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本刊編輯部 整理報道 本刊記者 趙曉夏 楊心壤 圖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
從1952年到2022年,從響應黨中央“鞏固國防、建設海南”的號召,新建改建海南及雷州半島國防公路,到積極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七十年來,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始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一路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港珠澳大橋、廣州洛溪大橋、東莞虎門大橋、深圳灣公路大橋、南沙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浙江嘉紹大橋、臺州灣大橋、廈門海滄大橋、云梧高速公路石牙山隧道、深汕高速、佛開高速、京珠高速……這些彪炳中國公路建設史冊的重大工程,都深深鐫刻上了長大的烙印,歷久彌新。

南沙大橋
七十載彈指一揮,再出發,長大鐵軍依然一往無前。
港珠澳大橋高106米,重3100多噸的“海豚形”鋼塔,在施工現場完成整體吊裝;橋面鋪裝面積70萬平方米,相當于100個足球場,可抗70攝氏度高溫;航孔橋灌注樁,清孔深度普遍超過100米,鋼護筒垂直度控制在1/250以內,平面偏差控制在10厘米以內,孔底沉渣厚度5厘米以內……這些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長大”)都一一完成了。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70年來保利長大不曾固步自封,始終堅持突破,勇于擔當,將廣東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特有的開創精神、冒險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截至2021年12月,保利長大共修建特大型、大中型橋梁300多座,大型隧道200多公里,高等級公路4000多公里。
2020年歲末,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的省份,保利長大參建的惠清、大潮、懷陽、潮汕環線、廣中江三期等8條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車,助力廣東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破萬公里。在國內公路交通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保利長大素有“長大鐵軍”之稱,而鐵軍的故事要追溯到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中,由人民解放軍40軍、45軍、46軍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第12兵團屢立戰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圍長春、攻錦州、渡長江、占武漢、駐長沙,戰場上捷報頻傳。


工程部隊在海南修建海榆中線國防公路時搭建的茅草工棚
1949年8月,戰功卓著的四野第12兵團順利解放長沙后,以其部分將領戰士為主,又接收了長沙和平起義等部隊,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第21兵團。
新組建的四野第21兵團主動請纓,火速奔赴廣西剿匪,隨后參建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而其中所轄的651團這支英雄部隊便是保利長大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21兵團53軍217師651團的基因確立了保利長大紅色的底色和驍勇善戰的特性。從此,鐵軍的征戰再也不曾停歇。
1952年,以651團為基礎,又從中南六省抽調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組建華南公路修建工程總指揮部第三工程局,這是保利長大真正意義上的起點和開端,從此開啟新中國公路建設的新征程。為了實現“加強防衛、鞏固海南”的戰略目標,第三工程局建設了海南島海口榆林中線、那大至八所線共233公里。
1958年,從交通部公路總局轉隸至廣東省交通廳,與廣東省公路局基建隊合并,后改為廣東省交通廳公路局工程總隊,負責全省公路改建和新建任務。其在全省修建了大量實腹或空腹式石拱橋。此后,工程總隊幾易其名,但不變的是鐵軍般艱苦創業的精神。工程總隊先后完成了651、625、661、662、673號等數條國防公路建設。
651和625國防公路于1965年1月同時開工建設,651國防公路上的太平大橋和塔子下大橋于同年12月底完工。1966年,661和662國防公路幾乎同期投建,661國防公路全線穿越重丘區,當時建設隊伍成功攻克了雙曲拱三孔256米的賀江大橋。雖然當時的技術、材料和設備等客觀條件十分有限,生產生活異常艱苦,但是鐵軍從不向困難低頭,沒有什么能阻礙他們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的步伐。
