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林 張國軍
(深圳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當前,疫情防控已經成為工程建設的核心一環,與工程安全高度掛鉤。一般來說,防疫和安全管控具有兩重屬性,一種是工程管理屬性,一種是社會治理屬性,因此,解決防疫和安全管控問題是兩種屬性的政策、理論和思想的綜合。
另一方面,建設工地疫情和安全管控融入社會治理系統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網格管理。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明確網格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責任人,實施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
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是廣東省境內的環線高速公路,為深圳市區的過境快速通道,也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的組成部分。深圳外環高速公路分三期建設,一期全長91公里,途徑深圳市主要城市街道,立交互通達十余個,面臨著典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與高速公路市區內建設的多重難題。
當前,隨著深圳外環高速建設二期項目、三期項目的不斷推進,新形勢下外環高速也逐步推進網格化工地疫情和安全管控,但實現新模式下的項目安全還存在四方面的突出挑戰,即管理空間劃分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者與班組組織化聯系較少。
本文提出工程項目常態化防疫和安全管控三方一體化管理模式的設想,工地現場形成“分區封閉+網格作業報告”制度,輔以“卡口管理+區域視頻”監控方式,實現現場巡查輔助視頻對人員、特種設備、安全監測、現場狀況4個方面監控的總包、監理、管理處三方“分工不分家”,共同以網格內班組為管理對象的一體化安全管理模式。
項目基于一體化、精細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理念,結合現實情況,確立一體化模式遵循的原則。
堅持一體化思維,包括網格員組織一體化、成員心理一體化、管理對象一體化、管理信息一體化等,以實現系統的整體涌現性,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借鑒網格管理法,網格是管理的抓手和信息的載體,網格管理法實現管理空間和管理責任的精細化,屬于簡單重復的工作強調有限責任,屬于主觀能動性的工作強調“連坐”。
貫徹隱患普查法,安全隱患排查不同于工程質量檢查,工程質量檢查屬于抽樣檢查是靠樣本質量推理母體質量,而安全隱患排查只能對網格內管理對象,實施基于一套客觀證據的分時全部全面普查,來判斷全部安全隱患。
貫徹智能化原則,精細化是建立在科技賦能基礎上的,而不是傳統的“人海戰術”,是“人機結合+雙網(網格和網絡)融合”。精細化和智能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一脈相通的。
基于一體化模式的基本任務、設計思路和原則,結合系統科學,社會主義領導學、現代管理學的理論,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一體化模式體系框架和模塊化結構,定義了知識模塊及其關系。

圖1 一體化模式體系框架和模塊化結構
科學劃分基本管理范圍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首要任務。將每個施工標段的管理范圍劃分為較小區域,更具體、更易管理的單元,使建設工地實現小區域分塊管理,這種基本管理單元稱為網格。
網格的劃分有具體要求,網格在一個封閉區域內,網格內只能有同一個班組。網格種類包括生活區網格、通勤區網格、生產區網格、“封閉區+卡口”、辦公區網格。生活區網格和通勤區網格屬于派生網格,其網格長和網格員由相對應的生產區網格的網格長和網格員擔任,生活區網格劃分本著一個班組一個網格,通勤區網格劃分本著一條通勤線路一個網格。生產區網格劃分本著一個網格員直接有效地控制網格內的管理對象,一個駐地一個網格。“封閉區+卡口”劃分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用于封閉生活區、生產區、工作區。
網格化提出后,工程項目安全管理體系結構將由“金字塔形”演變為兩頭尖中間鼓的“尜形”結構,頂層以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為總綱,中間分布著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標準、規范、規程、指南等類目,末端以網格風險清單為抓手。
管理對象是被管理和描述的對象,管理內容是管理對象的屬性或特征。一體化模式的管理對象就是網格內的危險要素,管理內容就是危險要素的控制措施,包括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危險要素的全部控制措施可接受即為風險,危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措施不可接受即為隱患。風險清單是風險要素及對應的全部控制措施清單化,為隱患控制提供標準,包括網格風險清單和項目風險清單。排查清單就是風險清單在排查時實際的控制措施,是風險要素的實際狀態,是風險排查的結果。隱患清單就是排查清單的不滿足項,是風險排查的結論。
