安全保護辦法》《陜西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制定印發了《全省公路設施安全隱患專項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先后出臺了《陜西省公路橋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辦法》《陜西省公路長大橋隧養護管理及安全運行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了橋隧安全運行管理責任,深入開展公路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建立了隱患排查長效機制。
在美麗干線公路創建過程中,陜西省扎實推進了7個交通運輸部安排的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專項工作,全面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災害防治工程,重點加強不良地質、高危邊坡路段的監測和治理,治理災害路段103.28公里,實施干線公路安保工程3289公里。公路當年災毀修復率92%以上,安全隱患督辦路段當年辦結率95%以上,全省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改善。
陜西省以需求為導向,以美麗干線公路創建為契機,大力實施縣城過境路、旅游瓶頸路段改建項目,強化沿線安保、標志標線、平交道口、排水設施完善和村鎮路段交通渠化、路宅路田分家,統一公路管理設施外觀,有效提升了整條線路的通行能力。
美麗干線公路創建堅持強化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和全路預防性養護理念。陜西省依托公路養護管理信息化系統,建立了符合實際的路況衰變模型和養護需求分析體系,實現從養爛路、修補病害的被動養護,向養好路、預防病害的主動養護轉變。陜西省還建立了以年度績效考核為重點,5年綜合考評的行業“好路杯”考評新模式,進一步夯實“縣級自檢、市級核查、省級督查”的養護質量逐級檢查考核體系。
美麗干線公路創建的過程中大力推廣路面材料循環利用和各類預防性養護新技術,配套形成一系列養護技術地方標準,實現了舊路材料回收率達99.4%,循環利用率達92.2%以上。
通過路地共建、路警聯動和養護路政聯勤等措施,陜西省夯實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路域環境治理常態化工作機制,將路域環境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使公路管理實現了從行業到部門,從部門到政府,從政府到社會的轉變。加大非公路標志標牌、過村鎮路段的治理力度,引導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路外非公路設施(房屋、商戶廣告牌、村名牌等)結合沿線地域文化,以縣為單位統一風格,與路域環境和諧美觀。
在公路兩側有條件的路肩和邊坡設置綠化平臺,并及時清掃和清洗公路沿線設施及構造物,充分依托“美麗鄉村”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引導地方政府加大公路綠化投入,開展綠化林帶建設,共建公路綠色長廊。
美麗公路創建立足公眾出行多樣化需求,按照“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經濟實用、服務規范、安全有序、生態環保”的原則,新建改建各類綜合服務區、停車區等服務設施232處,基本具備停車、休息、如廁等服務功能,滿足公眾多元需求,著力提升公路整體服務品質。
精心打造綠化休閑及觀景節點,在沿黃公路設立黃河文化館,國道210線設置品茶賞茶館,在國道210線寧陜段打造“森林旅游公路”、鎮巴段打造“荔枝古道”,在國道108線設置自駕騎行線,國道310線設置農產品銷售點,利用廢棄路、棄土場修建枇杷園、楓樹林及主題壁畫長廊、剪紙文化墻,弘揚公路行業文化,宣傳現代公路養護理念。
美麗干線公路創建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大力推進全省干線公路網運行監測系統建設和應急保障能力,陜西省公路局開發了全省公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系統,提供了統一的路網監測、應急指揮、出行服務、行業監督等功能的信息化平臺。大力推動公路網路網監測站點建設;普通國省道基本形成了省市縣三級公路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高速公路形成了區域級、路段級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立了與山西、四川、甘肅、河南等周邊6個?。ㄊ校╇H間干線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組建可跨省、跨地市調遣的應急搶險隊伍11支,分級分類應急演練已成常態,確保關鍵時刻沖得上、拿得下,全力保障公路暢通。

黃河入陜第一灣
美麗干線公路創建,使出行者的旅途更快捷、更美好。陜西公路部門積極開展路網運行研判,逐周形成路網運行情況小結,逐月、季、年形成路網運行分析報告,針對春節、清明、“五一”“十一”等節假日交通狀況進行研判,向社會公眾提供有關公路通行預測信息,有效引導車流、人流。通過旅游導圖、可變情報板、廣播電視、熱線電話、網站媒體等10余種渠道,即時向社會公眾發布路況信息和公路氣象信息。出臺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標準體系,將車輛救援服務納入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通過96113向社會公眾提供救援服務。陜西交通服務熱線(12122)累計受理業務678萬人次,日均接聽來電900余人次,新媒體平臺服務538萬人次。
截至目前,陜西省累計創建高速公路“靚美路段”“示范路段”1006公里,普通國省道“美麗干線公路”5832公里,11個公路局管養的18段共1267公里公路掛牌為“美麗干線公路”優良路段。
屹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唯有拼搏奮進才能融入光輝進取的新時代。到2025年,陜西省將全面實現公路養護管理“三提升”的總目標,即公路養護管理水平、路況水平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打造智慧交通、建設美麗公路、提升服務品質”為主線,著力增強路網供給能力、提高公路養管質效、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美化路域通行環境,全面提升公路養護管理現代化水平,支撐全面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的作用更加凸顯。
“十四五”時期,陜西省將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設施數字化、養護專業化、管理現代化、運行高效化、服務優質化”的“五化”發展要求,吸納省內外先進經驗,將智慧公路、綠色公路、平安公路、交旅融合、交通強國、陜南交通旅游山水畫卷等新內涵融入其中,統籌公路設施、路域環境、多元服務、智慧管理、綠色低碳、機制創新等方面,打造“設施更完備、路域更和諧、服務更優質、管理更高效”新時代具有陜西特色的“高質量美麗干線公路”,樹立“十四五”公路現代養護管理典型樣板。
除了“高質量美麗干線公路”之外,陜西省還將在養護管理增效、干線公路抗災能力提升、智慧公路建設試點等方面有所作為。
養護管理增效。著力強化頂層設計,完善養管制度辦法,健全養管體制機制,推動創新公路養護組織實施模式,提升養護管理效能和行業監管水平。構建科學決策體系,大力實施路橋隧預防性養護工程,持續提升安全耐久水平。構建優質多元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公路服務區服務質量公眾滿意度。

西禹高速公路芝川特大橋 徐春生 攝
提升干線公路抗災能力。以秦巴山區、黃土溝壑等易災毀重點區域和沿河臨崖路段、橋梁基礎、隧道進出口等為重點,建立責任明晰、重點突出、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加強自然災害承災體普查成果運用,加強災毀治理工程設計和施工質量控制及后評估。
試點智慧公路建設。按照智慧交通發展思想,在陜西省一些旅游路段、車流量大易擁堵路段、安全通行水平受限路段,開展智慧公路試點工程建設,建設雨霧天氣及不良視距智能引導系統、道路運行管理系統、道路讓行安全警示系統、智慧管控信息發布系統、可視化展示平臺等,通過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改進一些重要路段的安全通行能力和出行服務水平。
大道行開闊,長路寫輝煌?!笆奈濉睍r期,陜西省將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傳承“百年陜西公路”行業精神,全力推進公路提質增效,努力推動陜西公路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