同時,在國際國內形勢極其復雜的情況下,突破外交封鎖,支持國家的外交戰略,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援助非洲建設,為國家的外交戰略及中非友誼做出了重大貢獻,更為今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保利長大“走出去”做好了鋪墊。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撫遍神州大地,經濟體制改革的“第一槍”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率先打響。1984年,保利長大時稱“廣東省公路工程處”,開啟了以承包經濟責任制為核心的經濟體制改革探索。這是保利長大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具有節點意義的事件。經濟體制改革后,工程處逐步建立了生產經營激勵機制,每年確定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重點項目、具體工程措施,完善或編寫技術質監、材料設備、安全生產等各類管理制度,多項經濟指標迅速上升,工程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
“真的很震撼,太自豪了。”一畢業就入職保利長大工作至今的保利長大總工程師王中文,永遠也無法忘記第一次站在洛溪大橋上的感覺,1988年7月,剛剛參加工作的王中文和新入職的同事們一起參觀新東家承建的洛溪大橋,那是他們不曾見識過的宏偉與美麗。同年8月28日,洛溪大橋正式建成通車,橋梁主跨為當時同類結構橋梁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先后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首屆詹天佑大獎,全國十大公路工程和中國十佳橋梁之一。
同一時期的九江大橋,與洛溪大橋一道,撐起了中國橋梁的“脊梁”,代表了當時國內橋梁建設發展的最高水平,而這些超高難度的橋梁均出自廣東省公路工程處。
1992年,改革的新風再次襲來,廣東省公路工程處轉變為廣東省公路工程公司,次年更名為廣東省公路工程總公司,隨之而來的是機構設置、人事、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深度改革。公司實行了許多激勵措施,極大地激發了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為以后公司的現代化治理下了一招“先手棋”。還是在1992年,虎門大橋動工建設,建設這一全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特大型橋梁,對于剛剛完成改制的廣東省公路工程公司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也是不可錯失的機遇。
“當時整個公司只有一臺電腦,這臺電腦僅供虎門大橋使用,唯一的空調也在電腦房里。”王中文回憶道,從那時起,廣東已經開始向我國香港地區和日本等國家學習先進的橋梁建設技術,并吸引外資修路架橋。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虎門大橋建成通車,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生產總值破10億元大關。
一年之后,國家正式實施了《招標投標法》,為“長大鐵軍”走出廣東,邁出國門,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公司勇于開拓市場,闊步“走出去”,他們的足跡開始遍布全國各地,在與海外同行的競爭中絲毫不落下風。

黃茅海大橋首根主墩樁基鋼護筒下放
進入新千禧年,廣東交通的發展速度與公司的發展速度,雙雙來到了讓其他省份和企業羨慕的歷史新階段,吹皺一池春水,為發展積蓄了新的動力。2002年,廣東長大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
在完成杭州灣跨海大橋、深圳灣公路大橋、金塘大橋、嘉紹大橋、南沙大橋等一系列國內重大工程后,廣東長大在國內公路橋梁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更加鞏固。
“港珠澳大橋太重要了,我們前前后后投入了七八年的精力,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大橋途經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如果因為大橋建設趕走了白海豚,那整個工程就是失敗的。”滿足環保要求是建設港珠澳大橋時,王中文和同事們要攻克的首要問題。此外,超重預制構件移運、超重鋼主塔整體吊裝,以及兩岸三地不同的建設標準等問題都在困擾著建設者們。但是,“長大鐵軍”并非浪得虛名,無論多么困難他們最終都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找到了最優解。

2018年,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也是在這一年,改革開放40周年的標志性時刻,戰略投資者——中國保利集團通過增資入股的方式,成為最大的股東,保利長大煥然新生。
今天,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聯通大灣區的超級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一向驍勇的“長大鐵軍”從不曾畏懼困難,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
2022年10月11日,隨著6臺300噸千斤頂同步回油結束,保利長大承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纜緊纜施工正式完成,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單根主纜由199根通長索股組成,每根索股由127絲、直徑為6毫米的國產自主研發2060兆帕的鋅鋁合金鍍層高強鋼絲組成,長約3公里、重約90噸,可承擔極限拉力高達740噸,是目前國內強度等級最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