管理者是由管理處、總監辦、項目部三方融合的組織,其中管理者對班組的管理方式上貫徹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這類管理組織稱之為“合弄制(Holacracy)”。合弄制既符合社會治理現代化思想,也有國外成熟模式可借鑒。
管理機構由“1個網格總控群+N個網格工作群”組成,群的組織形式采用“群委會制+主體分工負責制”。
群委會和三方的主體責任。管理處施管部負責協調、監督,安管部負責反饋,總監辦負責見證、監督,項目部負責風險排查、隱患治理,群委會負責決策、協調。
網格總控群。群成員包括協調官(分管副總)、秘書(主管助理)、反饋崗(安全部經理)、監督崗(施管部經理)、監理崗(總監)、施工崗(項目經理)、下級群委會代表、班組長、班組代表,安全部為日常辦事機構,總控群職責為領導網格工作群,建立網格風險清單和解決疑難雜癥。
網格工作群。群成員為協調官(施管部經理)、秘書(主管助理)、管理處反饋崗、管理處監督崗、監理監督崗、監理網格員、施工網格員、施工網格長、班組長、班組代表,施管部為日常辦事機構。工作群職責為建立排查清單和隱患清單,保證隱患及時治理。
群委會議事規則。群委會議事環節包括提議、提問、回應、調整、反對、整合。
巡查免責制度。無論是否超過合理發現周期,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在網格群報告的,本級及以上各層級可免責。問題合理發現并報告時限如下:當天的證據普查一遍,檢查網格員是否履職盡責。超出時限沒有發現問題并報告的,將被追究責任。
整合方式是把管理網格、管理者、管理對象關聯起來形成統一整體的特有方式。一體化模式在合同關系條件下表達關系和組織關系兩個方面進一步細化整合方式。
表達關系。統一信息表達方式,真實、準確、完整表達網格、管理對象和管理內容。網格采用坐標和地標作為標識,通過網格標識定位與定性網格。管理對象參照網格定位標識,人用色彩定性,物用編號定性,管理用信息定性,管理內容參照管理對象定量。
組織關系。管理者對班組具有控制和領導的雙重關系。一方面管理內容關乎生命,只能有行或不行兩種選擇,沒有第三選擇,因此這種關系有控制和強制的一面。另一方面管理對象核心是人,人的腦力勞動是無法監督的,主觀能動性必不可少,因此這種關系又有誘導和服從的一面,以往只注重控制關系,把人當成機器,很少關注組織關系。
組織。在一體化模式下,網格工作群是一種簇族組織,是一個基本的自我管理型團隊,包括不同性質的崗位人員,群成員緊密結合,全權負責所管轄網格的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網格監控群是一種領導機構,對網格工作群進行領導,包括服務、決策、用人、協調和監督,一體化管理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一體化管理體系
網格設施建設。施管部組織總監辦、項目部劃分網格、配備人員、信息系統建設、封閉區和卡口建設。
建立管控標準。安全部組織施管部、總監辦、項目部在網格開工前建立網格風險清單、建立人員準入白名單、建立設備準入臺賬,定期更新。
施工作業報備。網格長于前一天晚上在工作群里上報次日網格施工作業計劃,包括人員名單和作業時間。管理處監督崗核實是否具備作業條件,決定是否同意。
辦公區管控。網格員每日一遍排查并見證,網格長保證隱患及時治理。
生活區管控。網格員每日一遍排查并見證,網格長保證隱患及時治理。
通勤管控。網格長統一整隊、帶隊通勤,遵守兩點一線和交通安全。
卡口管控。網格員通過智能設備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管控要求核酸檢測記錄和結果、行程、體溫不滿足要求人員,未經施工作業報備的班組人,非白名單人員,未經準入的車輛均禁止進入。同時,經施工作業報備的網格長、網格員和班組人員需由網格長統一帶隊進入。
網格長在每次作業前進行班前喊話,保證隱患及時治理。網格員每日一遍排查并見證。
管理處反饋崗一周內對當天的證據普查一遍,管理處監督崗三天內對當天的證據普查一遍,監理監督崗一天內對當天的證據普查一遍,檢查網格員均需監督是否履職盡責。
安全部每周評估系統運行情況,向總控群提交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主要對發生的問題現象進行分析,找出本質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信息系統與精細化管理相輔相成,信息系統的智能化程度決定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一體化模式的信息系統由指揮控制系統、標準生成系統、全景監視系統、單兵作戰系統、電子哨兵系統等五大系統,五大系統初期通過“人工+手機”集成,構成人機結合管理信息平臺。
一體化模式從管理幅度、組織、方式三方面創新,形成了集網格化、精細化、合弄制為一體的隱患治理模式。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或階段:一是規范化;二是精細化;三是個性化。因此,基于“尜形”結構的一體化模式作為體制創新必將成為新時代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隱患治理的發展方向。此外,一體化模式還要不斷依靠科技賦能,不斷提升信息采集智能化水平,不斷打造多種技術集成的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不斷提高精細化條件下的管理效率。