這樣的施工成果在保利長大,不勝枚舉,從20世紀50年代引進蘇聯橋梁技術完成當時國內最大跨徑的懸臂梁建設,到洛溪大橋、虎門大橋,再到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跨徑世界第一的鋼箱梁懸索橋南沙大橋的建設,為保利長大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氣。
“技術創新就是效益。目前,公司每年在科研創新上的投入占產值的3%以上。”保利長大總經理王成皿認為,科技創新的投入是巨大的,產出也是可觀的。保利長大每年的高新技術收入,占總產值的60%以上,而這可以帶來20倍的效益。
為給創新提供更廣泛、更有力的支撐,保利長大成立了專門的科技工作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專門的科技管理辦法,明確而詳細地規定了科技發展計劃內容、科技經費、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科技獎勵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探索制度就是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顧名思義,為了更好地貫徹內部獎勵機制,鼓勵員工創新創效,設立的群眾性創新獎勵機制。
“只要創意好、效果好,人人都可以參與,獎金數額可觀,內容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等各個方面,大大激發了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興趣,每年都有50個至60個項目申報獎勵。”王中文特別提到,評判權并不在公司領導層,而是邀請國內交通行業的知名專家組成評審組,確保公正與權威性,讓參賽者心服口服,更要讓同行們了解保利長大的“新招式”。
在杭州灣大橋的建設中,原方案是采用水上施工,需要兩艘混凝土攪拌船,每艘價格高達2800萬元。這筆不菲的支出激發了施工團隊的創新激情,他們反復討論琢磨,創造性地改造了施工方案。在新方案中,施工團隊搭建了一座700米的棧橋,創造出了類似陸地條件下的施工環境,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還節省了一艘攪拌船。這一方案成功節省了4000多萬元,并獲得了當年公司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獎一等獎。
另一方面,不同于一些只讓一線施工技術人員落實方案的企業,保利長大的每一位技術人員都必須參與施工方案的討論和編制,因此技術人員能夠做到“以內業指導外業,以理論指導實踐”,從而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成長速度也都非常快。
圍繞國家、省的科技發展規劃和交通建筑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法研發,保利長大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中心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技術創新與研發,定制技術創新與開發規劃和計劃,并按計劃開展。中心根據項目研究需要,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條件和創新環境氛圍。同時,保利長大以承建和參建的工程項目,特別是標志性項目、大型復雜重點項目為基礎,通過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引進“四新”應用攻克難關,解決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由于熱脹冷縮作用,鋼橋面鋪裝是一項世界性難題,橋面鋪裝較普通路面鋪裝難度大,對材料要求極高。通過學習,保利長大技術團隊得知國外的環氧瀝青材料適于鋼橋面鋪裝,但多用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要實現在鋼橋上大面積一次性鋪裝,只能創新工藝,確保材料與鋼板同步伸縮。
“高溫環境下,一滴汗都會造成路面鼓包,一旦被車輛壓破,必將導致滲水進而腐蝕鋼板,但我們通過改良解決了這一難題。這讓我們在國內此類工程的投標中有了必勝的砝碼。”保利長大副總工程師楊東來全程負責港珠澳大橋的橋面鋪裝,僅橋面鋪裝試驗就花費了整整3年時間。
保利長大從國外引進大型拌和樓、攤鋪機、大型水上打樁船等設備之后,又完成了再吸收和再創新,改造更新和新增設備總值近15億元,主要施工設備達2000臺套,逐步形成了以路面機械、橋梁機械、隧道機械、船舶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和養護機械等多種專業化成套施工設備。
創新路上,保利長大從不是“孤勇者”,如何交流搭建平臺,匯集各方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公司一直在探索和嘗試,先后與國內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聯合攻關平臺。廣梧高速公路隧道的LED燈節能方案就是公司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的成果。經過創新,公司已經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將LED燈的造價大大降低,節能效果從30%提高到62%左右。

2014年1月16日,港珠澳大橋第一個接縫式承臺安裝現場。
多年來,保利長大不但在技術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更在探索施工總承包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實現了路橋“施工建設+資本運營”的兩輪驅動,先后以BT、BOT、EPC、“BOT+EPC”、PPP多種工程施工總承包模式,在廣東、四川、廣西、浙江等地投資建設了23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1500多億元,里程達1045公里。
如果要為保利長大的生生不息找一個最合理的注腳,那一定會是——創新。從未因循守舊,只在變革中求解。
2022年7月11日,保利長大承建的尼泊爾加德滿都至特萊快速路項目(以下簡稱“KTFT項目”)收到馬可萬普爾甘帝區農村市政辦公室發來的表揚信,對項目部在高效履約、合規經營、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贊揚與肯定。這已經不是KTFT項目第一次收到業主與沿線地方政府發來的表揚信了,自2021年承接該項目以來,保利長大KTFT項目部各項建設穩步推進,先后收到業主與沿線地方政府發來的4封表揚信,彰顯我國企業極為優質的品牌形象。
KTFT項目是尼泊爾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經濟和社會意義最重要的公路項目之一。而尼泊爾與保利長大的緣分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那時保利長大援助尼泊爾修建加德滿都至博卡拉公路、科里達公路等項目,累計修筑公路里程約374公里。
早在10多年前,保利長大就充分利用廣東毗鄰港澳、東南亞的優勢,積極探索國際工程承包市場。2005年,保利長大承接了柬埔寨王國道路擴建工程,邁出國際公路施工市場的第一步。2007年,又在剛果(金)承接金額為4.8億美元的市政工程項目,同時,保利長大又獲得了越南河內至海防高速公路和馬來西亞森林城市路橋和填海工程項目、柬埔寨7號公路修復工程、非洲M201建設項目,東南亞、東北亞、西亞和整個非洲大陸等海外市場大放異彩。
2013年9月,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保利長大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建設中,乘勝追擊。目前,在非洲、東南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承建了30多個項目,實現了對境外的工程輸出、技術輸出和標準輸出,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不與國內同行爭市場,走出國門闖天下,“長大鐵軍”走出國門,立威海外。
視線轉回國內,憑借在大型懸索橋、斜拉橋、大跨度連續剛構橋、長隧道、高等級高速公路路面、高等級大橋鋼橋面鋪裝等項目施工上的突出表現,“長大鐵軍”的品牌獨樹一幟,備受信賴,保利長大每年可將廣東省內交通建設投資的兩成收入囊中的同時,更將建設的盤子擴大到了全國24個省份。
杭州灣大橋順利竣工后,保利長大開啟了浙江“寶盒”;武漢陽邏大橋鋼橋面鋪裝得到湖北省和武漢市交通部門的高度贊譽,在其后的麻武高速公路中,業主方專門邀請保利長大參與投標建設;保利長大項目建設團隊被上海市授予“上海青年突擊隊”和“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優秀集體”稱號。
無論是省內的基礎工程,還是省外的路橋隧工程,保利長大始終堅守品質,珍惜品牌磨礪的機會,就是這樣的堅守和珍惜才真正贏得了公路行業對保利長大的認同和贊譽。
近幾年來,保利長大不斷延長和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建立起從以工程施工為核心到投資建設、勘察設計、試驗檢測、技術研發、資產運營、公路養護等多元統籌、上下兼顧的戰略布局,拓展市場領域,經營新生態,主營業務從橋梁、公路、隧道建設拓展至海上風電、機場建設、市政工程、房屋建筑、鐵路工程、職業培訓等領域,形成了“大土木”的新發展格局,實現了公司發展規模的快速擴張,經營實力穩步提升。
屬于保利長大的前進,不是不顧一切的向前奔跑,還有敢擔社會責任的負重前行。
從2003年開始,保利長大以拿下工程項目為首要目標,大膽在改革方面尋求突破。數千名員工中,年齡結構老化,特別是一些轉業老兵年近半百,缺乏轉業技能。但是保利長大并沒有拋棄一個人,采取多種辦法消化勞動力,實現了平穩過渡。

京珠高速公路粵境北段 陳許 攝
在大災大難面前,保利長大更顯擔當。2001年6月,面對百年罕見特大暴雨,歷時15個月搶修郁南縣34公里水毀公路,為表達感激之情,通門鎮、大全鎮災區居民在兩鎮交界的路段建設了“感恩亭”。2007年6月,僅用10個月便提前建成被特大洪水摧毀的樂昌武江、長來兩座“愛民橋”。長來新橋建成后,當地村民手寫對聯“長虹氣壯橫跨武水現黨政恩大,來客暢談行走天塹贊工人建橋”。2008年初,面對嚴重冰雪災害,保利長大調集600多名員工和近100臺大型機械設備全力疏通京珠動脈。
幾十年來,除了在危橋搶修加固、農村舊橋維修、“四好農村路”建設上贏得社會贊譽外,保利長大參與建設的一條條高速公路、一座座橋梁,已成長為沿線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脈,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合作空間、發展空間和想象空間。
今日的保利長大,緊緊把握共建“一帶一路”、交通強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以創新續寫傳奇,以創新搏擊未來,以創新贏得尊敬。
“未來,保利長大將整合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塑造圍繞‘治理優良、決策科學、執行高效、運轉順暢的國內一流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排頭兵’目標,把公司打造成國企深化改革、企業創新發展和央地合作的典范。”保利長大董事長劉剛亮的決心已然清晰。
七十載,鐵軍奮戰唯初心,長橋大道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